BFF原本是英语中“Best Friend Forever”的缩写,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却成了一种独特的走红范式。
@小狮很烦 和@小水马c 是一对从游戏入门的好姐们组合,一个是自诩为整活儿高手的都市丽人,一个是时刻都在制造惊喜的鬼马少女,凭借搞笑幽默的优质内容,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晋升为百万粉丝的当红博主。
@童瓜 和@向夏 是一对从记者转行到搞笑幽默领域的好兄弟组合,2018年末开始搭伙至今,两人合作运营的@熊猫兄弟伙 已经在微博上积累了195万粉丝,以“斗嘴吵架”为乐的《辣目访谈》有着一大批忠实拥趸。
当短视频逐渐占据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视频博主已经成为无数年轻人的择业方向,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入门到出圈之路注定布满荆棘。为何藏在微博里的BFF博主们能成为“风口”的宠儿,并一路得到幸运之神眷顾?
01 莫名走红的“玄学”
杨超越在选秀综艺中爆火后,曾经有人试图复盘“锦鲤本尊”的走红密码,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这是一门玄学。
BFF博主的走红似乎也有些“玄学”的因素。
@小狮很烦 和@小水马c 的走红始于一期恶搞男同事的视频内容,以两位女生恶搞男生的不寻常“套路”意外登上了微博热搜,粉丝在一夜之间增长了几十万。对热搜内容做了深度的复盘和分析后,两人确定了之后在内容形式上的恶搞和反讽路线,并开始逐步将恶搞内容进行系列化创作,“万转+热搜”逐渐成了一种常态。
@童瓜 在2019年初正式开通微博,前几期的内容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但在《致命女人》热播时经常有粉丝给@童瓜 留言说他长得像刘玉玲,于是他就萌生了做一期模仿影视片段内容的想法。最终《直男硬核刘玉玲仿妆》以强烈的反差感收获了263万播放量,也是@童瓜 第一条登上微博热搜的内容。
看似“玄学”的背后,似乎又有一些必然。
@童瓜 和@向夏 出镜的视频中有着清晰的人设,@向夏 经常是其中的“受气包”, @童瓜 的特点是强势且“嘴臭”,在“斗嘴吵架”的剧情下,两人经常扮演凶悍的女朋友和窝囊滑头的男朋友、暴躁的老妈和呆呆的儿子等冲突感极强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露露、熊孃孃、夏春花等印象深刻的角色。
@小狮很烦 和@小水马c 的视频经常是两个人聊天或者一起恶搞同事的场景。如果是一个人做这些事情,总会给人一些表演的痕迹,但一对好姐妹日常的聊天和互动,特别是两人默契的配合,就像是在相声舞台上的捧哏和逗哏,加上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却能给人一种自然的代入感。
相比于单打独斗的模式,BFF博主间大多有着清晰的分工或人设,两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让内容本身更有冲突感,同时两人互动对话的出镜方式也可以消除紧张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其实BFF博主的走红并非孤例。早在2019年的时候,情侣博主在微博上的走红就曾引发现象级的讨论,甚至有人总结出了网红进化论:在视频博主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博主依靠个人单打独斗实现出圈的难度越来越大,从个人到CP再到抱团打造团体IP,制造爆点、增加出圈几率已经成为网红进化的趋势。
当然还有另一个维度的解释。
正如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里描述的日本年轻人,在生活的重压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想取悦自己,懒得花精力在其他人身上。不管是以爱情为卖点的情侣博主,还是以友情为基调的BFF博主,本质上都是让年轻人羡艳的生活方式,可以在他们的内容中找补情感中缺少的那部分。
BFF博主的走红看似是一门玄学,其实当代年轻人普遍的心理需求,早已为他们的出圈留下了草蛇灰线。
02 都在诠释年轻人
如果单纯地将BFF博主的走红归结为踩准了当下年轻人孤独的人际关系,很可能会陷入另一种偏见当中。
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并不缺少这样的内容:用一到两分钟的时间演绎年轻人的生活,或是求婚秀恩爱的场景,或是宿舍姐妹间的日常,或是家庭里的一幕。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检测到用户的内容偏好后,也会主动推送同样风格的内容,继而在百万的围观中制造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爆款,简单而粗暴。
然而站在博主的立场上,千篇一律暴击观众情感的内容或许可以换来流量,却很难让观众记住博主本人,如果用户只是通过博主的内容来消耗时间,博主的粉丝忠诚度和商业价值都要大打折扣。
如何从用户喜欢转变为用户认同,可以说是所有BFF博主必须解决的问题。
@小水马c 和@小狮很烦 找到的切入点是为女性发声。
围绕#张桂梅校长反对当全职太太# 的话题,@小狮很烦 在微博上发起并主持了话题#如果男人当了全职爸爸#,和@小水马c 一起制作《如果男人开始当全职爸爸,最后亮了》的视频,在微博上引发了深度讨论,话题阅读量高达7192万,视频播放量达到304万,并登顶当日的搞笑幽默榜。
围绕年轻女性关注的时尚美妆话题,@小水马c 创作了《尝试做都市丽人的第N天》系列,和@小狮很烦 共同出镜,以姐妹间互相恶搞的形式向观众介绍美妆、美食以及凡尔赛文学等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仅《尝试做都市丽人的第1天》的视频内容就在微博上收获了141万的播放量。
@向夏 和@童瓜 挖掘到的思路是偏向年轻人的生活趣事。
比如结合年轻人学车的话题,@向夏 和@童瓜 分别扮演学员和教练,制作了《驾校学车时的你》,将驾校教练的碎碎念和学员的紧张感诠释的淋漓尽致,吸引了数千网友在微博下留言吐槽,累计播放量高达880万。
在@向夏 看来,很多粉丝喜欢他们的视频,是因为“斗嘴吵架“,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琐事,很多粉丝留言说“很还原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吵架的时候很生气,看你们的节目又很好笑,仿佛看到了吵架时的自己。”所以@熊猫兄弟伙 想要传达的是年轻人熟悉的生活气息,让他们可以感知到生活中的自己。
可以看到,两对博主的聪明之处在于,都没有过度消耗BFF的人设,而是采用了“BFF+垂类”的内容形式,围绕年轻人喜欢的游戏、美妆、综艺、爱豆等话题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再以搞笑幽默的风格还原年轻人生活中的“真实感”。
按照微博在2020年红人节上披露的数据,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已经占到了月活跃用户的78%,在一个年轻人扎堆的社交平台上,诠释他们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喜怒哀乐,不失为一种走红的“捷径”。
03 博粉关系的进化
BFF博主在微博上的迅速出圈,不仅仅折射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偏向,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新时代博粉关系的窗口。
早期互联网的博粉关系几乎是不对等的,甚至可以用单向化来形容。大V们将互联网作为观点的输出渠道,但并未有太多人有社区和运营的意识,鲜有大V在评论中回复粉丝的观点,即便看到一些不同观点的评论,多半会以“拉黑”处理。
当“网红”成为盛极一时的概念时,博粉关系悄然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网红”们习惯在社交媒体上讨好用户,刻意输出用户喜欢的内容,以至于为了满足部分粉丝的某些诉求不惜在内容上打擦边球,彼时的博粉关系已经再度变形。
BFF博主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了博粉关系的第三次进化。确切地说,新一代年轻人追捧的博粉关系已经很难用某个词语来形容,博主们正在扮演多元的角色:
李雪琴曾在《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中将自己定义为一个“讲故事的人”,@小水马c 对这一角色深有同感,“有粉丝和我说很喜欢我们的视频!说我扮演什么角色就像什么角色。”不同的是,BFF博主特有的互动形式更能展现出自己立体的一面,让观众记住的是鲜明的人物特征,而非标签化的形象。
第二个角色是“平等的朋友”。“嘴臭”的@童瓜 经常在评论区和粉丝互怼,而@向夏 则经常在评论区喊粉丝小可爱、夏夏、憨憨等爱称,吸引了不少粉丝在评论区为@向夏 “打抱不平”。相比于博主的角色,@向夏 和@童瓜 希望成为粉丝的朋友,成为他们身边的人,并且是一直努力的方向。
第三个角色是“生活调味品”。@小水马c 这样总结自己“讨好”年轻人的方法论:“比如现在出了一个热点事件,全网持续发酵,这时观众的情绪被激起,但是又得不到宣泄的时候,我们就制作内容,给观众一个宣泄。”面对不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年轻人,BFF博主们倾向于将内容做成生活的调味品。
这种博粉关系的进化,显然不是BFF博主的专属,但BFF博主们更擅长去经营与粉丝的关系,粉丝不会简单地从固定的内容中判断博主,不必刻意打造站不住脚的人设,博粉关系也就更为稳定。
两对BFF博主所扮演的角色,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微博等社交平台对新一代博粉关系的理解。只需要简单复盘两对BFF博主的走红路径,就会发现微博的运营挖掘和日常扶持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包括对博主的优质视频内容进行推荐、帮助博主在视频内容外发起并主持创意话题、对接一些品牌活动等等。
再来理解BFF博主走红的原因,除了贴合年轻人喜好的人设和内容,还在于他们对年轻人的深刻理解,用最真实的语言分享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和生活态度,让粉丝感受到自己的个性和真诚。
04 写在最后
居伊·德波曾在1967年出版的《景观社会》中给出这样的观点:社会将进入影像生产与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景观已经成为一种物化了的世界观,本质上不过是“以影像为中介的社会关系”。
那些着眼于BFF一起出镜的博主们,将他们的年轻、友谊、创意、乐趣等以影像的形式呈现给网友,可以说是对《景观社会》的复刻。所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被任意塑造的演员,即便是生活在镜头里,丝毫不掩饰自己个性和真实的一面。
或许这就是他们在微博上讨年轻人喜欢的密码:在内容大爆炸的时代,自说自话式的内容已经难以打动观众,需要的是精准切中年轻人需求的场景。相比于单打独斗式的碰运气,以组IP的形式让1+1>2,似乎是一个更加可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