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兔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7月30日,“御风向前 成长不止”2021企业成长之道暨2020年GPLP犀牛财经年度峰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隆重开幕。
在“2021赛道成长的秘密”当中,由思致投资董事长赵劲松主持,来自紫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进、凯联资本管理合伙人魏宇强、建信财富股权投资基金执行总裁王琦、海松资本执行董事陈思宇、思致投资董事长赵劲松、新龙脉控股合伙人王雨荍等分享了他们对2021年行业的看法。
各位投资人表示,2021年,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是风险也是机遇,要顺势而为,练好内功,回归中心,坚持做价值创造。
以下为各个投资人的发言:
思致投资董事长赵劲松:美元基金具有多种风格
在美国的基金有两种风格,一种基金比较封闭,投项目时只和固定的几家基金合作;一种基金是比较开放投项目时和所有的基金合作。中国大部分基金风格虽然还不太明显,但是都有自己的圈子,从最早期到最后退出,到二级市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
国内的美元基金的基因不同,投资,决策风格也就不一样。 一类是早期国外美元基金支持但是独立品牌,比如金沙江,成为等。 名字虽然是中国公司,但本质还是美元基金的决策风格。有一种是外国美元基金的加盟连锁,比如红杉中国, KPCB等。有一类是外国基金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比如凯雷,华平,DFJ等。还有一种是外资美元基金的工作背景的资深投资经理独立设立的美元基金,投资决策完全是自己独立做的。
紫荆资本董事总经理钱进:要顺势而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
近20年来,世界变化比较大,不管是气侯影响,疫情,还是中美关系。从母基金的角度来看,中国的LP依旧没有耐心,希望尽快变现,一个基金周期为13-15年,互联网企业稍微快一些。我也希望事情是一成不变的,但预测往往使不准的,要根据变化来及时调整。
我们既是LP也是GP,从资金属性、投资方向来说,更需要强调配置,只有做最好的配置才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大的投向上,这么多年没有变化,但从投资比例上可以看出一个变化。在其他一些配置上,包括我们以前大消费赛道,包括教育赛道,从2015年开始逐步缩减,这一趋势预计在近一两年会越来越明显。
因此,我的建议是不要逆势而为,要顺势而为,策略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事上要有有所坚持,局部上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及时的调整,也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凯联资本管理合伙人魏宇强:做企业是长跑不是短跑
凯联资本有两个部门很重要:一是宏观经济研究部门,二是行业研究院,这两个部门决定了公司对投向的把握。
目前,凯联资本主要投资两个方向,一是硬科技;一是大消费,大消费是内循环解决民生问题,硬科技是未来强国的基石。
现在都在讲大数据,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报表是对公司业务运营数据的汇总和反映,通过报表能够看清公司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通过分析资金的使用效果判断企业是否打造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壁垒。
不管什么时代,今天也好,明天也罢,企业都需要练内功,练肌肉,提升核心竞争力,找节奏,顺势而为,由慢到快稳步发展。我特别同意做企业是长跑不是短跑,如果企业有这个理念未来一定会成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凯联资本非常愿意助力这类企业能够在未来的跑道上成为行业冠军。
建信财富股权投资基金执行总裁王琦:别急功近利
过去20年里面,尽管教育赛道火热,我们却始终不看好,因为这个行业受政策影响很大。
外资在中国创新的行业,对于这些制造业、服务业来讲,还有很多机会。作为投资团队,要看企业是不是真正能够创造价值,能够减少污染,对社会做点贡献,比如,北方取暖问题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花了大概十年时间看太阳能光热取暖项目,以前一直是市场某个人扶持,有些基金不投,觉得这个事比较漫长,即便已经到了风口上。
此外,有些基金太急功近利,也可能有退出的压力。
别那么急功近利,选好赛道慢慢做就完了。
海松资本执行董事陈思宇:要做价值创造
近半年关注比较多的细分赛道,包括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尤其疫苗类的公司。投资这些硬科技公司的时候,每个具体细分赛道不一样,如果说一定要套出一个公用的模式,看三点:
第一,要有底层技术创新,必须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一般技术创新公司的创始人都是留学美国,或者美国有一个研发技术团队。
第二,要看到落地垂直的能力,现在很多公司没有成熟,或者成熟还要有两三年时间去验证,因为没有落地场景支撑,融很多钱、烧规模,最后谁来接盘,价值的创造谁来定义?
第三,公司和投资机构都能做价值创造,今天来看,新基金很难,随着募资内卷,新基金再去做募资需要提供非常差异化独特的价值创造。
还是要苦练内功,回归本心。投资机构回归初心,要做价值创造。
新龙脉资本管理合伙人王雨荍:中美风险投资行业非常不同
新龙脉主要做风险投资,偏向硬科技方向,2015年到现在累计管理的资金规模130亿人民币,覆盖早、中、后期的投资基金。
中美投资的差异,我的理解是风险投资行业,纯美国人管理的早期基金很少,因为美国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市场,早中期项目决策需要比较快,因为没有时间去思考。后期项目外资相对多些,因为足够时间会研究谈判,没利润的项目海外上市也会比较容易。
关于产业发展,举例最近热议的教育行业吧。我们当时考虑一则受政策影响大,另外,我们坚持价值投资,觉得小孩学科补习,这是违背教育的本质。我们投了职业高等教育,比如华晟教育、开课吧等,都是在大环境不好时逆势快速发展的。比如在我们专注的汽车产业,我们深挖产业链,不局限于整车或三电,我们还会布局工程设计、汽车循环产业等。最近刚跑出来一家轮胎裂解炭黑的企业,目前已经做到中国最大,具有千亿市场空间。因此我们对产业的趋势判断,应该是沿着大的产业方向继续深挖再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