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7月16日,注定是“米粉”狂欢的一天。当日凌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微博宣布,“Canalys发布了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首次晋升全球第二。”一片盛赞之下,小米毫无悬念的登上了当天热搜榜。
当天股市开盘,小米集团的股价也应声上涨,盘间一度大涨超5%,截止收盘,小米涨收4.82%,报28.25港元/股,市值7086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市值,相比起上市之初,涨幅高达162%。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报告显示,2021Q2全球智能机出货量增长了12%,三星以19%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榜首;小米以 17%的全球市场份额屈居第二;苹果则滑落至全球第三,仅剩14%的全球市场份额;OPPO、vivo分别以10%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四、第五。
通过Q2市场份额榜单足以看出,小米已经超越苹果。而且,与三星的市场占份额仅差2%。因此,有业内人士甚至乐观的表示,小米未来有望问鼎行业全球第一。不过,相比较市场份额方面亮眼的数据,更多人士关心的是,其是如何以同比83%的增幅,抢到全球第二的行业地位的?
小米发力海外,成行业一骑绝尘
实际上,如果只看国内市场,Canalys公布的2021 Q1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数据,Vivo以23%的市场份额以及79%的增长速度排名第一,而小米在国内,甚至连前三都没挤进去,屈居第四。
那么,小米在Q2为何能成去全球市场的一骑绝尘,反超苹果呢?答案是小米在过去几年布局的海外市场,进入了收割期。据了解,83%的同比增长中,有70%是其海外市场的增量贡献的。
据调查数据显示,小米获得如此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拉美、非洲和西欧这三个市场的出货量分别猛增超300%、超150%、超50%。
以欧洲为例,2020年是国内头号智能手机品牌华为的艰难时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华为的市场份额都遭受了重创。而小米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市源于其原本在在欧洲市场的运营商,转向了与小米合作。也这意味着,小米因此成为了取代华为,仅次于三星的欧洲第二大厂商。而且,小米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占比达23%,同比增长85%。
除了巨头之间竞争的此消彼长因素外,非洲市场、拉丁美洲等地区因为疫情,为智能机、智能设备的带来了巨大的需求,而小米迅速填补了这部分市场需求,因此才有机会反超苹果。
不难看出,成就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江湖地位的,一方面是其全球化的运营能力、渠道合作伙伴的维护以及库存机的管理。另一方面,也与小米因地制宜,研发符合当地技术标准、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有着莫大的关系。
据了解,截止2021年Q1,小米已经在全球12个国家的市场位居第一。凭借其全球化的战略与超高性价比的产品,小米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名副其实的一骑绝尘。
产品制胜,小米拿下头部阵营入场券
据观察,小米的快速崛起与备受关注,是从小米10开始的。而其之所以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快速挤进了全球智能手机的头部阵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小米就在影像,屏幕,续航,设计等核心技术领域有了非常多的突破,并不断在产品上将这些技术得以应用,推陈出新。
例如,其全球首发一亿像素,GN2超大底传感器和液态镜头等新新技术,让小米在影像领域走在了手机前列。而且,200W的有线快充,120W的无线快充以及首发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等,让小米手机的续航能力也在逐渐被用户认可。
其次,众所周知,小米是互联网公司的基因。因此在很多智能手机品牌凭借线下销售打天下的同时,小米却存在着先天的短板。不过,小米很快就意识到其不足,并快速在全国开设了7000家零售店,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种零售店的数量还会继续高速增长。
据雷军公开表示,小米之家线上下融合的先进渠道模式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2021年将覆盖所有县城,并进入乡镇市场。同时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模式已经验证。因为该模式的逐渐跑通,其凭借线上运营的长处与线下毛细血管一般的渠道数量,增长速度也更是快人一步。
再次,雷军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据了解,雷军甚至为了一个人才,大手笔收购了多家公司。也正因为其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其原本的技术短板,也逐渐补齐。因此,无论是其技术、还是产品质量,都受到了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
2021年5月,Computer Bild(德国三大评测机构之一)在报告中称,小米11 Ultra不仅是最好的小米智能手机,也是目前最好的安卓手机,在智能手机对比测试中已经把三星、华为、一加等公司甩在了后面。
Computer Bild还在专业报告中指出,“从设计上来说,小米11Ultra具备卓越的速度和强大的显示效果。它有一个凸起的相机,除了长焦镜头和其他镜头外,还装有很酷的辅助显示屏,可以显示信息、图像或文字,或者在用主摄像头自拍时,充当取景器。”
实际上,在产品策略上,小米一直高瞻远瞩。去年8月,小米确立了未来新十年的核心战略—— 手机 X AIoT,再次明确了智能手机业务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推动智能互联。同时还确立了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这样的定位和格局,以及落地计划,也为小米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据小米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即使是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小米收入达人民币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130亿元,同比增长12.8%。今年一季度,总收入达到人民币769亿元,同比增长54.7%。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61亿元,同比增长163.8%。
由此可见,小米晋级全球第二,并非是短时的运气使然,更是一种厚积薄发。在此之前,就有媒体报道提到,卢伟冰称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将有十分大的概率超越苹果。一个多月后,卢伟冰的预测成为现实。小米也如愿以偿,拿下头部阵营的入场券,与苹果、三星为同一梯队。
品牌+营销赋能,助力小米快跑
如果有人还认为小米只打“性价比”这张牌,那他的认知真要升级了。一方面,小米本身的产品力已经逐渐凸显,从立足高端市场的小米11、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到致力中端市场的红米K40系列,再到红米Note9/Note10系列和红米数字系列,其布局可谓面面俱到,而且,在每个价格段位,小米的产品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其品牌营销势能、渠道整合能力,让其高、中、低端的产品,都有十足的曝光机会。以国内市场为例,小米创始人雷军本身就是一个创投圈的神话,作为连续创业者,一直有很强的IP号召力,无论是公司战略升级,还是新产品发布,都能看到雷军的影子。由此带来的话题、流量不言而喻。
而且,小米是最早践行“粉丝经济”的那一批企业,凭借千万“米粉”的支持,小米的每场新品发布会,都是座无虚席,其关注度,甚至仅次于苹果手机。
要知道,现在的小米,不仅是智能手机行业的佼佼者,更是智能家居行业的领航人。很多人可能对小米只有手机和智能家居有了解,或许也有一部分人关注小米在造车,而很多人还不知道的是,小米迄今为止已经注册投资了超400家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小米生态链为主的战略投资,另一类是以工业为主的产业投资。这些渠道资源,以及生态链企业对其品牌的加持,无疑都是小米最佳的营销利器。
由此可见,小米今日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无论是其早期开始的粉丝运营,还是在国际市场上开疆辟土,都是其战略眼光使然。全球第二只是一个结果,也不过是其努力之下水到渠成的客观呈现。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其行业地位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其高速成长背后的逻辑,显然是有些偏颇的。
结语
「于见专栏」注意到,网上也有“华为跌倒、小米吃饱”这样的说法。说得像是小米晋级全球第二,是沾了“华为”受到海外市场打压的光,甚至有一种嘲笑小米“小人得志”的语气。不过,从小米成立10年以来的表现来看,这样的评价,显然是有一些过激甚至片面的。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小米此时的成功,固然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但是可以更多的归结为“人和”,甚至是其10年苦心经营、艰苦磨砺的结果。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小米晋级全球第二,都可以说其是在顺势而为,如今的地位更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