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北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华为终于官宣了。
2021年4月17日晚,极狐阿尔法S 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在上海宣布全球发售,据称该车是“全球自动驾驶新标杆”。这款车有北汽制造,但技术层面则是由华为全程提供协作,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阿尔法S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中大型车,采用华为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续航197公里,其智能座舱搭载鸿蒙OS操作系统,起价28.19万元,最高配价格34.49万元。华为H1版起价38.89万元,高配版售价42.99万元。
华为第一车,真的来了!
在这种环境下造车,华为也是迫不得已。
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2021年度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华为手机出货量暴跌18%,全球市场占有率仅剩4%!
据其2020年年报显示,华为经营获得现金流仅有352亿元,同比下降61.5%。
2021年3月29日,任正非在武汉研究所发言表示:几年不能称雄的产品线要关闭!我们没有时间了。
华为时间确实不多了
被迫转型之下,留给华为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芯片断顿、代工无望,消费业务呈现断崖式下滑,荣耀手机被迫出售,华为的各个业务并不乐观——早在2020年下半,华为手机已经出现大幅下跌,数据显示华为在2020年第四季跌出全球前五,出货3300万台同比下跌41%。主要是由于从操作系统到芯片等华为手机所有供应链均受到了制裁影响,尤其是芯片问题。
2021年第一季度,华为仅以4%的市占率排名第六,被OPPO、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赶超,跟三星、苹果分别为20%、17%的份额更是有了量的差距。
这个差距在芯片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将一直存在。
那么,华为手机芯片还能坚持多久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在最关键的5nm芯片上,华为麒麟9000+麒麟9000E的备量大概是800万片-1000万片,是台积电在2020年9月15号美国禁令生效之前,仓促之间为华为生产的。
考虑到生产时间只有三个月,且当时台积电的5nm生产线还是调试上线初期,有很大不确定性,产能也没法全开,所以这个数字还是可靠的。
截止2020年年底,搭载了麒麟9000的华为mate40pro激活量为450万台;华为mateX2也采用了麒麟9000;华为p50系列也将采用麒麟9000,按芯片总量算,华为p50上市后的出货量不会超过500万台。
所以,可能到今年年底,5nm芯片存量就会耗尽。且可以预料的是,随着华为的芯片越来越少,手机产能也会越来越少,接下来4%的份额都未必保得住,还会一路下跌,华为也将失去中高端市场地位。
如果是到今年年底的话,那么,从今天算起,留给华为的时间仅有7个零15天。
更糟糕的是,2021年3月份,米国还再次升级了对华为的打压,除了5G业务相关的芯片与设备技术外,就连曾经放宽的非5G产品的供应许可也被收回。据外媒的最新消息,一份经过修订的许可证显示,出口华为的物品将不得与任何5G设备一起使用或者在任何5G设备中使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名手机电池供应商,只要这块电池应用在华为5G手机之上,这将会遭到禁止。这项许可证显然更加宽泛,在原有打压华为的基础上再次得到了升级。
这将使华为没有任何途径来购买手机高端芯片。
据知情人士透露,华为2021年春季即将召开的P50系列手机发布会再次延期,或将在6月份举办,可见芯片对华为造成了多大的困扰。
毫无疑问,华为又将面临转型。
在华为历史上,华为走到今天,其实早就经历了三次转型:
第一次是业务转型发生在1998年,当时华为研发设计的产品,很多卖不出去,有的更是直接变成了库房里面的呆死料,而IBM的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让华为找到了学习的榜样,从产品走向了解决方案,开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驱动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变革,启动了华为的第一次管理变革;
第二次转型是从国内走向全球市场。华为在2002年出现了历史上一次负增长,当时市占率已达到40%,增长遇到瓶颈,加之互联网泡沫影响,使华为高管出走,并带走600多研发骨干。华为在这个关键点上,又进行了第二次变革,从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变革;
第三次转型发生在2011年,华为遇到增长缓慢期,华为正式宣布从运营商市场向消费者市场和企业网转型,成立终端BG和企业网BG,从原来B2B市场走向B2b和B2C市场;
通过这三次转型,华为最终在2018年营收首次突破 1000 亿美元,取得了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三的好成绩,而消费者业务也首次超越了运营商业务成为华为第一大营收来源。
2019年,华为更是超越了苹果排名第二,全年出货量达到2亿4060万部,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17.6%。
不过,这次被迫转型不同,前三次转型都是华为基于对自身、市场、产业价值链的深刻洞察后,进行的主动变革,虽然也付出了代价,但是每次都能成长为更好的华为。
但这次则不同,在被动转型下,7个半月之后,华为能否能够熬过去?
缺钱的华为四处寻找机会
华为不仅缺的是时间,面前转型的华为还缺钱。
2021年4月12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华为未来将加大软件开发,强化软件业务,会减少对芯片的依赖,增加对物联网、自动驾驶系统等类型的投资。
徐直军详细的阐述了未来五项关键战略:优化产业组合,增强产业韧性,尤其是增强软件能力、加强先进工艺弱相关产业投资和智能汽车部件产业投资;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定义5.5G,牵引5G持续演进;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努力解决供应连续。
而在一周前,即2021年4月7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被任命华为云董事长,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云CEO。
过去两个月中,为了实现转型,华为频繁的调整架构,不断寻找合适的业务落脚点。
比如,2021年4月2日,华为云就经历了一次组织震荡,其所在业务板块——华为云与计算集团解散,华为云分拆出来回归2017年成立后的一级业务部门Cloud BU,针对此次组织变革调整,徐直军表示:“过去,我们期望ICT产品线和云协同运作,现在看是牵扯了我们的精力。现在,我们又做了一些调整,将ICT产品线和云分开”
徐直军特意强调:华为云是前几年的战略之一。理想的结果是,要成为全球5朵云之一,并在财务上有突出贡献,“这是一次基于优化产业组合的需求”。
2019年,华为遭遇制裁,几轮打压后,原本是公司最大现金流支柱的手机业务出现了问题,华为内部急于找到新业务,对冲手机业务的下滑。
华为云作为新业务被寄予厚望。
“当时成立BG的一大目的也是想把鲲鹏做大,使之成为中国的英特尔。”华为内部人士透露。
华为2020年财报显示,云与计算BG是四大BG中唯一没有公开营收的部门。
2020年,华为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8%。根据Canalys数据,2021年3月华为云以17.4%的市场份额居中国第二。
不过,从事云业务并不容易,因为云业务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如果不在云上做是没有前途的,但云业务马上挣到钱又不容易”
云计算投入巨大,如2020年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投入2000亿元,腾讯更是表示要在5年内投入5000亿元。
在这种背景下,这让如今现金流吃紧的华为感到左右为难。
华为跟或者不跟?
答案是肯定的,对于继续业务转型的华为来讲,跟是必然选择。
然而,如果跟的话,面临几千亿的投入,华为将如何解决?
显然,“钱”是华为目前急需解决的头等问题。
据2020年财报数据,截止到去年底,华为账上现金流仅为352亿元,比上年下降61.5%,是近五年来最低水平:
从区域看,中国收入5849亿元,同比增长15.4%。但海外业务受损严重,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地区、美洲收等其他地区则同比下滑,原因在于受消费者业务无法使用GMS生态的影响。其中,美洲地区下滑最为严重,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396亿元,同比下滑24.5%。
不仅如此,在华为财报中可以看到,2018年以来其利润率也在下降,从2018年的10.2%下滑到2019年的9.1%,再到2020年的8.1%。
任正非曾表示华为不像亚马逊、微软、阿里是上市公司,有花不完的钱。
华为选择了发债——从2019年开始,华为首次在国内发债券,累计发券230亿元。而境内外加起来为521亿元。
据中国货币网披露,2021年以来华为继1月29日发行第一期40亿中期票据后,华为拟再次发行今年第二期中期票据40亿元。
此前,任正非对于华为在国内发债一事曾经做过回应。他表示,华为资金比较宽裕,而之所以发债:一是,必须在最好的情况下发债,增强社会了解和信任,不能到困难时再发债;二是,发债成本较低,低于4%,比较容易接受;三是,过去主要在西方银行融资,现在西方银行融资的管道慢慢不是很通畅,改换到国内银行融资。
打破过去的一贯传统,这可能也代表着华为的一种焦虑:华为正在四处寻找机会,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技术上继续突破和投资,避开外部环境上的打压,积极谋求另一种可能性。
过去一年,自救求生的华为在资金上动作频频,包括出售荣耀,那么华为未来的营收增长点在哪里?
在华为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表示:虽然手机业务和运营商业务增长放缓,但整个社会数字化进程已经不可阻挡,华为要扮演好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角色。尤其是5G作为基础设施,与各个垂直领域相结合,将带来巨大金矿。
华为能否吃到这个巨大金矿?
多年前,华为曾做出“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坚持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的10%.而据最新年报,华为2020年研发投入再创新高,达到1419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15.9%。
至此,华为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7200亿元。
而据欧盟发布的《2020版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华为2020年研发投入为167亿欧元,力压三星、苹果,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两家美国企业谷歌和微软。
在5G专利方面,华为已经是目前全球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2月19日,海外iplytics平台对全球相关公司的5G专利进行了最新排名,其中,华为排名第一,占比15.39%。
这是华为的底牌,然而,这个底牌能否在7个半月当中找到出路?
华为未来的几种可能
汽车将是未来十年内最具颠覆性的产业,而变革的核心就是自动驾驶软件能否让未来汽车进一步走向真正的无人驾驶。在徐直军看来,“华为在自动驾驶上的技术比特斯拉要好得多”。
对此,美团创始人王兴表示,“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不过,不同于小米、百度造车,华为对汽车业务的定位是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
据了解,在帮助车企造好车方面,华为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智能驾驶、智能车云服务、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等ICT增量部件。
目前华为主要与3家汽车厂商合作,分别为北汽、重庆长安和广汽。这种深度合作客户在华为看来不会太多,但他们都印上了huawei inside的logo,只有用了华为自动驾驶的车辆才有资格。
目前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一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以及智能化部件。
不过,华为汽车在未来7个月能走多远?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除了华为云、华为汽车在2C领域的探索之外,华为在2B领域还在继续行动当中。
华为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华为5G ToB业务商用项目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针对5G ToB客户的芯片需求,储备有大量的商用5G芯片。
目前华为全球5G依旧进展当中,目前,全球一共有140张5G网络,5G用户数已超过3.3亿,中国的5G To B的市场,华为参与了其中大多数,据华为发布《5GtoB核心网建设白皮书》,预计2025年to B全球市场规模将会达到6020亿美元,远超手机市场规模。
在5G领域,华为还在全国建成了几十个5G应用项目示范区,像5G无人矿山、5G智慧养猪等,华为还开始面向矿山,和移动联通合作的5G工业互联网的业务场景;和家电企业合作,5G工业机器人的场景等,
此外,从2021年起,华为宣布开始收取5G专利费,未来,三星、苹果等公司在每卖出一台手机时,就要向华为支付一笔最多2.5美元的专利费,华为表示:此举是想给产业界投资 5G、转型数字经济提供更透明的成本预期,以增强信心,促进 5G 的快速普及。
据悉,专利授权是很常见的一种盈利方式。高通就是这个领域的赢家——早在 2018 年,高通就公布了 5G 收费标准,使用高通的核心专利,将会收取手机售价的2.275% 专利费用。
另外,华为还表示,未来也会制定按照手机售价的方式收取专利费用。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在3月16日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发布会上表示,华为公司预计2019至2021三年的知识产权收入在12-13亿美元之间。
华为能否如约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而除了2B的这几个动作之外,华为最核心的产品还包括鸿蒙系统。
鸿蒙系统作为一个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下一步将会在手机上应用,目前已经有20家硬件厂商、280家应用厂商共同参与生态建设,有40+主流品牌、1亿台设备成为鸿蒙系统体验的新入口。
2021年4月1号,华为发布了鸿蒙3.0的正式版本,这意味着未来华为系统将不会继续受制于人。
鸿蒙3.0新增了1000多个API接口、分布式转流特性、高校的内存管理、JAVA字重接口、分布式联网API、驱动故障诊断和回复制等等。同时针对智能手表、平板等设备还新增了代理上网的连接管理。
华为也明确表示,要让鸿蒙OS成为全球通用的系统,并转型做生态,通过生态圈营收。
据华为年报,目前鸿蒙生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的移动应用生态,截止2020年底的,全球注册的开发者已经超过了230万,其中在中国以外的开发者达到了30万的规模。
在鸿蒙系统之上,2021年,华为还将持续打造消费者全场景体验,提高硬件和软件服务能力,围绕智能家居、智慧办公、智慧出行与运动健康,以及影音娱乐等高频应用场景,持续打造全场景、个性化的无缝体验。
这是一个宏大而美好的规划,然而,留给华为的时间只有7个半月,与此同时,缺钱的华为能否支撑到哪一天最终实现业务落地?
或许,这需要时间的答案,然而GPLP犀牛财经为华为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