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进入我们的生活也有些年头了,甚至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各大资本并没有停下来,而是选择了更进一步,在很多一二线城市又推出了共享电动车。
相较于一二线城市,县城市场上共享电单车投放规模目前还较小。
作为一家在下沉市场发展起来的公司,松果出行成立于2017年8月15日,2017年11月3日,第一家合规“松果电单车”在广西平南正式进入运营,2018年3月松果电单车正式进驻连云港市灌云县、合肥北城,截至2020年12月底已落户全国近千个县和县级市。
虽然成立才3年,但前不久有消息显示,松果出行已选定摩根士丹利等投行为其安排IPO事宜,募资规模预计为3亿美元,冲击“共享电单车第一股”。稍后,处于同一赛道的哈啰出行也传出赴美上市计划。
不过,相较于哈啰、青桔、美团等玩家,松果出行有什么优势可以去冲击“共享电单车第一股”?
松果出行“夹缝求生”,主攻下沉市场
此前,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在2017年8月公布的《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共享电单车”。
随着2020年“一盔一带”政策的发布,整个共享电单车行业再次陷入“寒冬”之中。北京、上海明确表示不发展共享电单车,与此同时,杭州和天津等其他一线城市中的共享电单车被迫清退。
随着大多数一线城市先后对共享电单车关上大门,二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于是,青桔、哈啰和美团都在发力抢占二三线市场。
艾媒咨询2020年数据显示,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当中,一线城市仅占1.8%,二线城市占据27.4%,三线城市占据36.2%,四线城市及农村的用户占比大约34.6%。
目前行业已形成哈啰、青桔、美团“三国鼎立”的状态,而松果出行是一家更加下沉并且聚焦于县城市场的共享电单车服务商。
公开资料显示,松果电单车创始人翟光龙,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在宝洁工作5年;2010投身互联网,成为美团创始团队成员;2012年加入蚂蚁短租并出任CEO;2014年离职创业。2014年,翟光龙离职创业,并与其团队推出一款顺风车APP“天天用车”。2017年上半年,他曾再次尝试过一款主打一、二线城市的“7号电单车”产品。
因为县城交通体系不如城市发达,打车性价比低,且有不小比例的“黑车”,收费高,安全性和体验性都较差。
再加上县城出行方式单一,除了公交和出租车之外没有别的公共交通方式。但从两元的公交到10元左右的出租,这中间其实还存在许多的市场空白,共享电单车的出现,完美地解决3-10公里中短途出行痛点,可认为是县域的公共交通。
所以松果出行在评估一线城市的政策难点和经济收益后,创始人兼CEO翟光龙及其团队最终选择将目光放在县域级市场。
根据松果出行发布数据称,截至2021年3月,松果电单车已经落地全国24个省、近1000个县城,注册用户近5000万,每日骑行达300万人次,用户累计骑行约26.3亿公里,占全国可运营共享电单车业务县城的5成以上。
这样的数据,验证了翟光龙“县城包围城市”的战略眼光,同时为松果出行构筑了自己的市场壁垒。
那么问题来了:在下沉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后,松果出行未来是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进入一二线城市,还是专注县城继续深耕?
另外,松果出行主要面向的县城市场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尚属友好,但随着行业内的竞争加剧,电单车数量增多,很难保证相关部门态度的转变不会再次发生在县城市场。
重资产模式何解?盈利或难以持续
整体来看,共享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链脆弱带来的商品涨价,以及监管体系不完善。共享出行赛道玩家决胜的关键,离不开资金层面的财力支持。
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导致共享单车脱离不了重资产。
运维一直是共享出行行业的痛点,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成本压力更高,县域市场车辆翻台率高,但破坏率高,运维成本重,压缩了利润空间,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数据显示,一辆共享电单车的成本在2000-2500元人民币之间,运维成本每天就需要3元,翻台率(日均流转次数)受季节影响,从冬天一天只有1-2次,到夏天有6-8次不等。
除此之外,还有电池成本、车辆维护以及铺设等方面的投入等等。重资产、重运维也成了共享电单车的标签。
而松果出行的数据显示,松果电单车的单价更是高达3000元,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值。
目前,松果出行将90%以上的环节都纳入公司统一管理,一方面的确降低了公司的运维成本,但另一方面未来随着松果出行的体量会越来越大,企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也将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在今年1月底,翟光龙还向外界透露,“目前,松果出行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全面盈利”。然而,青桔、哈啰和美团这样的行业巨头仍在亏损边缘苦苦挣扎。
资料显示,2018年,哈啰共享两轮车业务的毛利率为-54%,亏损严重,直到2019年毛利率才转正,达到6.4%,然而2020年该业务毛利率变化不大,仅为6.7%。而美团电单车也不好过,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在3月的财报会议上称共享单车、电单车业务的投资增加了亏损。滴滴在招股书中并未单独披露青桔电单车的盈利状况,但其电单车业务仍处在大力推广阶段,可以推测青桔也尚未实现盈利。
相比行业巨头,为何松果出行却率先实现连续两年盈利?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哪怕松果出行号称已实现连续两年盈利,但其盈利规模恐怕不会太大。即使保持现有的运营规模,松果出行“在县域市场的行业领先地位”恐无法保持,随着市场整体投放车辆的增加,不排除松果出行亏损的可能,其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松果出行“留客”不易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松果出行的投诉并不少见,大多与乱收费有关。
例如有用户投诉称:我因离开城市不再用小黄车,需退之前充入松果出行APP的押金299元,松果APP提示押金可转余额,且随时可退。但我退了很多次,299元一直退不回来。试了N次,APP只会不断提示正在处理,没有结果!感觉松果出行公司一直在忽悠,故意为之,毫无诚信,也没有任何联系电话,只有APP上的客服机器人应答。。。
松果出行曾公开表示,立志于打造一个“中国大县城市的统一出行平台”,并且目前暂无打入一二城市的计划。县域市场对电单车的需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并未完善好其APP各项功能的松果出行来说,无疑是一个短板。
另外,对于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其实有限。大家往往都是谁家的车新用谁家的,谁家的便宜用谁家的,谁家的使用成本低(是否缴纳押金、是否安装软件等)用谁家的。
这就像曾经的哈啰出行一样,在2020年之前,哈啰出行在三四线城市抢先布局,并一度占据共享电单车70%的市场份额。但在2020年美团强势入局,发起“百日之战”闪电战之后,哈啰出行的市场份额也同样急速缩水。
所以,面对巨头的进击,哈啰这样同体量的企业也难以防御,在巨头入场之后,在资金支持、流量供给都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松果出行面对的压力势必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