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有的读者可能对碳中和、碳达峰等概念并不是很熟悉,还是有必要引用的。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我国这个时点设置在2030年前;“碳中和”是指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简单来说,“碳达峰”是指在某个时间点后降低碳排放量,“碳中和”是指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自产自销”。
根据咨询部门和券商的测算,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5%左右,成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改造对象”。减产和提高生产效率“势在必行”。
产业链与议价能力
在2008年的4万亿新基建的背景下,扩产能是行业的必然需求,价量齐升的股价逻辑成为当时的资本市场共识。但是,需求端的利好是单一且不可持续的。到了2010年以后,行业的需求疲软的时候,价格战和内卷随着而来,价量齐跌,或者为了追求订单量而牺牲成交价格的行为“屡见不鲜”。价格降低的原因如下:
钢铁行业与煤炭、铁矿石等上游行业的议价能力差。上游的煤炭除了供给钢铁行业外,火力发电和北方供暖是煤炭的基本盘,而且煤炭开发受到相关行业、国家政策的限制,在合理的运行区间,钢铁对于煤炭的议价能力有限;铁矿石的国内品质明显低于国外,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视价格而定,通过合理的铁矿石产能,保证铁矿石的价格不降低,钢铁行业与铁矿石行业的议价能力也同样不高。
钢铁行业与下游房地产、基建的议价能力有限。钢铁行业的下游以地产为主(特钢除外)。地产需要的钢铁资源同一性较强,各个钢铁公司为了争取订单,销售成本略高,且给与地产公司的钢铁报价较低,挤压钢铁公司的利润。在行业逐渐内卷的过程中,无限内耗。
当全球市场进入景气期,上游产品开始涨价,钢铁行业的成本上升,在此情况下,地产行业又不算景气,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地产公司拿地速度放缓,给予钢铁行业的报价被挤压,行业的生存空间逐渐恶劣。这是行业的弊病,产品同质化,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
宏观层面,钢铁行业将会无限内耗,银行贷款对钢铁国企的倾斜又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获得资金的钢铁行业,又开始新一轮的内耗,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行业越来越糟,环境越来越差,长此以往,银行资金的利用效率也将降低,长此以往,后患无穷。
挣扎与破局
环保问题逐渐严重,钢铁产能过剩,企业获利困难问题逐渐显著。以生产普钢的公司包钢集团为例,2012-2016年期间,每年的营收在200-300亿之间波动,2015年以前,还可以勉强有利润,利润维持在3-12亿区间范围内,到了2016年,也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的时期,包钢集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执行的前年,亏损的问题达到顶峰,当年亏损33亿元,超过过去3-5年的盈利总和。
控制钢铁的产能,宏观的环保问题和微观的钢铁企业生存问题均被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杠杆短期内给与行业注入血液。2017年包钢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为20.61亿元,同比增长23倍。全行业的去杠杆、去库存见效显著,2017年可以理解成钢铁行业投资逻辑改变的元年,投资从增量降价向稳量提价转变,有序的提价和生产秩序,为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政策压力打破行业恶性循环。
粗制工艺的并购与重组,整合资源,降本提效,更方便调控行业产能。例如,行业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加速,宝钢受让太钢控股权、重组重钢、托管中钢集团;方大集团重组四川达钢;敬业集团重组云南永昌、广东泰都钢厂;建龙对山西海威钢铁实行托管等等。在整个过程中,行业获得系统性优化,行业进入健康发展阶段。
提高钢铁技术是新的破局点之一。与包钢集团这种粗加工公司不同,天工国际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另一种逻辑。天工国际主要生产特钢,特钢的应用领域以汽车制作为主(40%以上),传统的普钢的下游主要以房地产和基建为主,特钢生产有较多的技术壁垒,产能集中度也高,根据测算,天工国际、东北特钢、攀钢长钢、广大特材、宝钢股份和齐鲁特钢六家公司产量占到国内市场总额的80%以上,并且正在逐步集中。! 图片上传失败:image size is too small.
特钢作为先进制造的上游产业,下游需求更加稳定,且新能源汽车作为近几年的发展热点,特钢可以理解为在确定性且高成长赛道中的参与者,行业进入壁垒高,格局稳定,为数不多的不足是特钢的整体产量增速较慢,根据前瞻经济学人测算,特钢的2019年产量增速同比提升4%-5%。
逻辑与投资
特钢和普钢是行业发展的2个方向,思考和理解的逻辑自然不同。
普钢的逻辑是受到“碳中和”和“碳达峰”政策的宏观影响,加上《钢铁产业调整政策》的中观行业政策的影响。
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因为钢铁占总碳排放量的15%,所以,调控钢铁行业的产量是近年来贯彻的措施。产量基本与之前保持稳定。第二,制造流程缩短,《钢铁产业调整政策》鼓励以废钢为原料进一步进行生产,希望到2025年,我国钢铁企业炼钢废钢比不低于30%(当前为21%)。第三,鼓励行业整合,上下游之间和竞争公司之间的横纵向整合在上文已经提到,全产业链的控制对控制成本和控制产能见效均明显。
特钢的投资逻辑是汽车和其他高端制造的原材料供给,借着高端制造行业发展的东风,加上本身的技术壁垒,形成稳定的行业内竞争格局,且行业集中度在显著提升。下游需求和行业内产能情况需要得到监控。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所有的投资信息都被包含在股票价格之中,但是不代表对行业整体的认知和行业的发展脉络的整理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长期的行业投资逻辑和风格的变更,市场认知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
普钢行业的下游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已经成为市场共识,在地产有序化之后,钢铁上游的煤炭、铁矿石市场更好的市场化和稳定化之后,钢铁产量控制在合理区间之后,行业抗周期性将显著提高,提价逻辑也将逐渐明显,从周期股向价值股转化的过程中,估值提升可能是需要市场逐渐认知的,但是,钢铁的周期属性在调控之后摆脱多少,也是值得市场博弈的。
综上所述,特钢投资看下游景气度和技术革新水平;普钢主要关注行业涨价逻辑的天花板。随着煤炭价格的监管,钢铁行业还有多少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从钢铁行业的兴衰,看中国的经济变迁是再好不过的。2000年,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钢铁作为房地产的核心原材料,扩产成为当务之急,货币政策偏向宽松,70%的GDP与地产相关,钢铁行业价量齐升,2008年的“四万亿”将“价量齐升”推向顶峰。之后,进入互联网时代,经济结构开始逐渐变化,钢铁需求疲软,价格下降,各个钢铁公司开始“内卷”(当时还没有这个词)。
2015年,钢铁行业状态恶化,环保问题也逐渐获得重视,钢铁生产成本上升,但是价格难以上升,行业利润被不断挤压。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执行,限量保价,甚至提价,短暂结束行业内耗,政策也逐渐引领公司并购、延伸产业链等,方便更好的监管。特钢领域,政府更是积极鼓励,中美贸易战下的钢铁,尤其是特钢,进口替代逻辑十分明显。
站在宏观背景下,钢铁行业不过是滚滚潮流中的一粒尘埃,最终被时代裹挟着前进。
未来新能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就像2000年的房地产,2010年的互联网一样,在未来发展中,新能源光伏和汽车所需的特钢也是具有强烈支撑的。此外,房地产、基建等与新能源的配套设施,对普钢的需求也是稳步提升,普钢的提价逻辑或许也能走得通。
时代的经济引擎是所有投资的风向标,站在政策和引擎之下,在不确定之中把握稳定性,将成为投资的指挥棒。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每日万亿的交易额中不迷失呢?
此文与君共勉。望你我今后,心有山海,无惧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