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了很多新媒体从业者。
自媒体也算是新媒体,很多媒体机构也在做新媒体。但是这里我所说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独立新媒体的圈子。做网络推广的,做流量买卖的,广告主,流量主,搞技术的服务商,一些企业的新媒体主管,统统在这里汇聚。久而久之,也就是成为一个新媒体江湖。大部分互联网从业者或许不会太关注,但是只要做流量、做社群、做私域,早晚都会进入这个江湖。
这个圈子里的很多人,都颇具传奇色彩。有的人,因为新媒体从一个小白开始发家致富;有的人,因为新媒体而走向的崭新的事业之路;有的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因新媒体开启新的人生;还有的人,拼着身家孤注一掷成就行业大佬。
接触到多了,聊得也就多了。跟很多人聊过之后,你会发现新媒体跟餐饮、快递、外卖等行业一样,也是一个勤行。不管是刚入行的小白,还是已经身家数百万的大佬, 它们 都能将那些简单重复的加粉、增长、转化做到极致。简单事情重复做,是这个圈子笃信的座右铭。各种引流、运营、变现的方法大同小异,拼的就是执行力。
最近28推私域视频号公益培训也开启了,我也有幸成为6组的一个组长。因此,认识了更多更年轻的新媒体人。现在,网络推广与新媒体都已经来到私域流量时代,有过很长时间的网络推广经历的我,其实也一直想探讨一些问题,比如,与10年前的新媒体与网络推广相比,现在行业有是什么不同?现在的新媒体从业者,在年龄与身份属性上又有什么变化?真的有很多问题与想法,想与这些身在一线的从业者交流。
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可爱的、有趣的、励志的、感人的新媒体人,他们的简单与平凡的经历,却又是那么的积极与向上。所以,王吉伟频道决定写一个系列文章叫作“私域流量新生代”,将会采访多名新媒体从业者,通过自述或者对话,展示他们一段段不同凡响的经历。以此,让大家了解这个新媒体体江湖,以及认识更多的新生代自媒体人。
这是本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来自西安的郑毅。他用7000多字,总结了三十多年的经历,以及讲述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新媒体的。其中的很多行业经验与人生感悟,值得大家仔细品读。
(以下内容中的“我”,即指郑毅。)
文章目录:
◉初识互联网
◉上学经历
◉工作经历
◉创业经历
◉如何了解到28推
◉累到住院赚到首桶金
◉参加公益培训
◉我能提供的价值
我来自西安,85后互联网行业大龄新人,大学是电子商务专业,却完美错过了互联网行业多个红利周期。
从国企到私企。
从深圳到西安。
从打工人到创业者。
从安逸的环境到生活拮据再到接触互联网。
从温水煮青蛙混沌迷茫到点燃自驱力。
从在传统行业辛勤劳作到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赚得首桶金。
从个人迷茫摸索到接触28推,从闭门造车到推开互联网的大门看到全新的世界。
很羡慕95后、00后的朋友,在20多岁就能接触到互联网行业和28 推 圈子。我用13年的工作经历来诠释传统行业的辛苦以及选择与努力的关系。这么多年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两个道理,如果你有兴趣来听听我的故事吧!
◉不提升自我价值,企图牛人带你飞是弱者思维。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的圈子就All in!
【初识互联网】
记得2001年的时候,和同学跑去网吧申请了QQ,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浪子”。发现用QQ可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聊天,当时觉得好神奇。
那时候一块钱4个包子,2块钱一小时的网费让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我和同学一两周才能去一次网吧,上网时间到了后就站在旁边看土豪同学用一指禅和女网友聊得火热。那时候我们都挺羡慕网管这个职业!
【上学经历】
整个学习生涯不算特别拔尖,记得大约是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一篇比较拗口的课文需要齐声朗读,结果全班同学都在拗口的段落卡壳了,老师骂全班没出息。我站起来憋着劲一口气把课文读完,想证明自己不是弱者。
初中时上物理课,老师在黑板上讲题的时候反应快的同学随口就能报出答案,而我经常下课后还要请教同学,觉得自己没有别人聪明。
高考前一个月,命运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有一天起床后头晕目眩,毫无胃口,浑身无力。在家门口的诊所被诊断为中暑,治疗了三四天却毫无效果。被父母送到了医院,医生凝重的眼神看着面如土色的我,说道:“下午安排抽血化验和抽骨髓”。
母亲强作镇定地问道:“为什么要抽骨髓,很严重吗?”医生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如果这几天胃口不错的话应该问题不大。可是最近三五天没怎么好好进食了,哪有什么胃口,忐忑不安!
躺在手术室,盯着天花板。一位四五十岁的医生带着三名实习医生还有我的家人站在一旁。胯骨部位打了麻药,穿刺针穿透骨头抽取骨髓。原本半个小时的小手术忙了一个小时还没完成。
最后请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资深老医生,反复多次后终于抽取到了骨髓。第一句话竟然是:“年龄和骨髓颜色好像不相符”。
然后对我父母说道:“不要担心,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孩子要多吃东西,想吃啥就买点啥!化验结果下周一来取!”老医生的每一句话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刀刀入心!
一度想到了将吉他送给谁,随身听送给谁,遗憾还没给隔壁班的那个姑娘写完同学录……周末两天,“度日如年”这四字谁能有我体会深刻? 终于熬到了周一早上,医院刚一上班我和母亲就冲到了医院化验室取化验单,看不懂上面的内容,冲到医生办公室。医生看完笑着说:“没事的没事的,只是缺铁性贫血。不是啥大问题,给你开些药,好好休息。一周后来复查!”出了医院,从来没有觉得世界如此美好!
高考成绩出来了,果然不理想。当然学习也一般,但这么想或许能让我心里舒坦一些。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大二那年找家里拿钱组装了一台大屁股显示屏的台式电脑,在宿舍同学们玩大话西游的时候,我在网站看怎么装系统和测试各种电脑软件。
宿舍每个人的电脑都被我练手装过操作系统,后来班里同学乃至隔壁班同学都来找我装操作系统,到毕业的时候他们叫我“郑系统”。 【工作经历之深圳国企】
大学是2008年毕业,提前一年做准备,几轮面试后进入中国移动深圳公司,2007年12月就参加公司培训实习了,那时候运营商工作福利待遇还不错,公司在附近提供住房,经常发放各种补贴和生活用品。
从一线营业厅做起,刚开始所在部门工作轻松安逸。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小伙伴们经常胡吃海喝、侃大山、到处游玩,到现在还很怀念坂田四季花城附近的潮汕牛肉丸和芥蓝炒牛河。
记得工作不久花7000多块买了一台索尼笔记本,结果某天外出回来发现电脑和相机都被偷走了心疼不已。之后几年再也没买电脑,要加班也是把公司电脑带回来使用,如果电脑没被偷或许会更早沉浸到互联网行业。
之后通过公司内部竞聘到了分公司做项目和产品经理,主管SP数据业务(GPRS套餐、短信套餐、手机报、彩铃等)。刚到分公司,各个项目、工作流程都不懂,办公软件也不够熟练,工作节奏要快很多。
情商不高智商一般,被重点大学毕业的同事们虐成了狗,忙起来的时候会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
一篇方案修改个五六遍是家常便饭,武大研究生学历的上级领导每天批我成了常态。我是部门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的,又不懂拒绝,往往很多别人不愿意接的项目都会放到我这里,手上经常有六七项工作同时进行。好不容易完成三项重要工作,领导叫到办公室又安排四项,并告知紧急且重要。
思想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工作压力大到几乎抑郁。毫不夸张地说,压力最大时连续两三个月不想多说一句话、没有笑过、吃饭没有味觉,听到电话铃声立刻就会紧张。
想到周一要上班从周日下午就开始焦虑,周一早晨五六点突然惊醒,上班10分钟路程腿如灌铅,离公司越近心情越沉重。上班路上买的早餐刚到公司时没胃口吃,等忙完想起来的时候经常就上午11点多了。
经历是十分痛苦的,但过后发现这也是职业生涯中成长最快的阶段,工作能力和做事方法有了很大的提升,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这段经历也为后续创业打下了基础。国企论资排辈和站队严重,性格的原因不是很喜欢这种氛围,逐渐有了辞职的想法。
【工作经历之西安私企】
当时女朋友(现在我们已结婚)在西安工作,综合权衡后2013年1月离职回到了家乡西安,过年后找了一圈工作发现西安的就业环境和薪资待遇和深圳有不小差距,最后朋友介绍到一家运营商代理公司做主管,收入比不上深圳的时候,但每天都能和家人在一起,算是暂且稳定了下来。
接着买房、结婚、生孩子,装修时已经口袋空空,借钱简单装修了房子,过着发一个月工资买一件电器发一个月工资买一件家具的生活。房贷、奶粉钱、家庭开支,每个月捉襟见肘。 【跨行创业经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回西安稳定下来后又不安分了,最主要的是经济状况比较窘迫。2015年初的时候,打算离职自己做事,每天下班回家抱着电脑到处查询可以小本创业的项目。
想过开手机店、做有格调的餐馆、做公寓酒店等。想再想想如何那个时候就看了牟老师的博客切入互联网行业,我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后来了解到了小学生课后托管班。某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无意中说起了这事,一个朋友说他表妹就在开托管班,刚做了一年收了30多个学生,赚钱买了一辆车。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让朋友带我去他表妹托管班参观了解。
深入了解后觉得这个市场应该有机会,另外投资也不高。于是接下来2个多月时间每天下班后抱着电脑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白天上班之余在公司周边学校了解市场。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跑了十几所学校和三四十家托管班,发现很多托管班简单 的 租个房子,摆上几张桌子和架子床就开业招生。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行业在当时处于监管真空地带,无序发展,没有管理部门。
夏天的某天忙完准备回家,结果大雨下个不停,着急回家就穿着雨衣骑着电动车往回赶。下雨天视线不好,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被一辆横向而来的汽车剐蹭到车头后电动车失去平衡,整个人摔倒在满是雨水的路中央,好在后面驾车的司机刹车及时才有机会写我的经历给大家看。 躺在地上大脑空白若干秒后爬了起来,剐蹭到我的汽车早已经逃离了现场。除了衣服湿透,胳膊和膝盖擦破了一点皮之外倒也没受啥大碍,本想报警但又一想这么折腾一下,当晚就不一定有时间睡觉了,又困又累扶起电动车就回家了,怕担心没给家人说。
几天后媳妇无意中看到了我胳膊上的擦伤继而发现了我膝盖上的伤,我如实交代后她抱着我哭了好久。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确挺苦的,但当时却不觉得,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刚开始招生的时候想尽了各种办法,发宣传单、挂横幅、支展架、贴广告、在58同城发招生信息,当地论坛发帖,甚至还模仿学校通知在学校门口贴招生启事,和城管躲猫猫。
各种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附近同行一看我这宣传搞法有压力,在学校门口挂条幅时还差点和一个同行干一架,不过后来熟悉后成为了朋友。
在刚确定要做托管的初期,借鉴西少爷创始人孟兵写的那篇《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写了我的创业记录《我为什么从移动公司辞职开办托管班》发在了当地论坛,几年时间竟然也有60多万的阅读量。
因为这个帖子还被当地的一家报社采访做了专栏报道。后来因为这个帖子给我个人IP增加了很多信任基础。
从最开始的两三个学生到学生满员,从一家托管班到三家,从只请得起一位做饭阿姨到多名员工。机构慢慢地走上正轨后我得以有时间参加同行的交流学习会议,认识了本地几位做得不错的同行。我们沟通后计划做一起做行业联盟,提升整体行业水平,也是能代表行业有发声的机会。
2017年4月,我们四人成立了学生课后托管联盟。租了办公室,注册了公司。想法比较简单,就是发展一些会员校,给大家提供师资培训,对接一些行业资源。当时也不懂如何吸引参会的人,就先进入行业沟通工具群,挨个添加好友。
从公开渠道拿到一些行业信息导入通讯录添加沟通工具好友,有时候一天能加两三百,有时候几天都加不了,好几个沟通工具都被封号了,但当时完全不懂养号,陆陆续续加了三四千人到沟通工具上建了群也进了一些别人的群。
如果那个时候能接触到牟老师和28推,或许可以更轻松更容易做得更大。同样的努力程度,不同的圈子不同的行业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大,可见圈子的重要性,再次感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啊!因为你花时间花精力摸索的东西,圈子里的人或许已经实践过并成功了。
那个时候就通过沟通工具群、朋友圈发培训会议,在公司开三五十人的小型培训会,寒暑假也会开一两百人的师训会。因为收费比较低,培训内容也比较实操落地,最疯狂的时候连续四五个月每周都可以开一次线下会。
导致行业加盟品牌在西安做招商会很少人参加了,更别说发展加盟商了,对我们恨之入骨。当时发展势头好的时候还参加了本地创业孵化空间的项目路演,有投资人意向投资,但双方诉求差异太大没谈妥。
这个行业准入门槛不高,也比较小众,能做教育的人都是有一些情怀的,比较低的收费发展了一批年度会员提供培训和运营指导。陆续做了一年多时间,这个行业业务种类简单没有太多迭代,本地爱学习的同行几乎都参加过我们三四遍会议。
往后组织会议的难度越来越大,也尝试去到长沙、郑州、太原、汉中等城市。发现几个人差旅费加当地租赁酒店会场是不赚钱的。
经过沟通后两个合伙人去做了课程分销,一个合伙人又新开了一家更大的机构。那个时候就在想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自己的机构都有合伙人在经营,如果再回去相当于绕了一圈又原地踏步,最主要的是我不想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到日常琐碎的事务中。
虽然自己的托管机构一直在盈利,但做托管联盟一年多时间没赚到钱,但接触了很多行业牛人,从店铺经营者思维到平台思维,收获很大。
也是那个时候明白了,如果不提高自身价值,牛人凭什么带你玩。慢慢地买来很多营销、管理、心理、教育、文案方面的书籍来学习。
【如何了解到28推】
陆续也买了一些线上课程,比如鱼塘理论、个人IP、成交文案等,发现很多都是理论派,就从他们文章中的蛛丝马迹找到他们的师父甚至是祖师爷,学习他们的知识和理论。上面这些都是有了客户之后如何更容易的合作成交,但最核心的 确是 如何吸引到客户流量。
为了研究这个就在网上到处搜索,之后关注到了牟老师的公呺看了很多文章,知道了28推。但当时关注到的互联网行业信息比较多,还不知道28推在圈子里的地位--“互联网行业的黄埔军校”。
一次无意中看到朋友圈里的公益实战培训,翻看了牟老师的,看到了很多人发自肺腑的留言,看到了大家对牟老师和28推对自己带来的帮助和蜕变而感谢。当时加了牟老师沟通工具咨询是否还有公益实战培训,被告知没有了遗憾了好久。
【累到住院赚到首桶金】
陆续开始在公呺上写行业干货分享,做为一个传统行业的人,没想到在网上写写东西竟然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和感谢,挺开心的。就花了更多精力在公呺上分享行业知识。
我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写东西,所以经常是晚上九点孩子休息之后才开始动笔,抱着一台二手笔记本坐在阳台电脑桌上写到凌晨一二点是常有的事。陆续在公呺上写了10万多字行业经验分享,像牟老师一样毫无保留地写了出来。
由于长期熬夜久坐缺少锻炼,竟把自己搞到痛风发作(奉劝大家在忙也要锻炼身体, 那怕 每天步行几千步或者跳跳绳)。刚开始脚有点疼不知道咋回事,就跳着坐到电脑跟前写,直到整个左脚红肿疼痛到整晚睡不着。
当时还不知道病因,跑去医院检查被要求住院一周,住院比较无聊耗费时间,就在打点滴时把电脑放在病床上继续写。
留言感谢和关注公呺的粉丝越来越多。记得有个成都的粉丝在经营机构遇到困难时,我通过沟通工具电话给解惑了很多经营问题,聊完后发红包过来我都不好意思收。慢慢 的 打赏和评论更多了,这一下子激发了我写更多文章的热情。
后来陆续在沟通工具上、公呺留言中得知了不少人花费5万、8万、10万加盟了一些托管品牌,但得到的服务和物品与承诺的相差甚远,甚至有人表示还没有免费看我公呺文章学到的东西多,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大家觉得根据我对行业的了解以及经验如果能指导大家来经营相信能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也不会多花冤枉钱。
经过深思熟虑后找来之前一个合伙人和另一个经验丰富的同行朋友一起研发了一套适合行业的合作帮扶体系,把那些收费动辄5-10万的加盟品牌提供的服务做到他们收费的十分之一给大家提供培训帮扶和运营指导。
因为在公呺上陆陆续续写了有十多万字内容,很多人看完我的公呺内容和我的创业经历在沟通工具上沟通后愿意合作,直接将几千块钱通过沟通工具、支付宝支转了过来。
之后以做平台的思维引进了适合实体机构的课程合作、机构管理系统等项目一并提供给粉丝,有人说把梳子卖给和尚是胡闹,应该把产品打造的很有竞争力容易卖且卖给目标客户才对。
我挺认可大家常说的“互联网可以把所有实体行业做一遍”这句话。这算是小众垂直领域的知识付费吧,2年多时间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换了喜欢的车和宽敞的房子。
小儿子说:“爸爸,你给咱家买个带院子房子吧,我想在院子种树,还要养小狗。“爸爸继续加油努力!”我笑着答道。
然后在28推学院和牟老师知识星球学习如何吸引客户流量等课程,当时很多专业名词都听不懂,就边学习边做笔记,不懂的名词再去百度查询。边学习边实操,后续吸引来了很多精准粉丝。
【参加公益培训】
虽说在学生托管实体行业中是比较懂互联网的,但和互联网圈的大家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也参加了一些互联网行业的线上线下会议,但不善交际的我还是没能融入到互联网圈子。
3月份再一次翻看牟老师朋友圈,看到了最新一期的公益培训通知,很是高兴赶紧第一时间报名。
但看到很多组长都是优先95后、00后的年轻人,很担心不能报名成功。但后来一想组长们应该是想选出热爱互联网、时间充足、精力旺盛、不怕吃苦、保持学习的人。虽然我是85后的年龄,但也有90后的容颜,具备95后的精力。捂脸……
于是当天动笔写申请报名,把我的学习工作经历以及我的一些感悟还有如何了解到 28推 这些内容写了1000多字提交了申请,又给牟老师和组长发了我的个人介绍。还把这个公益培训的消息告诉了周边的亲朋好友。
或许是牟老师和组长被我的真诚所打动,或许是看我这大龄青年不容易动了恻隐之心,很荣幸成为了六组第二个被通过的正式学员。
理论上成为正式学员后就不需要做推广任务,但不能辜负牟老师和组长的信任,也想给六组贡献我的力量,所以发动人脉资源努力做任务,排名不算好最终排到了第35名。
说实话,对于实战培训期待已久。2018年关注了28推和牟老师的公呺,看到了之前的公益实战培训,也看到了很多学员学有所成,更看到了大家对于28推、对于牟老师的感谢。
物欲横流、镰刀满天飞的今天,牟老师依然能够坚持初心,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和感恩。再次表达我对牟老师、28 推 全体工作人员、六组杨军组长、王吉伟组长、肖然组长、杨雄组长的感谢。
说实话上面这些组长老师哪一个不是年入百万、千万甚至过亿的大咖,外面很多互联网方面的付费培训花巨资邀请都没不一定去。那他们为什么愿意放下繁忙的公司业务花几个月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公益培训中去呢?
我觉得首先是28推这个圈子良好的氛围,不是只索取,而是懂感恩、懂回报、互相帮助。其次也能从中发掘到一些优秀的人才苗子吸收到公司或者给予投资。这也许是为什么段永平愿意带着26岁的黄峥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我能提供的价值】
虽然刚成为本次公益实战培训学员,但我也希望用我所懂得的一些知识提供力一些帮助。最近这五六年时间一直在做学生教育相关工作,知道阅读对人生的意义,把自己的2个孩子(4岁和6岁)培养的都很喜欢阅读,不参加任何培训班通过阅读在上小学前识字量上千。
我们在没有孩子之前或许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有了孩子后就会发现家庭生活的重心会以孩子教育为主,而孩子的教育不是做项目写程序可以重来,错过关键教育期将遗憾终身。有句话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
第一代忙于创业等到功成名就时孩子早已长大,往往会错失最佳教育时间和最好的陪伴。第二代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把事业发扬光大,然后培养出一个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第三代。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加一起聊聊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内容,知无不言。或许能让你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一点点启发或少走一点点弯路。
也有关于产品从无到有品牌包装、IP打造、文案成交的经验。希望与大家学习向大家交流。
之前听一位大咖说过:“若要打破阶层实现逆袭,留给这届年轻人的或许只有互联网这条赛道了。”与大家共勉!
自媒体也算是新媒体,很多媒体机构也在做新媒体。但是这里我所说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独立新媒体的圈子。做网络推广的,做流量买卖的,广告主,流量主,搞技术的服务商,一些企业的新媒体主管,统统在这里汇聚。久而久之,也就是成为一个新媒体江湖。大部分互联网从业者或许不会太关注,但是只要做流量、做社群、做私域,早晚都会进入这个江湖。
这个圈子里的很多人,都颇具传奇色彩。有的人,因为新媒体从一个小白开始发家致富;有的人,因为新媒体而走向的崭新的事业之路;有的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因新媒体开启新的人生;还有的人,拼着身家孤注一掷成就行业大佬。
接触到多了,聊得也就多了。跟很多人聊过之后,你会发现新媒体跟餐饮、快递、外卖等行业一样,也是一个勤行。不管是刚入行的小白,还是已经身家数百万的大佬, 它们 都能将那些简单重复的加粉、增长、转化做到极致。简单事情重复做,是这个圈子笃信的座右铭。各种引流、运营、变现的方法大同小异,拼的就是执行力。
最近28推私域视频号公益培训也开启了,我也有幸成为6组的一个组长。因此,认识了更多更年轻的新媒体人。现在,网络推广与新媒体都已经来到私域流量时代,有过很长时间的网络推广经历的我,其实也一直想探讨一些问题,比如,与10年前的新媒体与网络推广相比,现在行业有是什么不同?现在的新媒体从业者,在年龄与身份属性上又有什么变化?真的有很多问题与想法,想与这些身在一线的从业者交流。
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可爱的、有趣的、励志的、感人的新媒体人,他们的简单与平凡的经历,却又是那么的积极与向上。所以,王吉伟频道决定写一个系列文章叫作“私域流量新生代”,将会采访多名新媒体从业者,通过自述或者对话,展示他们一段段不同凡响的经历。以此,让大家了解这个新媒体体江湖,以及认识更多的新生代自媒体人。
这是本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来自西安的郑毅。他用7000多字,总结了三十多年的经历,以及讲述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新媒体的。其中的很多行业经验与人生感悟,值得大家仔细品读。
(以下内容中的“我”,即指郑毅。)
文章目录:
◉初识互联网
◉上学经历
◉工作经历
◉创业经历
◉如何了解到28推
◉累到住院赚到首桶金
◉参加公益培训
◉我能提供的价值
我来自西安,85后互联网行业大龄新人,大学是电子商务专业,却完美错过了互联网行业多个红利周期。
从国企到私企。
从深圳到西安。
从打工人到创业者。
从安逸的环境到生活拮据再到接触互联网。
从温水煮青蛙混沌迷茫到点燃自驱力。
从在传统行业辛勤劳作到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赚得首桶金。
从个人迷茫摸索到接触28推,从闭门造车到推开互联网的大门看到全新的世界。
很羡慕95后、00后的朋友,在20多岁就能接触到互联网行业和28 推 圈子。我用13年的工作经历来诠释传统行业的辛苦以及选择与努力的关系。这么多年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两个道理,如果你有兴趣来听听我的故事吧!
◉不提升自我价值,企图牛人带你飞是弱者思维。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对的圈子就All in!
【初识互联网】
记得2001年的时候,和同学跑去网吧申请了QQ,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浪子”。发现用QQ可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聊天,当时觉得好神奇。
那时候一块钱4个包子,2块钱一小时的网费让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我和同学一两周才能去一次网吧,上网时间到了后就站在旁边看土豪同学用一指禅和女网友聊得火热。那时候我们都挺羡慕网管这个职业!
【上学经历】
整个学习生涯不算特别拔尖,记得大约是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一篇比较拗口的课文需要齐声朗读,结果全班同学都在拗口的段落卡壳了,老师骂全班没出息。我站起来憋着劲一口气把课文读完,想证明自己不是弱者。
初中时上物理课,老师在黑板上讲题的时候反应快的同学随口就能报出答案,而我经常下课后还要请教同学,觉得自己没有别人聪明。
高考前一个月,命运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有一天起床后头晕目眩,毫无胃口,浑身无力。在家门口的诊所被诊断为中暑,治疗了三四天却毫无效果。被父母送到了医院,医生凝重的眼神看着面如土色的我,说道:“下午安排抽血化验和抽骨髓”。
母亲强作镇定地问道:“为什么要抽骨髓,很严重吗?”医生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如果这几天胃口不错的话应该问题不大。可是最近三五天没怎么好好进食了,哪有什么胃口,忐忑不安!
躺在手术室,盯着天花板。一位四五十岁的医生带着三名实习医生还有我的家人站在一旁。胯骨部位打了麻药,穿刺针穿透骨头抽取骨髓。原本半个小时的小手术忙了一个小时还没完成。
最后请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资深老医生,反复多次后终于抽取到了骨髓。第一句话竟然是:“年龄和骨髓颜色好像不相符”。
然后对我父母说道:“不要担心,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孩子要多吃东西,想吃啥就买点啥!化验结果下周一来取!”老医生的每一句话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刀刀入心!
一度想到了将吉他送给谁,随身听送给谁,遗憾还没给隔壁班的那个姑娘写完同学录……周末两天,“度日如年”这四字谁能有我体会深刻? 终于熬到了周一早上,医院刚一上班我和母亲就冲到了医院化验室取化验单,看不懂上面的内容,冲到医生办公室。医生看完笑着说:“没事的没事的,只是缺铁性贫血。不是啥大问题,给你开些药,好好休息。一周后来复查!”出了医院,从来没有觉得世界如此美好!
高考成绩出来了,果然不理想。当然学习也一般,但这么想或许能让我心里舒坦一些。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大二那年找家里拿钱组装了一台大屁股显示屏的台式电脑,在宿舍同学们玩大话西游的时候,我在网站看怎么装系统和测试各种电脑软件。
宿舍每个人的电脑都被我练手装过操作系统,后来班里同学乃至隔壁班同学都来找我装操作系统,到毕业的时候他们叫我“郑系统”。 【工作经历之深圳国企】
大学是2008年毕业,提前一年做准备,几轮面试后进入中国移动深圳公司,2007年12月就参加公司培训实习了,那时候运营商工作福利待遇还不错,公司在附近提供住房,经常发放各种补贴和生活用品。
从一线营业厅做起,刚开始所在部门工作轻松安逸。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事小伙伴们经常胡吃海喝、侃大山、到处游玩,到现在还很怀念坂田四季花城附近的潮汕牛肉丸和芥蓝炒牛河。
记得工作不久花7000多块买了一台索尼笔记本,结果某天外出回来发现电脑和相机都被偷走了心疼不已。之后几年再也没买电脑,要加班也是把公司电脑带回来使用,如果电脑没被偷或许会更早沉浸到互联网行业。
之后通过公司内部竞聘到了分公司做项目和产品经理,主管SP数据业务(GPRS套餐、短信套餐、手机报、彩铃等)。刚到分公司,各个项目、工作流程都不懂,办公软件也不够熟练,工作节奏要快很多。
情商不高智商一般,被重点大学毕业的同事们虐成了狗,忙起来的时候会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
一篇方案修改个五六遍是家常便饭,武大研究生学历的上级领导每天批我成了常态。我是部门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的,又不懂拒绝,往往很多别人不愿意接的项目都会放到我这里,手上经常有六七项工作同时进行。好不容易完成三项重要工作,领导叫到办公室又安排四项,并告知紧急且重要。
思想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工作压力大到几乎抑郁。毫不夸张地说,压力最大时连续两三个月不想多说一句话、没有笑过、吃饭没有味觉,听到电话铃声立刻就会紧张。
想到周一要上班从周日下午就开始焦虑,周一早晨五六点突然惊醒,上班10分钟路程腿如灌铅,离公司越近心情越沉重。上班路上买的早餐刚到公司时没胃口吃,等忙完想起来的时候经常就上午11点多了。
经历是十分痛苦的,但过后发现这也是职业生涯中成长最快的阶段,工作能力和做事方法有了很大的提升,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这段经历也为后续创业打下了基础。国企论资排辈和站队严重,性格的原因不是很喜欢这种氛围,逐渐有了辞职的想法。
【工作经历之西安私企】
当时女朋友(现在我们已结婚)在西安工作,综合权衡后2013年1月离职回到了家乡西安,过年后找了一圈工作发现西安的就业环境和薪资待遇和深圳有不小差距,最后朋友介绍到一家运营商代理公司做主管,收入比不上深圳的时候,但每天都能和家人在一起,算是暂且稳定了下来。
接着买房、结婚、生孩子,装修时已经口袋空空,借钱简单装修了房子,过着发一个月工资买一件电器发一个月工资买一件家具的生活。房贷、奶粉钱、家庭开支,每个月捉襟见肘。 【跨行创业经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回西安稳定下来后又不安分了,最主要的是经济状况比较窘迫。2015年初的时候,打算离职自己做事,每天下班回家抱着电脑到处查询可以小本创业的项目。
想过开手机店、做有格调的餐馆、做公寓酒店等。想再想想如何那个时候就看了牟老师的博客切入互联网行业,我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后来了解到了小学生课后托管班。某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无意中说起了这事,一个朋友说他表妹就在开托管班,刚做了一年收了30多个学生,赚钱买了一辆车。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让朋友带我去他表妹托管班参观了解。
深入了解后觉得这个市场应该有机会,另外投资也不高。于是接下来2个多月时间每天下班后抱着电脑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白天上班之余在公司周边学校了解市场。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跑了十几所学校和三四十家托管班,发现很多托管班简单 的 租个房子,摆上几张桌子和架子床就开业招生。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行业在当时处于监管真空地带,无序发展,没有管理部门。
当时第一家机构的一间教室
当时对这一行的了解仅仅是在网上能搜索到的少量信息,就去找离学校最近的小区房子,好事多磨,多次奔波后租到了一套学校附近的房子,接着采购全套设备、安装床铺课桌,到开业招生、接待家长、买菜、辅导作业,处理突发状况等,原本就不胖的我三个月瘦了20斤。夏天的某天忙完准备回家,结果大雨下个不停,着急回家就穿着雨衣骑着电动车往回赶。下雨天视线不好,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被一辆横向而来的汽车剐蹭到车头后电动车失去平衡,整个人摔倒在满是雨水的路中央,好在后面驾车的司机刹车及时才有机会写我的经历给大家看。 躺在地上大脑空白若干秒后爬了起来,剐蹭到我的汽车早已经逃离了现场。除了衣服湿透,胳膊和膝盖擦破了一点皮之外倒也没受啥大碍,本想报警但又一想这么折腾一下,当晚就不一定有时间睡觉了,又困又累扶起电动车就回家了,怕担心没给家人说。
几天后媳妇无意中看到了我胳膊上的擦伤继而发现了我膝盖上的伤,我如实交代后她抱着我哭了好久。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确挺苦的,但当时却不觉得,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刚开始招生的时候想尽了各种办法,发宣传单、挂横幅、支展架、贴广告、在58同城发招生信息,当地论坛发帖,甚至还模仿学校通知在学校门口贴招生启事,和城管躲猫猫。
各种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附近同行一看我这宣传搞法有压力,在学校门口挂条幅时还差点和一个同行干一架,不过后来熟悉后成为了朋友。
在刚确定要做托管的初期,借鉴西少爷创始人孟兵写的那篇《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写了我的创业记录《我为什么从移动公司辞职开办托管班》发在了当地论坛,几年时间竟然也有60多万的阅读量。
因为这个帖子还被当地的一家报社采访做了专栏报道。后来因为这个帖子给我个人IP增加了很多信任基础。
从最开始的两三个学生到学生满员,从一家托管班到三家,从只请得起一位做饭阿姨到多名员工。机构慢慢地走上正轨后我得以有时间参加同行的交流学习会议,认识了本地几位做得不错的同行。我们沟通后计划做一起做行业联盟,提升整体行业水平,也是能代表行业有发声的机会。
2017年4月,我们四人成立了学生课后托管联盟。租了办公室,注册了公司。想法比较简单,就是发展一些会员校,给大家提供师资培训,对接一些行业资源。当时也不懂如何吸引参会的人,就先进入行业沟通工具群,挨个添加好友。
从公开渠道拿到一些行业信息导入通讯录添加沟通工具好友,有时候一天能加两三百,有时候几天都加不了,好几个沟通工具都被封号了,但当时完全不懂养号,陆陆续续加了三四千人到沟通工具上建了群也进了一些别人的群。
如果那个时候能接触到牟老师和28推,或许可以更轻松更容易做得更大。同样的努力程度,不同的圈子不同的行业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大,可见圈子的重要性,再次感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啊!因为你花时间花精力摸索的东西,圈子里的人或许已经实践过并成功了。
那个时候就通过沟通工具群、朋友圈发培训会议,在公司开三五十人的小型培训会,寒暑假也会开一两百人的师训会。因为收费比较低,培训内容也比较实操落地,最疯狂的时候连续四五个月每周都可以开一次线下会。
导致行业加盟品牌在西安做招商会很少人参加了,更别说发展加盟商了,对我们恨之入骨。当时发展势头好的时候还参加了本地创业孵化空间的项目路演,有投资人意向投资,但双方诉求差异太大没谈妥。
这个行业准入门槛不高,也比较小众,能做教育的人都是有一些情怀的,比较低的收费发展了一批年度会员提供培训和运营指导。陆续做了一年多时间,这个行业业务种类简单没有太多迭代,本地爱学习的同行几乎都参加过我们三四遍会议。
往后组织会议的难度越来越大,也尝试去到长沙、郑州、太原、汉中等城市。发现几个人差旅费加当地租赁酒店会场是不赚钱的。
经过沟通后两个合伙人去做了课程分销,一个合伙人又新开了一家更大的机构。那个时候就在想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自己的机构都有合伙人在经营,如果再回去相当于绕了一圈又原地踏步,最主要的是我不想把时间和精力消耗到日常琐碎的事务中。
虽然自己的托管机构一直在盈利,但做托管联盟一年多时间没赚到钱,但接触了很多行业牛人,从店铺经营者思维到平台思维,收获很大。
也是那个时候明白了,如果不提高自身价值,牛人凭什么带你玩。慢慢地买来很多营销、管理、心理、教育、文案方面的书籍来学习。
【如何了解到28推】
陆续也买了一些线上课程,比如鱼塘理论、个人IP、成交文案等,发现很多都是理论派,就从他们文章中的蛛丝马迹找到他们的师父甚至是祖师爷,学习他们的知识和理论。上面这些都是有了客户之后如何更容易的合作成交,但最核心的 确是 如何吸引到客户流量。
为了研究这个就在网上到处搜索,之后关注到了牟老师的公呺看了很多文章,知道了28推。但当时关注到的互联网行业信息比较多,还不知道28推在圈子里的地位--“互联网行业的黄埔军校”。
一次无意中看到朋友圈里的公益实战培训,翻看了牟老师的,看到了很多人发自肺腑的留言,看到了大家对牟老师和28推对自己带来的帮助和蜕变而感谢。当时加了牟老师沟通工具咨询是否还有公益实战培训,被告知没有了遗憾了好久。
【累到住院赚到首桶金】
陆续开始在公呺上写行业干货分享,做为一个传统行业的人,没想到在网上写写东西竟然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和感谢,挺开心的。就花了更多精力在公呺上分享行业知识。
我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写东西,所以经常是晚上九点孩子休息之后才开始动笔,抱着一台二手笔记本坐在阳台电脑桌上写到凌晨一二点是常有的事。陆续在公呺上写了10万多字行业经验分享,像牟老师一样毫无保留地写了出来。
由于长期熬夜久坐缺少锻炼,竟把自己搞到痛风发作(奉劝大家在忙也要锻炼身体, 那怕 每天步行几千步或者跳跳绳)。刚开始脚有点疼不知道咋回事,就跳着坐到电脑跟前写,直到整个左脚红肿疼痛到整晚睡不着。
当时还不知道病因,跑去医院检查被要求住院一周,住院比较无聊耗费时间,就在打点滴时把电脑放在病床上继续写。
留言感谢和关注公呺的粉丝越来越多。记得有个成都的粉丝在经营机构遇到困难时,我通过沟通工具电话给解惑了很多经营问题,聊完后发红包过来我都不好意思收。慢慢 的 打赏和评论更多了,这一下子激发了我写更多文章的热情。
后来陆续在沟通工具上、公呺留言中得知了不少人花费5万、8万、10万加盟了一些托管品牌,但得到的服务和物品与承诺的相差甚远,甚至有人表示还没有免费看我公呺文章学到的东西多,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大家觉得根据我对行业的了解以及经验如果能指导大家来经营相信能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也不会多花冤枉钱。
经过深思熟虑后找来之前一个合伙人和另一个经验丰富的同行朋友一起研发了一套适合行业的合作帮扶体系,把那些收费动辄5-10万的加盟品牌提供的服务做到他们收费的十分之一给大家提供培训帮扶和运营指导。
因为在公呺上陆陆续续写了有十多万字内容,很多人看完我的公呺内容和我的创业经历在沟通工具上沟通后愿意合作,直接将几千块钱通过沟通工具、支付宝支转了过来。
之后以做平台的思维引进了适合实体机构的课程合作、机构管理系统等项目一并提供给粉丝,有人说把梳子卖给和尚是胡闹,应该把产品打造的很有竞争力容易卖且卖给目标客户才对。
我挺认可大家常说的“互联网可以把所有实体行业做一遍”这句话。这算是小众垂直领域的知识付费吧,2年多时间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换了喜欢的车和宽敞的房子。
小儿子说:“爸爸,你给咱家买个带院子房子吧,我想在院子种树,还要养小狗。“爸爸继续加油努力!”我笑着答道。
然后在28推学院和牟老师知识星球学习如何吸引客户流量等课程,当时很多专业名词都听不懂,就边学习边做笔记,不懂的名词再去百度查询。边学习边实操,后续吸引来了很多精准粉丝。
【参加公益培训】
虽说在学生托管实体行业中是比较懂互联网的,但和互联网圈的大家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也参加了一些互联网行业的线上线下会议,但不善交际的我还是没能融入到互联网圈子。
3月份再一次翻看牟老师朋友圈,看到了最新一期的公益培训通知,很是高兴赶紧第一时间报名。
但看到很多组长都是优先95后、00后的年轻人,很担心不能报名成功。但后来一想组长们应该是想选出热爱互联网、时间充足、精力旺盛、不怕吃苦、保持学习的人。虽然我是85后的年龄,但也有90后的容颜,具备95后的精力。捂脸……
于是当天动笔写申请报名,把我的学习工作经历以及我的一些感悟还有如何了解到 28推 这些内容写了1000多字提交了申请,又给牟老师和组长发了我的个人介绍。还把这个公益培训的消息告诉了周边的亲朋好友。
或许是牟老师和组长被我的真诚所打动,或许是看我这大龄青年不容易动了恻隐之心,很荣幸成为了六组第二个被通过的正式学员。
理论上成为正式学员后就不需要做推广任务,但不能辜负牟老师和组长的信任,也想给六组贡献我的力量,所以发动人脉资源努力做任务,排名不算好最终排到了第35名。
说实话,对于实战培训期待已久。2018年关注了28推和牟老师的公呺,看到了之前的公益实战培训,也看到了很多学员学有所成,更看到了大家对于28推、对于牟老师的感谢。
物欲横流、镰刀满天飞的今天,牟老师依然能够坚持初心,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和感恩。再次表达我对牟老师、28 推 全体工作人员、六组杨军组长、王吉伟组长、肖然组长、杨雄组长的感谢。
说实话上面这些组长老师哪一个不是年入百万、千万甚至过亿的大咖,外面很多互联网方面的付费培训花巨资邀请都没不一定去。那他们为什么愿意放下繁忙的公司业务花几个月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公益培训中去呢?
我觉得首先是28推这个圈子良好的氛围,不是只索取,而是懂感恩、懂回报、互相帮助。其次也能从中发掘到一些优秀的人才苗子吸收到公司或者给予投资。这也许是为什么段永平愿意带着26岁的黄峥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我能提供的价值】
虽然刚成为本次公益实战培训学员,但我也希望用我所懂得的一些知识提供力一些帮助。最近这五六年时间一直在做学生教育相关工作,知道阅读对人生的意义,把自己的2个孩子(4岁和6岁)培养的都很喜欢阅读,不参加任何培训班通过阅读在上小学前识字量上千。
我们在没有孩子之前或许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有了孩子后就会发现家庭生活的重心会以孩子教育为主,而孩子的教育不是做项目写程序可以重来,错过关键教育期将遗憾终身。有句话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
第一代忙于创业等到功成名就时孩子早已长大,往往会错失最佳教育时间和最好的陪伴。第二代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把事业发扬光大,然后培养出一个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第三代。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加一起聊聊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内容,知无不言。或许能让你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一点点启发或少走一点点弯路。
也有关于产品从无到有品牌包装、IP打造、文案成交的经验。希望与大家学习向大家交流。
之前听一位大咖说过:“若要打破阶层实现逆袭,留给这届年轻人的或许只有互联网这条赛道了。”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