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柳华芳
8月23日,京东公布二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26% ,年活跃用户单季新增3200万,创历史新高,年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5.32亿,较2020年同期净增了1.15亿。京东新增活跃用户70%来自于下沉低线城市,下沉战略非常成功。
8月24日,拼多多相继公布二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89%,月活高达7.385亿。反观今年3月,拼多多公布2020年全年财报,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超越阿里淘宝系,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2020年,拼多多年成交额(GMV)为16676亿元,同比增长66%,逆势做到了高速增长。
此消彼长,曾经不可一世的阿里巴巴遇到了增长瓶颈,打不败京东,挡不住拼多多,拼不过美团,用户增长乏力,客单价居高不下,又遭遇反垄断处罚,处境有点难。公开报道显示,京东2020年获客成本大幅降低,降到了200元/人,阿里2020年获客成本却在飙升,高达800元/人。
作为最大中心化电商平台,阿里已经将流量生意做到了极致,陷入了严重的流量焦虑,而三大竞争对手却依托腾讯开放生态做到了逆势增长、顺风顺水。此时,阿里虽然现金充足,却内忧外患、有心无力,亟需一个破解之道。
阿里、腾讯互联互通?一场好戏,一厢情愿
当年,淘宝屏蔽百度,将电商营销流量和投放圈在自己体系内,大获成功,并一步步让阿里走向电商巨无霸企业。
后来,京东崛起,阿里用“二选一”狙击京东,同时,阿里将淘宝流量给了天猫、牺牲了中小卖家,在这一刻起,阿里生态开始走向极致化、逐利化、畸形化。
拼多多崛起,淘宝有心无力,干瞪眼。无奈挣扎和对抗之下,淘宝最终没有保住江湖地位,而这一刻可能是阿里走向下坡路的拐点。
近一年的反垄断调查落下帷幕,反垄断处罚让阿里非常被动,不能再搞“二选一”,服装服饰等核心品类商家可以大大方方入驻京东了,一些竞争变成更公平透明了,阿里不再有防火墙了。
但是,阿里毕竟是阿里,突然之间,“阿里接入腾讯,阿里、腾讯走向互联互通”的新闻铺天盖地,舆论压力瞬间被推给了风轻云淡的另一个互联网巨头--腾讯。
多年以来,阿里、腾讯处于强竞争状态,电商、社交、支付、本地生活等等,两家业务的竞争性是很明显的。不同的是,腾讯很早大彻大悟了,不再什么都自己搞,而是开放资源给合作伙伴,扶持新一代企业家,而阿里一直处于零和博弈的全面战争状态。
“连接一切”是腾讯的使命,也是腾讯这几年成功的动力源泉。现在,阿里用“互联互通”来“舆论绑架”腾讯,成了则破解了自己的流量焦虑,不成则舆论压力甩给了腾讯。
刘炽平发声,平台接入平台,生态兼容更重要
Facebook、亚马逊、Google的生态是互联互通的么,并不是;苹果、华为、小米的生态是互联互通的么,并不是;中美之间是推心置腹、互联互通的么,也并不是。
最近,腾讯总裁刘炽平发声,虽没有点名阿里,却对“阿里腾讯互联互通”的话题进行了精准回应,没有虚头巴脑的江湖话术,而是直击问题要害:平台进入平台,商家进入平台,不是一个概念。
作为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都有自己商业逻辑的生态体系,阿里生态是中心化、广告驱动的商业生态,而腾讯生态是去中心化、用户驱动的商业生态,前者是平台利益最大化,后者是用户利益最大化。
“微信系统是建立在让个人、商家等各类用户直接互动的原则上,尤其是让中小企业商家可以直接不受限制地与用户产生联系”,“有的平台不为个人提供服务,聚焦大量商户来支持自身发展,这类平台非常庞大且享有主导地位,而我们的规则与这类平台是很不一样的。 ”
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联,看起来很美好,做起来很难,有技术层面的因素,更有生态兼容性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登陆接入问题。
从刘炽平的发言来看,腾讯比较推崇去中心化生态,更希望建立去中心化、去中间商、去竞价排名的自驱型、自然生长型的商业生态,不希望过度商业化、逐利化,本质上是建立在用户体验、用户自驱选择的人本主义精神基础上。
总结一下,阿里巴巴是商家生态,是搜索入口式的营销生态,是强营销、强销售的商场、集贸市场模型;腾讯是社交生态之上的自然生长,无论是个人,还是中小企业,更趋向于用户自驱的社区模型、生活场景模型。
小龙虾、巴西龟的警示,外来物种入侵不可小视
商家进入平台,只需要遵守平台规则、融入平台生态;平台进入平台,过度营销、诱导诈骗、假货、盗版、售后、佣金等等都是大问题,确实非常复杂,不可操之过急,必须小心又小心,避免破坏和摧毁原有健康生态。
我认为刘炽平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微信已是国民级APP,生态健康度关系到数亿用户的生活方式、生存模式,认真谨慎是唯一正确的处理方式。
阿里生态是商家生态,广告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广告,所以,阿里一直做不成社交产品。而微信是用户生态,用户体验是第一位的,广告营销的插入能少则少,也正因为这种产品洁癖,腾讯自己的电商平台也没有成功。
且不说互联网生态,看看我们现实大自然生态吧,西红柿、洋葱、茄子等果蔬的引入是成功的,丰富了人们的健康生活。但是,巴西龟的引入,却带来了不好的生态负面效应,导致了我们本土龟的消失,破坏了几千年来的生态平衡。
类似的案例很多,不只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欧美,国人迷恋的小龙虾在美国、德国泛滥成灾,亚洲电鳗在加拿大五大湖也成灾,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不得不进行人工捕杀。
阿里接入腾讯,这个事儿可以参考巴西龟、小龙虾的例子,看似是皆大欢喜、双赢,实则可能是生态不兼容的外来物种入侵,不仅不会丰富腾讯生态,反而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系统破坏。
阿里背叛了阿里,更需要反思自己
无论是行业竞争维度,还是生态安全维度,阿里、腾讯之间没有深度互联互通的必要性,两个平台具有自己的生态独立性,各自做好平台生态才是最务实、最真诚的选项。
阿里依旧是一个资本力量超级强大的互联网巨无霸企业,虽然遇上了流量焦虑问题,但不至于一夜之间倒下,更需要反思阿里、颠覆阿里、重构阿里。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一句多么美好的愿景,阿里曾是那么地受人尊重,为什么现在却让商家恐惧、让中小卖家叫苦连天。
这个不能怪腾讯,也不是京东、拼多多的问题,本质上是“阿里背叛了阿里”,背弃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景,变成一个逐利的商业机器。
在淘宝流量过度倾斜给天猫的时候,天猫是畸形的,淘宝也是畸形的,是阿里走向巅峰的支点,也是阿里走下神坛的起点。
马云退休,新一代阿里高层应该回望初心,好好反思一下了。最近一些年,阿里收购了很多企业,整合成功的没有几个,最终财散人散,而不是马云时代的财散人聚。
这些年,阿里和腾讯的差别很大,并不只是在于微信,更在于一点:腾讯愿意支持新一代企业家,而不是零和博弈干死他们。阿里电商的王国神话不是腾讯打破的,而是腾讯小弟打破的,这一点很有意思。
在生态层面,中小卖家在阿里生态很难获得免费流量了,创业生态已经不是当年了。但是,微信打造了去中心化的创业生态,中小企业和自媒体们完全可以凭才华赢得免费流量、大量粉丝和客户。
腾讯依旧忠于自己的初心,阿里却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这是问题的最核心。也许马云不会再回来,那么,阿里是否能够再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