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共同富裕不是无差别的平均富裕,当我们实现了共同富裕之时,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仍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只不过这种差别是在合理的、可控的范围之内。
充分借鉴他山之石,雕琢共同富裕之玉
如何尽量缩小贫富差距,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全球的贫富分化问题在逐年加剧,根据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2021》的数据,2020年全球12.2%的人口拥有84.9%的财富,并且这个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我国在这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2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家庭,其收入是最低的20%家庭的10倍以上,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的2.64倍,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西部地区的1.39倍。
基尼系数也是衡量收入差距的常用标准,我国的基尼系数总的来说,一直是处于上升的态势,如在1995年是0.389,2019年增加到0.465,明显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排名在世界上也是较为靠前的,这说明我国国民的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从民众的主观感受来看,去年改革民意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民众中认为现在国内收入差距比较大的和非常大的,加起来一共占了总受访人数的八成以上。
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参考,日本自二战到现在,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如今仍处于失落的后泡沫时代,但这7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的贫富差距一直维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之内,即使是现在,据说日本的中产阶级也仍然有1亿人。
其主要做法就是重视以税收为基础的二次分配制度,运用完备且有效的税收调节手段和转移支付机制,成功地将收入从富裕阶层向低工资群体转移,从而有效地缩小了国民间的收入差距,避免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产生出较大的贫富落差。
日本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5%至45%不等,收入越高,缴税越多,如果年收入超过了4000万日元,那么超出的这部分,税率最高可达45%。
对于富裕阶层持有的各类资产,日本也建立了完善的税收机制来调节,如存款利息、股票及债券收益,要缴纳20%的收益税,持有的土地和房产要缴纳1.4%的房地产税。
遗产税是调节财富的杀手锏,其税率高达55%,而免税额仅有4200万日元,面对如此高的税率,如果子孙不努力,那么富不过三代,在日本是大概率的事情。即使是外国人,如果在日本居住7年以上,想要继承海外的遗产,也不能幸免,同样得缴纳遗产税。
为了防止富人通过赠与的方式逃税,日本还有税率不低的赠与税,如果一个人想把财富送给子女亲朋,一年的赠与总金额高于200万日元,需要缴纳10%的赠与税,若高于3000万日元,税率则陡增至50%。
在向富裕阶层收税的同时,政府也通过各种有效的转移支付手段,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补贴,以实现财富重新分配的目的。
通过基尼系数,我们可以看出税收调节的有效性,根据厚生省2017年的数据,家庭初次分配(包括各种工资财产收入)时的基尼系数为0.5594,经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调节以后,基尼系数降为0.3712,降幅达到了三分之一,这说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推进共同富裕,普惠全体人民
近几年,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人们的收入在持续增长,从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5%,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32189元。
从现有的各种公开数据来看,我囯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大幅下降到现在的29.2%和32.7%,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非常地来之不易。
传统的市场经济按照效率原则,根据每个人在劳动中的角色、位置与贡献,对财富和收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打破了平均主义,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会使劳动者之间产生收入差距,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调节,最后会加剧这种差距,使财富的分配出现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从长远来看,这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繁荣。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还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尚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仍存在着区域经济不平衡、总体建设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是农村与城市低收入群体仍然是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
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那么在优先加快经济发展效率的前提下,社会的贫富差距会呈扩大的趋势,家庭的收入不够又会反过来导致需求不足,致使经济增长缺乏内需的后劲,同时分配不平等带来的机会不平等,甚至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所以共同富裕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求,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中等收入群体是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也是构建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力量,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正在逐年迅速扩大,已从2010年的1亿多人增加到了2019年的4亿多人。
但要看到,我国低收入群体的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逐步增加他们的劳动报酬,实现其实际收入与精神层面的全方位富裕,将是下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作为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民众普遍富裕的东部强省,浙江省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万多元,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近2倍,不仅城乡人均收入多年排名全国首位,而且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全国也是最低的。
浙江省也是国内第一个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和示范区,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为浙江省的共同富裕探索之路指明了方向。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则进一步细化了相应的标准,提出到202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万元,年可支配收入在10万-50万元的家庭要占家庭总数的80%,省内地区之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高最低倍差要缩小到1.55以内,
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我国已经实现了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初步解决了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全国有800多个贫困县和12万多个贫困村摆脱了贫困,这为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见专栏」认为,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分配财富,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在保证经济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的前提下,基于公正的社会理念,运用适度的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来有序调节现有的市场机制与收入分配模式,使之相对以往更加公平与合理,从而实现不同社会群体均能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
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帮扶机制、收入分配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社保、税收、转移支付等多种政策手段的作用,合理调节高收入,努力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规模,使劳动者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最终形成共同享有、共同富裕的合理分配格局。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三次分配来达到目的,第一次是按照市场和效率来分配,也就是担负不同角色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收入与报酬,未来需要做好的是继续稳增长、稳经济、促发展,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中低收入群体的财富稳定增值。
第二次是通过税收和再分配机制来平衡收入差距,如企业应缴纳的各种税款、个人所得税等,把钱收上来,再通过养老、教育、医疗、转移支付、公共服务等项目把钱分配给地方,尤其是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地区,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
目前针对个人财富的税收措施与办法很少,以后可以借鉴一下国外的经验做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出台或完善与财产相关的税收政策,如房地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尽量发挥税收的调节杠杆作用,以实现更合理的财富再分配目标。
第三次是以捐赠等方式进行的分配调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要求,目前国内的捐赠资金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捐赠款项中有六成来自企业捐助,捐款中的七成由基金会及慈善机构负责管理和发放。
捐赠目的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教育、扶贫、医疗等领域,这其中给教育的捐赠金额占了约三成,由于第三次分配是基于自愿原则,所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适当的鼓励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捐赠可享受适当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这样可以形成富裕群体自愿进行捐赠的良好社会风气。
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目标,用数字经济和新兴科技助力产业的全面跨越式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和产业振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把资源的蛋糕做大,也就能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来吸引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就业,进而带来更多的就业收入,从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
在不久前结束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与会者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如何使用数字技术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帮扶中小企业、振兴乡村经济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与交流。
阿里、美团、腾讯、拼多多等企业先后宣布了助力共同富裕的行动规划,计划投入资金合计1800多亿元,以及提供相应的技术人才支持与资源流量扶持。
共同富裕既有物质层面,也包含精神生活,不能只是物质上富裕,精神上空虚也不行,所以推动共同富裕既要在收入分配上想办法,也要围绕民众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来做文章,努力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环境生态等公共福利建设水平。
结语
「于见专栏」认为,既要效率,又讲公平,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既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也不是培养不劳而获的懒人福利,而是鼓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劳动者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与差别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会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民族的伟大复兴长期相向而行,这是一个长时间且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只要我们抱定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宗旨,同努力、同奋斗、共进步、共发展,那么逐步富裕、共同富裕、全民富裕、全面富裕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