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疫情,让人们越发关注自身健康,与之密切相关的保险行业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另一方面,疫情也影响很多人的收入,为保险业务增长平添了阴霾。保险行业本已群强环伺,大佬云集,但刚上市不久的水滴公司最新的财报数据所展示的强劲增长势头,让同行不得不业刮目相看。
根据6月17日水滴公司公布的2021年Q1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水滴公司净收入为8.83亿人民币,剔除水滴互助管理费的影响,净收入同比增长43.2%,远远超出此前市场对其业绩的预期。要知道,近两年很多保险名企的收入增长仅有5%左右,水滴公司十倍于同行的增速。
水滴公司一季报发布之前,几家全球知名的投资公司一直对水滴业务相当看好。高盛认为,水滴公司2020年到2023年首年保费(FYP)将有36%的年复合增长;美银预计水滴公司的保费收入未来三年将实现3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但从水滴公司的一季报看,43.2%的增速超出了上述投资机构的预期。而水滴公司还在财报中对第二季度的业绩进行了展望,Q2首年保费将同比增长50%以上,对自身保险收入增长信心满满。
那么,水滴营收持续增长背后的秘籍是什么?很值得细究。
【收入强劲增势背后的三驾马车】
我们不妨从收入与结构,用户与险种,解读这次财报。
水滴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水滴保业务,水滴保一季度实现首年保费(FYP)44.69亿,同比增长42.7%。累计保险付费用户达到2190万,用户人均首年保费(FYP)为1165元,同比增长32.1%。首年保费以及人均保费增加保证了水滴保业务的高速增长。
险种的持续增加是首年保费增加的重要原因。截至2021年3月31日,水滴平台持续扩大保险产品的供应,保险产品达到240种,和去年末相比,增加40种。
一季度热销的保险产品包括水滴百万医疗2021、水滴百万意外2021、水滴百万重疾2021、尊享守护C款保障计划、水滴百万医疗险2021青春版、融客保A款终身重大疾病保险等。其中大部分为水滴保联合保险公司定制的独家产品,贡献了90%以上的首年保费。
水滴获客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其中内部流量贡献的首年保费(FYP)同比增长65.20%;第三方流量贡献的首年保费(FYP)同比增长51.6%;自然流量及复购贡献的首年保费(FYP)同比增长48.40%。
持续供应的新险种,首年保费的增加以及庞大的付费用户基础,已经成为水滴收入强劲增势的三驾马车。
【高速增长的逻辑:高用户转化率+保险科技】
很多传统保险企业看不懂水滴公司高速增长的逻辑,他们对于水滴最初涉足的“互助”业务以及后来上线的大病求助业务都颇为不解,水滴上市后,向外界展示了强大的获客能力和用户转化效率。
如果亲历过去20年互联网崛起,尤其是体验过早期互联网“免费模式”星火燎原的场面,就不会对水滴公司做互助业务感到困惑。
试想下,如果不是QQ和微信的免费,又怎能积累起十亿量级的用户?不是网易邮箱的免费,又如何成就丁磊在门户、内容领域开疆扩土?如果不是早期淘宝的免费,又怎能把对手“甩到用望远镜都看不到”?如果不是免费杀毒,又怎能成就周鸿祎在安全市场稳固的地位。
水滴筹虽然没有产生任何收入,却成为水滴保险平台重要的场景,而场景优势在保险行业是非常就有竞争力的。
数据不会说谎:截至2021年3月31日,水滴旗下的个人大病求助平台水滴筹捐款用户接近3.6亿,累计向近190万名患者捐赠了超过400亿元。相对于2020年12月31日,捐款用户数增长近2000万,捐款总金额增长超过30亿元,一季度共帮助了约20万患者。
水滴筹从成立之初坚持0服务费,至今未产生任何收入。但3.6亿的捐款用户和190万的受捐患者,却在众筹中,熟悉了水滴的产品,体验到互联网保险的便捷,同时,体会到水滴这家企业的文化和愿景。
大病筹款和保险看似没有多大关联,但解决的用户痛点却高度一致。保险模式的本质,就是一种互助,一家企业如果能把互助事业做成一个人人互助的平台产品,而且还有不错的产品体验,那他们做保险业务也会有不错的口碑。
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水滴保总经理杨光在16日晚间举行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第一季度,水滴公司来自于第三方流量渠道和老用户复购带来的转化效率都在持续改善。
“对于内部流量,我们看到从水滴筹平台到保险销售的转化率更高。我们尝试使用了新的转化策略,通过优化广告曝光方式,大大提高了转换率。”杨光说。
除了高用户转化率,增强水滴公司护城河的还有保险科技。
从互联网进化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所有业务都可能因为新技术的介入而进行重构,效率得以成倍增长。保险业务也不例外,作为“保险科技平台第一股”,水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一季度研发投入8490万,同比增长25.6%。水滴公司的科技属性和大手笔研发投入,也许很难被传统企业所理解,但新科技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凭借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水滴平台已经积累了庞大的诊疗数据库,其中包括26个省5万+诊疗疾病库、1.7万个手术库、20万的药品库、1.7万医疗器械科40万的医疗机构库,3000万医保三目库。
在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数据如同“水电煤”一样成为基本设施,拥有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在具体业务上往往能快人一步,在保险业务上更能高效而精准。客服与理赔是保险的两个重要环节,水滴的大数据智能化又是如何赋能提效呢?
水滴公司的智能客服,每天服务用户次数达到了1.6万次,电商平台的客服日均处理1000人次,水滴智能客服相当于处理了160个客服团队的工作。凭借高智能的AI客服,水滴平台上,会话处理率达到了86.95%,智能客服作用已不可小视。
保险理赔不仅是保险流程的重要环节,保险理赔体验还关系到保险事业的稳定发展。在水滴平台上,智能理赔系统,让准确率达到了99.7%,整体效率提升30%;在速度上的优势更为明显,最快赔付速度仅13秒,而平均理赔时效为0.8天,上午提交申请,晚上就能获得理赔。
【结束语】
水滴公司上市后交出的第一份财报成绩单,无论是增速还是营收规模,都颇为亮眼,远超同行的增长速度,会让保险同行感受到科技企业的增长速度和些许压力。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互联网的观察者,这份成绩单有其内在的逻辑。
首先,在保险行业中,水滴扮演的是技术赋能者,而不是市场的抢食者。水滴的所有险种,都是和主流保险公司联合推出或者专门定制的,水滴提供用户、入口平台,水滴平台则凭借高效的智能客服和快速精准的理赔系统,提升保险流程各个环节的用户体验。
其次,水滴还是一家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并重的企业。一方为数以百万计的患者提供互助服务,同时,为超过2000万的用户提供丰富险种服务,兼顾公益互助和商业保险,充分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当然,最重要的,别忘记水滴公司脱胎于互联网,一定不要忽视这家公司本质是一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的互联网科技企业。AI大数据才是这家技术公司的底色。
雄观,资深新经济观察家、知名意见领袖,国内首个严肃科技脱口秀“雄辩”主讲人、十大科技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5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最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