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科技-电商O2O

“互砍”的拼多多,到底懂不懂人性?

文 | 王雨桐

一面对用户“砍一刀”,一面对员工“砍一刀”。在国内的互联网圈中,拼多多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996”和“大小周”,作为加班文化盛行的互联网行业长期以来的工作制度,因其大大超出“8小时、双休”的工作时长而广受争议。

最近,这种非正常现象终于被国家层面定性了。因为取消大小周的事,一种互联网大厂近期频繁上热搜,屡次引发网络热议,包括字节跳动、腾讯、快手等互联网大厂先后跟进。

“一枝独秀”的,只有拼多多。

拼多多上市后,曾有员工在内部会议上向黄峥发问称,“上市了会有双休吗?”而黄峥的回答是——“没有”。

2019年,黄峥在拼多多成立4周年大会上宣布,近一年不会有大小休。

关于“996”、“大小周”、“福报”……也在今年让拼多多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员工猝死和救护车辞退

用户对于拼多多的印象是什么?拼团、薅羊毛、砍一刀、提现金……在网民其乐融融彼此“互砍”的背后,却是员工承受的“地狱模式”的加班。

反观一众大厂先后取消996回归双休,周末还在加着班的拼多多员工们,心态更是焦灼。

网络关于拼多多的讨伐是从年初开始的。

1月3日,脉脉职言上一位拼多多员工发帖:拼多多新疆买菜女孩,凌晨一点半下班路上猝死,才23岁。根据朋友圈消息,这位女孩积极向上,工作认真,唱歌很好听,大学期间曾是乐队主唱。在拼多多工作期间,她的最后一条签名是“为多多夺边疆”。

据了解,猝死员工张某所在的岗位“多多买菜”业务线,采用的是“硬核奋斗”模式,即一周工作7天,一周工作6天的超级大小周模式,且还规定每日工作时长不少于10小时,月工作时长不少于300小时。

1月4日,有网友截图了拼多多的官方账号的回复:

回复一经发出,“傲慢”、“冷血”、“无情”成为了拼多多的关键字。

这只是拼多多争端的开端。1月7日拼多多员工王太虚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并将图片匿名发布至脉脉上随后被辞退。

王太虚在视频中称,公司发生了一起“救护车辞退”事件,自己就是当事人,由于他匿名在社区发了一张救护车的照片,导致自己在30分钟内从被通知到被赶出公司。

也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创业公司而言,“996”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996,企业就不得不跟进,这是大环境的裹挟,希望以最短时间创造最大效能。但“99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卷、缓解焦虑,但并不能根治焦虑。自从“996”被国家定性后,随着一众互联网企业的跟进,国内互联网创业的环境正在整体向好。

而拼多多则在今年五周年庆中表示,“要炸掉金字塔尖,不让老人躺在功劳簿上。要开启硬核奋斗模式。不努力的就该被淘汰掉,越苦越累的事越是检验一个人的试金石。”雷厉的管理模式下,拼多多自今年年初以来,多次陷入风波之中。

“一枝独秀”的拼多多,似乎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拼多多在焦虑什么?

关于“996”、“加班文化”,拼多多究竟是没有明白还是不想明白?

企业的内卷,比职场的内卷更加可怕,拼多多对此理解颇深。2015年4月,黄峥创立拼好货,开创社交电商新模式,次年与拼多多合并,创立3年后,即登上纳斯达克。“拼团”、“砍一刀”、“幸运转盘”……一个个堪比病毒式营销的功能,在成立初期帮助拼多多在“五环外”市场疯狂攻城略地。

截至2021年6月30日,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8.499亿,单季新增2610万,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385亿,同比增长30%,占年活跃买家数的87%。

但快速增长之下,隐忧开始显现。

拼多多的兴起,源自于病毒式的营销和价格优势。但对于一直想要在一二线城市立足的拼多多而言,低价、质量低的商品并不能俘获人心,高净值人群对拼多多难以接受和认可,潜在的负面影响是客单值低,自然也就会导致拼多多自身盈利成问题。

8月底,拼多多发布了Q2财报,净利润为24亿元,这也是拼多多继2020年Q3后,第二次实现单季盈利,也是上市三年以来,首次实现的大规模盈利。而在此前,拼多多的投入和营收往往呈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此外,通过类似病毒式营销使用拼多多的用户而言,黏性极低。一旦用户发现不能从中获利,尝不到甜头便会掉头转向,毫不犹豫地抛弃拼多多。

此外,现有的消费平台中,各家业务模式、补贴手段大同小异。老一辈平台可以依靠长期以来积累的用户和资源,而异军突起的新生代力量拼多多,显得势单力薄。

因此,用户粘性低、盈利成本高、流量的焦虑,都是时刻处于风口浪尖的拼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这种从上而下,从外到内的焦虑下,拼多多自然就“卷”起来了。

什么才是正途?

但加班能解决拼多多面对的根本性问题吗?如果可以的话,“996”想必现在也不会被视作洪水猛兽。

那么,从战略角度来看,拼多多可以做什么呢?

首先,提升自己的“口碑”。这是拼多多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不论是一直以来的“低质低价”,还是“百亿补贴”。诚然,在成立初期,这样的手段是更为有效的拉新获客手段,但并不能成为企业经营的长久之计。只有提高商品质量、找到补贴和盈利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够提高用户的粘性,而不是在“薅羊毛”之后果断离开。

其次,组建自己的“宇宙”。纵观拼多多的竞争对手们,均有一套完善的生态体系从电商,到金融、物流、甚至是保险等其他行业,这些行业的布局虽然不能帮助企业利于不败之地,但却是电商平台构筑自身护城河、拓展新的业务线的基础。

近一段时间,拼多多开始尝试在农业领域布局,但最终效果如何,还等待时间的答案。

拼多多在用户的眼中,“负面形象”始终居多。拼多多的微博简介,一度修改为:“我就是那个被黑得最惨的官方。”

依靠“互砍”一路快速成长的拼多多,自诩为最能摸透韧性的企业。

但在如何对待自家员工上面,拼多多还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