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颖秋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缘起
2020年间,刘强东接连卸任200多家公司高管岗位。
在天眼查app上,刘强东的300条动态中,大部分都是“不再担任XXX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者“从XXX公司股东中退出”。
京东系貌似呈现出“去刘强东化”的势头。
坊间一度有传闻他要退居幕后。
这位从宿迁偏远农村走出来的一向高调的京东系掌门人真的甘心从此退出江湖了吗?
爱拼才会赢 京东用“24小时机制”上演效率至上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项羽)曰:‘彼可取而代也。’”
想取代秦始皇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就是江苏宿迁。
宿迁这个小地方,没想到古代出了个追求权钱色的楚霸王项羽,今世出了个电商巨头刘强东。
1974年,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宿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没有出现过什么光宗耀祖的人物,祖祖辈辈在长江上跑运输。
1992年,18岁的刘强东怀揣500元,从宿迁来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当时学校给公费生每月补助97元生活费,刘强东决定不再向家里要一分钱。他靠做家教、卖书来挣钱。
刘强东后来在接受《财富》中文版采访的时候,回忆道:“我可以向父母要钱,但我没有要。已经决定的事不可以改变,随随便便屈服,就会不断给自己找理由。”
从小父母就一直跟他说,多流一滴汗,就比别人多一分机会。
他说“我的父母以及爷爷他们都是抱着这条信念去做事情的,我们整个家族一直都坚信,只要我的汗比你多流了一滴,就意味着我多了一次机会。说白了就是拼,一辈子都要拼,比别人更拼命,比别人更努力。”他说,“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让你将来摆脱贫穷,摆脱艰苦。你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或者想要有自己的未来,你唯一要靠的就是拼,没有别的捷径可走。永远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长辈们的这些教诲在刘强东的脑袋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他对此深信不疑,在内心深处认定了一条道,流汗是什么,流汗就必须要做实业,辛苦活儿能够让他踏实。
1998年6月,24岁的刘强东用在深圳一家外企打工赚来的2万元,在母校中国人民大学附近的中关村,租下了一个柜台,开始创业,公司名为“京东”,取自他和他当时的女朋友名字中各自一字,公司业务主要是售卖鼠标键盘等电脑外设产品。
“京东”的第一桶金是在1999年~2001年靠光磁产品批发赚到了1000万元。除了白花花的真金白银,这1000万还给刘强东带来一个重要的商业启发:要专注,要形成规模,要有行业控制力。如果你的销售只占全国市场的2%,你永远没有话语权。
刘强东做京东,一直很看重效率问题。
刘强东主持京东高管会,只说三件事:“最关键的三个维度是用户体验、成本和效率。做好了这三件事,京东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刘强东认为,在用户体验上要绝对独裁。要确保公司所有人不能糊弄用户体验,这是红线不能碰。
他自己每年都要做一天配送员,他说:“我当配送员,一是为了体验配送流程、装备质量的好坏,二是希望能够了解配送员的工作,不要忘记一线员工的辛苦。”
同时,他自己每周都在京东上下订单,以检验配送效果,感受用户体验。
今日资本的徐新说:“老刘的时间是瓶颈,可能有一万件事等着他处理。我告诉他,其他的事情可以放权,但他对用户的感觉一定要保持住。你看,马化腾也花了很多时间在用户体验上。”
至于效率,刘强东更是以身作则。他认为自己要快速决策,团队才能快速行动。所以,在京东有一条规定叫“24小时机制”,具体指的就是:当一个下级对上一级有任何请示汇报的时候,上一级在24小时内必须回复,而且必须是“行”或者“不行”的确定答复,不可含含糊糊的。
至于为什么是在24小时回复呢?
刘强东的理由是,全世界飞行时间距离最长的是17个小时,除去这17小时,一天的24个小时里还剩下7个小时的思考时间,这就足够了。如果管理者没有在24小时内给予回复,那么在年终考核的时候,下属就会给他打低分。
京东从未停止研究贝索斯
一直以来,华尔街的分析师们都坚持认为,京东在复制亚马逊,刘强东在照搬贝索斯:
无论从商业模式还是利润来源,甚至是从库存风险上来看,京东都与亚马逊太相似。
不过,刘强东再三强调:“京东永远不会盲从别人。京东拥有自己的配送系统,而亚马逊没有,亚马逊是靠UPS等物流公司来配送。京东永远不会成为中国的亚马逊,只会是中国的京东。”
口口声声不做亚马逊的刘强东,却从没有停止研究过这家美国同行。在研究美国商业史和互联网状况的过程中,他最为关注的公司始终是亚马逊,他最关注的美国企业家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
1974年出生的刘强东比贝索斯小10岁。他愿意把自己和贝索斯相提并论,某种程度上,甚至与之有些惺惺相惜。
两人小时候都拥有科学梦。
贝索斯的梦想是遨游太空,探索宇宙。而刘强东则迷恋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研究。
他们两人都是在而立之年创建了自己的B2C电商公司。
在管理风格上也惊人地相似:控制欲强,并且独断强势。
通过对亚马逊和贝索斯的一番深入研究,刘强东深知,贝索斯最大的遗憾是亚马逊成立时,UPS(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全球领先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已经无法超越了,他没有机会重新整合供应链。而做电商,得物流者得天下,物流正是制约京东电商发展的关键,京东没有UPS,一整套物流体系都得靠自己来做。
于是乎,自建物流体系成为摆在刘强东面前最核心、最关键、最当务之急的重中之重。
因缺钱一夜愁白头
自建物流体系,投资巨大,耗费时间长,需要大把大把地往里烧钱。
缺钱缺钱缺钱!此时的刘强东急需资本的强有力支持。
今日资本的徐新和刘强东深聊过以后,感觉这个男人身上不安全感太强烈,融不到资,两天睡不着觉。但凭借着女性投资人特有的敏感和直觉,又觉得他“有抱负、心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为人真实诚信、让人感到踏实靠谱放心。”
就这样,2007年,刘强东拿到的第一笔投资是徐新投的1000万美元。
京东的自建物流,就是用这笔钱开始的。但这种快速扩张的模式,必须有大量资本不断注入,才能持续下去,万一资金链断了,前面所有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
今日资本的1000美金,对于自建物流所面临的巨大的资金缺口,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偏偏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司急需要用钱,但四处找钱找不到,刘强东一天最多见了七个投资人!最后都被一句“保持联系”给打发了。
刘强东焦虑万分,头痛失眠吃不下饭,一夜之间白了发。一筹莫展之际,刘强东找到了自己的人大校友、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寻求融资。
师兄张磊淡定地问刘强东:你需要多少钱?
刘强东回答:我需要7500万美元。
张磊豪横地说道:7500万美元太少了,我要投就投3亿美元,你选择吧,要么接受3个亿美元,要么找别人。
这真是“嘘寒问暖,不如巨款”啊。
刘强东狂喜地接受了师兄张磊这3个亿的巨款,用13年的时间,打造出京东坚不可摧的护城河——自建物流体系,这也成为京东强势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若干年后,京东的飞速发展证实了张磊眼光的毒辣,给京东的这一单投资,给他和高瓴资本带来的回报超过200亿……
后来,张磊提及为啥敢豪掷千金投给师弟刘强东3个亿,是这样解释的:
看一个企业有没有价值,就看这个企业有没有给社会创造价值。京东自建物流、自建仓库、自聘快递员工,掌控了货物从仓库到客户手里的每个环节,能够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无疑能够给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社会早晚会奖励不断疯狂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家。我们就愿意出钱帮他们做这件事儿。
张磊除了给师弟刘强东投钱,还一手撮合了京东和腾讯电商的合并。
2014年,腾讯电商和京东合并,腾讯成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这一改变中国电商格局的幕后推手正是张磊。
著名媒体人牛文文将企业家的创业模式分为天派和地派。
牛文文是这样解释的:“天派属于美国模式,贩卖梦想和情怀,注重资本运作和上市;而地派是制造大国模式,用产品和服务逐渐赢得客户。地派的创业者通常经营稳健、重视营销、注重渠道。”
刘强东喜欢用《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来自比自己,说着接地气的话,做着接地气的事儿,练着功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照样能成为武林英雄。
刘强东常说:“光有梦想还不够,要用实的东西来承载你的梦想。我喜欢做实的东西。我们提供供应链服务,做自己实实在在的物流系统,这是实业部分。京东做的事情都踩在地面上,都比较实。”
比起包装和营销,刘强东更愿意让商业接地气,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部分,最好脚踏实地,直至落地生根。
正如巴菲特得出的结论,只有那些护城河很深的公司,才能持续在没完没了的激烈竞争中取胜,最终成为巨无霸。
如果说别的企业家是靠高瞻远瞩的战略取胜,那么务实主义的践行者刘强东则是靠强有力的执行,一门心思地专注于他的“地派的生意”,一路走下来,成为巨无霸。
尾声
2014年5月22日,美国纽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大厅,40岁的刘强东按下按钮,完成了当年纳斯达克的最大IPO。
上市后的京东变得更加开放、复杂和多元。
2019-2020年,京东股价上涨了约320%。
2020年6月5日,京东持股47.4%的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目前市值超93亿美元。
2020年11月,某次京东高管早会上,刘强东提出会亲自下场带队,“将带领京东打好社区团购一仗”。
2020年12月8日,京东健康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目前市值超4500亿港币。
与此同时,京东系的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等公司的上市也箭在弦上。
刘强东曾说过:“我是什么样,这家公司就是什么样。我的个人性格深深地烙印在公司里,除非有一天我退休,京东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才有可能改变。”
今时今日,京东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一直都没有改变,始终是“诚信、客户为先、激情、学习、团队精神、追求卓越”。
看来,电商界“打不死的小强”——刘强东不但没有退出江湖,反而是低调沉寂以后,强势回归了。
无论何时何地,京东都只属于刘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