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叮咚买菜IPO“续命”?

作者:夏天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IPO对于水到渠成的公司来讲是高光时刻,然而对于一些严重亏损的公司则是续命时刻。

很不幸,叮咚买菜属于后者。

2021年2月18日,叮咚买菜被传最快年内赴美上市,至少募资3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叮咚买菜的前身是成立于2014年的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推出的“叮咚小区APP”,叮咚买菜2017年上线之后,在随后新零售大战硝烟四起的两年间,共完成了Pre A轮到B+轮的7轮融资,资方有今日资本、红杉资本、高榕资本、星界资本、CMC资本、BAI等。

对此,有电商战略分析师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阿里、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等巨头在生鲜领域持续加码,给叮咚买菜这样没有巨头背景的“新秀”带来了一定的生存压力。此外,融资、上市不只是谋求规模化扩张,更多的还是“输血”,如果融资跟不上烧钱的速度最后还是死路一条。

由此可见,叮咚买菜的IPO融资就是续命。

一年烧20亿  叮咚买菜会是下一个易果生鲜吗?

生鲜领域最为典型的案例为易果生鲜。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生鲜的企业,易果生鲜曾是资本宠儿,成立15年、号称拿下生鲜电商领域最大融资、曾获得阿里系连续四轮领投的明星创业公司已经宣告倒闭。

2020年10月13日,新加坡早报消息,易果生鲜、云象供应链以及安鲜达在2020年7月30日已经进入自愿破产重组。

倒闭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

疯狂烧钱做规模,企业迟迟不能够盈利。

叮咚买菜似乎在重复易果生鲜的老路。

公开资料显示,自从2017年转型做生鲜买菜之后,叮咚买菜同样经历了多轮融资,其中包括高榕资本、红杉资本等。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叮咚买菜多次进行公司章程变更,或许伴随着资金的进一步到位,在资本的带动下,叮咚买菜开始疯狂扩张——仅在2020年,叮咚买菜就先后进入北京、南京、广州、河北、浙江、安徽、四川等重要城市及省份,仅在11月的一个月间,便新开城市近10个。

2021年,叮咚买菜又计划在2021年总投资6亿美元,选在江苏昆山(毗邻上海)建设生鲜综合体。这个类似生鲜基地的综合体,运营能力包括生鲜半成品、面食的加工等。

不过,在生鲜这个特殊行业以及前置仓模式领域中,叮咚买菜在没有找到其盈利模式前,可以说融的多,扩张的多,也就亏的越多,而这并不能走“回头路”,此时的叮咚买菜已经骑虎难下。

根据叮咚买菜披露:2020年,前置仓总数要进一步增加,目前其前置仓布局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北京等地。

快速扩张,不断依靠烧钱获得发展,这就是叮咚买菜的发展逻辑,而无论是开城扩仓还是获客拉新都需要大量成本。因此,已经在2020年一年没有明确融资消息的叮咚买菜选择流血上市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叮咚买菜的融资迫在眉睫。

2021年,生鲜电商的竞争愈加激烈。

2021年2月18日,在社区团购领域,有消息传兴盛优选将完成30亿美元融资,红杉资本领投,腾讯、方源资本、淡马锡、美国KKR、DCP、春华资本、恒大等跟投。

与此同时,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领域共有14家平台获得融资,涉及平台包括:兔子鲜生、食行生鲜、味库海鲜、多点Dmall、奇麟鲜品、新发地掌鲜、谊品生鲜、每日优鲜、叮咚买菜、T11、新冻网、鲜沐农场等,融资总额超136.5亿元人民币。

对比兴盛优选高达30亿美元的融资,叮咚买菜仅以20亿美元估值、融资额为3亿美元进行流血上市也就不难理解,可以说,在一级市场当中,叮咚买菜陷入了融资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叮咚买菜自从2017年转型生鲜电商之后已经经历了11轮融资,其中8轮融资是从2018年到2019年年底完成,也就是说,在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资本火热的时候完成了主流融资,当然,也与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主流投资机构都进行了接触,这一点,从其2020年频繁进行的工商变更可以清晰可见。

2020年5月,有报道称叮咚买菜获得了新一轮融资,融资完成后估值为20亿美元,不过,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对此回应为“假的。”

如果该消息是假的,那么,2020年一年之内,叮咚买菜都没有传出任何融资消息。

为什么叮咚买菜会陷入融资困境当中呢?

这与其始终无法盈利有关,投资人看不到未来,只能谨慎选择。

“在生鲜电商行业,我们目前会特别谨慎,整个2020年,风险投资行业融资比较难,也让我们对缺乏盈利模式的企业比较谨慎。“某风险投资人告诉GPLP君。

而在这方面,叮咚买菜则是典型案例。

据传,叮咚买菜每单客单价只有40多元,而履约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意味着在履单利润层面就很可能已经是亏损,再加上开城扩仓,资金压力可以想象。

此外,叮咚买菜还需要付出另外一项高额成本,即获客成本。

通常而言,对于一家互联网电商企业而言,决定销售额的主要因素包括订单量和客单价,而订单量又和新获客量、老客留存量以及复购率相关。简而言之,想要维持一定的销售额,需要开拓新客、留住老客,让他们尽可能高频次、高客单价地复购。

叮咚买菜入场较晚,用户早已被其他同行业品牌获取,只能通过持续烧钱来抢占用户。对此,为了获客,叮咚买菜不得不进行促销——公开资料显示,为了提高日单量和拉新,叮咚买菜采取了补贴拉新的方式,比如新人首次下单奖励8元,第二单奖励12元。在北京地区,叮咚买菜将配送费调至0元,同时不设消费门槛。邀请他人注册返券的优惠力度,也从满59减30升级为减40。

这样算下来,其用户增加的越多,盈利压力也会越大。

如果再加上生鲜行业最低6%-8%的损耗率,计算其品牌成本、运营成本及宣传成本的话,商业模式可以说并没有跑通。

所以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叮咚买菜既要面临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头部生鲜电商的直接竞争,还要面临快速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这让叮咚买菜的融资并不顺利。因此,叮咚买菜急需渠道获取资金维持目前的规模——据媒体报道,即便在叮咚深耕3年的大本营上海,每单履单平均至少要亏5元。那么零散的分布在10多个城市的其他仓,想要盈利恐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无法盈利的背景下,叮咚买菜需要不停地融资续命。

这也是易果生鲜即便获得了阿里、KKR等知名投资机构7轮高达60亿人民币之后依旧倒闭的原因。

其实,在生鲜行业,不只是易果生鲜,不少红极一时的生鲜电商平台都在过去两年内遇到了“生存地震”。2019年11月22日,生鲜电商黑马平台呆萝卜宣布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2019年11月29日,社区生鲜电商妙生活被爆关闭全部门店,悄然退场;2019年12月6日,生鲜电商吉及鲜宣布公司融资失败,要进行大规模裁员、关仓;2019年12月11日,主打净菜配送服务的生鲜电商“我厨”被发现其官网和APP均已暂停服务。

有易果生鲜作为典型案例,在叮咚买菜商业模式不具备持续发展,且需要大量烧钱的现状面前,大部分投资机构选择了望而却步。

如果不是这个逻辑的话,那么,还存在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叮咚买菜就是为了上市而上市——所有的数据都是为了上市而烧钱做的准备。

IPO救了近渴,叮咚的未来依旧迷茫

生鲜电商万亿市场规模让所有巨头都垂涎三尺。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国内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大概是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2014-2019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是4.9%。以此推算,国内的生鲜零售市场在2022年预计可以达到5.4万亿元的规模。

不仅市场规模过万亿,而且,作为国民基础消费品,生鲜市场消费属于高频且稳定的一个细分行业,一旦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则有可能持续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此背景下,生鲜行业让包括巨头在内的所有人倾巢出动。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生鲜电商行业未来应该会是多种模式相融合,既包括社区团购、即时配送等模式,又包括到家或拼团等模式,既需要在上游布局供应链,提高供应能力;又需要在下游布局线下零售以及仓储体系,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7年,生鲜电商们就开始探索起了更“重”的资产模式,这也是生鲜电商们想要争夺赛道的一条必经之路。

总而言之,生鲜电商行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拥有可持续的合理经济模型,并获得资本或者巨头在背后进行有力支撑。

以阿里进军生鲜电商为例。

阿里系除了有盒马鲜生这种模式之外,还推出了社区拼团类生鲜电商“菜划算”,该平台主打平价菜场,在时效上提出“29分钟新鲜到家”。目前,“菜划算”已经在杭州、宁波、苏州三个城市上线,这三个地方是叮咚买菜的主战场,可见其对标的正是叮咚买菜。

此外,美团旗下生鲜业务美团买菜在深圳开设了首批9家线下服务站,欲在三角洲打出自己的旗号。

同样的,社区团购也在加速,在2020年12月初,十荟团完成阿里领投1.96亿美元C3轮融资,在2021年1月29日据新经销消息称:十荟团日单量突破1500万单。目前,十荟团已覆盖了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西北、东北七个大区,20个省220个城市,拥有60余万团长,数千万用户。

 

备注:生鲜电商SKU对比

因此,即便叮咚买菜能够成功上市,依旧回避不了在生鲜行业这场持久战的赛道当中前后夹击的现状——所以叮咚买菜如此着急IPO,是想在竞争激烈的生鲜电商赛道上可以走得更远。

然而,融资3亿美元对抗融资30亿美元的企业,且与巨头抗衡,叮咚买菜能建立优势吗?

与此同时,在上市之后,叮咚买菜需要面临的更是苛刻的投资人——在二级市场,叮咚买菜就必须公布融资金额及亏损金额,这让其融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二级市场的投资人通常以规模或者盈利来观察一家企业,然而这两点叮咚买菜都不具备,在此背景下,即便上市然而如果持续找不到盈利模式,资本市场对其信心也会进一步消失,叮咚买菜的融资将会更难,一旦其前期的投资机构选择套现之后,叮咚买菜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堪忧。

因此,IPO可以解决叮咚买菜的近渴,然而叮咚买菜的远方依旧堪忧。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