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国内协同市场规模已超440亿,钉钉却为何难以盈利?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的办公场景不再只局限在办公室,也开始更加关注办公软件使用的定制化和舒适度,跨区域的团队协同需求也愈发迫切,在办公需求的不断升级下,协同办公软件因其不仅支持自上而下的管理层决策,员工也可以自发创造和设计的优势,逐渐取代了曾被认为是流程管理好帮手的办公自动化软件。

得益于宏观经济、软件开发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实有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数字经济规模逐渐扩大,使得协同办公市场发展十分迅猛,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协同市场规模达到了440亿元,增速43.5%,如同医疗领域一样,数以万计的协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抢占市场。

而作为当下协同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今年十月的钉钉未来组织大会上,也对外宣布了用户数已突破5亿,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已经超过了1900万。而在其用户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多项其本身及行业问题。

突破5亿用户大关,应用商店评分却低至1.3分

2020年是历史性的一年,全球各地几乎都遭受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面积的工厂提供、实体停业、学校停课无不影响和闲置着各个行业的发展,而协同办公行业却因此获得了腾飞的契机。

疫情期间,仅仅是全民网上办公首日,钉钉就遭遇了2亿用户在线的峰值,可以说钉钉成了疫情中最火的办公软件,不但大量的机构企业在使用,就连学生也需要去钉钉打卡学习。

但与此同时背道而驰的,却是钉钉在各大应用商店极低的评分,据统计,目前钉钉在苹果App Store的评分为2.4分、在华为应用市场的评分为1.4分、在腾讯应用宝的评分为1.3分、在OPPO软件商店的评分为1.4分、在小米应用商店也只有3.1分,面临着很有可能被下架的风险。

作为高效的协同办公软件来说,钉钉在办公效率上的很多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颇获好评,比如请假、报销、入离职功能,被认可做得十分完善。

但钉钉作为一款为老板们研发的工具平台,其很多功能让少数的领导们得到了从时间和空间上短时间内快速掌控员工的办法,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办公的效率,但却让占据多数的使用者感受到的更多是被监视感和被质疑感。

0ueqKMArxtK

"叮",是钉钉独有的消息提醒声音,当使用者读到消息后,对方的消息会从未读变成已读,并在旁边显示具体的时间点,在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对此内心都十分地拒绝,比如在微博上,有位网友发表了这样的帖子:“我周六在家休息看到领导的消息后没回复,结果周一领导各种问我:你为什么看到信息不回复?你知不知道这个事情很急?你心里还有没有公司?还有没有这份工作?你是不是不想干了?”

如果说,"钉一下"这个功能从时间上掌控了员工,那么外勤打卡就是空间上的掌控。对于经常外出的销售人员,也许并不陌生。通过这个功能,领导可以随时要求员工随地打卡,也能通过记录得知员工的行动路线,这种被窥视一样的不信任感,难免让人有所忌惮。

除此以外,钉钉的密聊功能,可以让员工发表匿名小报告,据了解,这一功能引发了不少的办公室斗争,让办公环境陷入了更加浓烈的硝烟中。

使用者对于钉钉的评价在网上有一句被多次转载的话:“在钉钉上,员工是机器,领导是使用机器的人。" 由此可见,钉钉不得人心的本质主要在于其产品设计的理念违背了人性,对使用者缺乏尊重。

钉钉在海外市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运营多年却始终名不经传,主要原因也是在于其这些功能,无法融入重视人群的国外用户,就算是港澳台,也被禁止使用大陆版钉钉。

在如今更加注重人权的时代,钉钉能否改善其产品功能的设计,从多数的使用者角度出发,让产品从被动下载变为人们的意向应用平台,我们期待它的升级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钉钉在应用商店的评分能攀高峰。

远程办公不再是常态,流量回落下钉钉将走向何方

疫情带来了大量的新用户,使得协同办公市场规模增速显著提升,同比增长率43.5%,随着疫情的影响日益降低,企业远程办公的需求和学生线上上课的需求也在减弱。

在今年投入了大额资金用于运营的钉钉,也颇受影响,用户量急剧下降,日活用户也损失了将近近2/3,几乎是一夜之间又回到了疫情之前的状态,在如此流量大幅度回落的环境下,用户不稳定且没有清晰的营收渠道,使得钉钉公司陷入了困境。据了解,钉钉的大股东目前已经对钉钉非常不满,投入资金数目巨大,却迟迟看不到盈利的迹象,用户方面也没有什么起色,钉钉该如何改革发展迫在眉睫。

据数据显示,截止目前,钉钉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亿,平台上ISV超过10万,但钉钉却一直没有盈利,甚至没有公布盈利的方向和计划,若想在协同办公领域长久地占据龙头地位,钉钉就必须要向外界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0ueqKMwENGm

从目前发展来看,钉钉的市场主要针对B端,但尽管已经处于协同办公行业的巨头,立足于to B市场多年,钉钉还是一直停留在烧钱阶段,也许对于钉钉来说,现阶段需要改变的,不是持续地拓展市场边界,而应该侧重在投入产出比上,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市场上更多的实现盈利和产出。

事实上,在追求实现盈利的道路上,钉钉也在不断地尝试新的方式。例如与传统软件公司蓝凌的战略合作,就是其对盈利模式的进一步探索,但这一合作却被业界很多人质。

钉钉的特点是轻量级和标准化,其运营本质上是以产品为核心,将产品通过网络进行快速传播,这也是钉钉快速扩张的本质,但是传统软件不同,其运营本质上是以项目为核心,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为主,这两种模式,从根本上就是南辕北辙,两者简单的融合并不意味着优势的相互结合,反而是优势的共同消亡。

但是,钉钉似乎确实找不到其他有可能实现盈利的途径了。因为在钉钉的核心优势中,轻量级意味着产品复杂度不够,所以导致无法满足深层次场景需求,标准化则意味着用户对产品的修改权限受到限制。而每个企业都有不同复杂的且必须得到满足的管理需求,而这些钉钉现在无法满足的需求,恰恰是蓝凌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钉钉也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0ueqKNLAaOZ

从行业发展来看,提供更强大的开发平台和工具箱,帮助ISV用更低的成本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给企业用户赋能,让他们具备自行修改SaaS产品的能力,更深更广泛的赋能,才是决定钉钉成功破局的关键,而目前钉钉在满足用户定制化需求及用户赋能方面确实非常局限,需要依靠第三方公司的集成来开发新的流程和应用程序。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钉钉推出了钉钉搭等工具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效果,尤其是云钉一体后,钉钉的战略升级为企业协同办公与应用开发平台,在这样的双平台定位基础上,钉钉的低代码发展迅速,大量的企业也开始密集地在钉钉上自建应用。

根据钉钉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整个钉钉平台推出的“钉应用”数超过150万,较年初增长三倍,其中低代码应用8个月增长86万个,钉钉开放平台入驻的开发者数也已超过90万,可即使获得如此客观的数据,也仍未实现盈利。

未来钉钉与阿里业务的整合,能否摆脱孤立性,变成一个阿里的数字经济体,能否摆脱目前靠烧钱发展规模的模式,能否打破产品缺陷壁垒,能否业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领域赋能更多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盈利,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面对动荡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国产化软件对国外产品的替代,释放国内IT产业发展空间,大量新增需求对协同办公行业重大利好。

而面对企业数据量的激增,如何快速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行业难题,智能化频繁出场,瞬息万变的市场也使得用户对企业的服务需求和企业对协同办公软件的需求都富于变化。

作为协同办公行业领头羊的钉钉将如何解读新机遇,找到发展策略变得愈发重要,钉钉能否改善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弊端,能否在赋能企业定制化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改革,业界都迫切需要得到其肯定的答案。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