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2021,大润发的手牌只剩阿里?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过去的2020年很特殊,在这被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一年里,各行各业都因为疫情影响而有了或好或坏的改变。好的改变比如抖音、快手这类线上平台借助年初的居家隔离举措收获了不少用户,为一年的发展打了个不错基础。

而坏的改变主要是来自于那些注重线下的行业,比如电影院、线下演出等,长达大半年的寒冬让这些行业遭受重创。对于同样重线下的大型综超来说,这一年中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比如刚刚公布了2020年成绩单的大润发。

疫情影响下的年报

作为大润发背后的经营方,高鑫零售在国内的综合大卖场领域中一直处在行业前端。而近日,高鑫零售也公布了其2020年报,从中不难看出疫情对大润发产生的影响。

首先来看收入层面。根据年报数据,2020年高鑫零售的总收入是954.86亿元,而2019年的总收入为953.57亿元,同比增长只有0.1%。

其中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为919.8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12.79亿元只增长了7.05亿元,增幅也只有0.8%;而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为35.0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0.78亿元减少了5.76亿元,下跌幅度为14.12%。

这是自2018年以来高鑫零售在收入层面首次停止下滑,实现正向增长,但是在毛利方面,高鑫零售却出现了五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根据年报可知,2020年高鑫零售的毛利为243.4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57.31亿元减少了13.88亿元,降幅达到5.4%;而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则为25.5%,较上年同期的27.0%下降了1.5个百分点。

毛利的下滑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下,租金收入的减少以及自身产品组合的变化。自疫情以来,消费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利润较低的生鲜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而利润较大的纺织品、家电等并不是十分畅销,这导致产品组合的调整,进一步带来毛利层面的下降。

这进一步带来了高鑫零售经营溢利的下降。根据年报数据,高鑫零售在报告期内所获得的经营溢利为46.6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8.90亿元减少2.26亿元,减少幅度为4.6%;而2020年的经营溢利率则为4.9%,较上年同期的5.1%减少了0.2个百分点。

模式转型助力线上业务

不难看出,因为疫情的影响高鑫零售在线下的表现并不如人意,但是疫情却也同样催化了其线上业务的发展。

高鑫零售在年报中表示,尽管在过去一年中以大润发为主的线下大卖场业务在销售方面充满挑战,但是通过淘鲜达以及天猫平台的B2C业务却实现了大幅增长,并为整体销售增长做出贡献,2020年B2C总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80%,总电量也同比增长超过60%。

具体来看,从2020年5月份开始,线上单量已经突破每日1000单,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线城市的平均线上日单量突破2000单,低线城市中的平均线上日单量也接近1000单。其中双11当日的单量更是突破2900单,创下单量纪录。

而线上业务的逐渐深化,也让大卖场形式的大润发在模式上有了一定的变化。2020年中,高鑫零售将部分城市中的大润发进行改造,原本非食品的经营面积被缩小,仓库面积大幅增加,从原本以店为主向“店+仓”模式的转变。

这种“店+仓”的模式,不仅满足日常门店的需求,同时也将满足服务同城的半日达、社区团购等线上业务的的需求。

对于大润发来说,线上业务在整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销售额日益提升的同时也将会对供应端提出挑战,于是扩大店内的仓储空间就成了保证货品供应的首要动作。相当于每个城市都有了自己的城市仓,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商品效率,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线上购物时自然是希望自己想要的商品可以在一家店、一个平台内全部获得。而“店+仓”模式就是为了避免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出现缺货的尴尬情况,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有利于用户在平台内的留存,这一点对于开拓线上的大润发很重要。

大润发不再“大”

但这种“店+仓”模式并不能实现更加密集的覆盖,也不能批量复制,于是更小型的模式也出现了。

目前大润发正在将重点放在更小的“中润发”和“小润发”店面上。根据年报显示,高鑫零售已经新开六家经营面积在3000—5000平米的中润发,生鲜及日配类商品占比为57%,快销品占比38%,非食品商品仅占5%上下。

另外也新开了24家200—500平米的小润发,其中生鲜及日配的占比高达75%左右,而且门店近6成的业绩都来自于蔬果、水产、蛋肉等产品。

而大润发这种越来越“小”的举动,同样也有着自身的考量。

首先是消费习惯的变化。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大卖场模式已经不是他们的首选,比如在购买生鲜水果和日用品时,小区便利店和生鲜店才是首选,因为这些店可以提供更高的便利性,而当下的消费者对于这种便利性很是重视。

其次是助力自身下沉业务。低线城市的特性导致了大卖场模式并不适用于下沉市场的开拓,因为大卖场模式需要大量的客流才能保证日常正常经营。但是更小的门店对流量的需求同样更小,能更好适应下沉市场的消费特性。

最后是帮助大润发向生活场景的渗透。相比大卖场模式,小型门店更接近消费者的生活场景,消费者进入其中消费的频次也会更高。这可以帮助培养消费者心智,为大润发的整体业务带来更多的优质消费者。

大润发的手牌只剩阿里

而不论是“店+仓”模式还是“中润发”、“小润发”,大润发在线下门店模式方面的转型,最终都聚焦在了线上业务的拓展上,并且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推进,保证自身能有一个更加稳定的未来。

而大润发在持续不断推进线上化、数字化的过程中,其背后阿里的影响也愈发明显。

从去年12月执掌大润发23年的黄明端正式交棒林小海开始,大润发也正式迈入了阿里时代。成为阿里零售业务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通过阿里发布的最新财报可知,包含高鑫零售在内的直营业务已经成为阿里成长最快的板块,收入增速为100.5%。这除了大力发展盒马的影响之外,还有将大润发纳入直营业务中所带来的的巨大影响。

但是搭上阿里这艘巨轮之后,大润发所要面对的外界压力依旧巨大。

一方面是来自线上业务的压力。如今的大润发将线上业务视作发展重点,就难免和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领域的对手正面竞争,比如京东到家、美团优选、橙心优选等。而这也将对大润发的线上业务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是来自传统综超的压力。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榜单可知,位居榜首的是951亿元销售额的华润万家,而大润发以947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二,永辉则以931.50亿元反超沃尔玛成为第三,势头正猛。处在前后夹击中的大润发,情况并不乐观。

而不论是来自新领域的对手还是来自老对手的压力,都对大润发提出了更严格的挑战,但是如今的大润发,手中的牌似乎只剩下阿里一张,这也为大润发的未来多添了几分不确定性。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