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李书福逆势而行造手机,这是要重蹈格力的覆辙?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当手机企业、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造车领域之时,中国手机行业却迎来了一位搅局者。作为中国最大车企之一吉利掌舵人的李书福,正式宣布向入手机领域,打造全球高端手机。“李书福要造手机”这7个字给市场带来的震惊程度,绝不亚于今年年初的“雷军要造汽车”。

李书福本身也非常具有话题性。1996年,白手起家的李书福建立吉利集团。1998年,吉利汽车正式诞生,李书福一开始想做中国的奔驰,最终还是决定做了中国的大众。

0uvCck2f5Ae

2013年,当李书福蛇吞象收购沃尔沃汽车的时候,天下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看笑话。但事实证明,李书福的沃尔沃并购,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到国外并购里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如今李书福逆大势而行跨界做手机,无疑是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他的质疑,在已是一片“血海”的手机行业,李书福和他的吉利还能脱颖而出吗?

手机行业早已是血雨腥风

李书福造手机很难吗?其实并不难,相较于造汽车上百亿的投资,小十亿就能造出一款手机,这点钱对于李书福和吉利来说并不算什么。造手机费劲吗?其实也不费劲,手机设计、代加工业当下都很成熟,汽车电子和手机行业人脉又大量重合,这些对于吉利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造手机不难,但造出好手机并拿到市场份额才是真正的难题。

众所周知,手机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甚至是“血海。全球智能手机从3G时代到4G时代一直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直到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历史峰值,智能手机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时代。从2017年起,全球手机出货量便出现了持续下滑。

整个手机行业也呈现出 “头部优势明显,行业高度集中”的特点。数据显示,“华米OV+苹果”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超过九成的市场,归类为“其他”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仅有3.5%,并且在马太效应下,手机市场集中度还在进一步提升。

0uvCbki25vX

吉利牌的手机能不能在一片“血海”中脱颖而出?当前没有结论,但看看老牌前辈艰难前行的步伐,想必手机市场留给李书福的空间也相当有限。

就在前不久,几乎消失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酷派放出豪言,要三年重返手机行业国内第一梯队。但他的回归大作COOL 20却遭到市场无情的嫌弃,某宝官方旗舰店月销仅仅500+。还有老大哥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尽管曾经风光无限,归来时也只是唤起了一点点情怀的支持。

跨界造手机没那么简单

吉利汽车是车企跨界做手机的第一家,但李书福并不是跨界入局手机的第一人。2012年,周鸿祎带领360进军手机领域,并通过与华为、海尔合作、投资入股酷派来实现自己造手机的目的,结果带着酷派一起跟着乐视卷入深渊。

无独有偶,卖家电的格力电器也在董明珠的带领下高调入局。当年,董明珠壮志酬筹放话“我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随后推出多款产品,但无一例外销量都不尽人意。虽然屡战屡败,时至今日董明珠仍然在造手机,但仍然少有人买。

0uvCblHWT6Q

每一个跨界造手机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不得不做”的理由。以搜索起家的360,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PC端的流量和时间被众多智能手机品牌抢走,基于此,360不得不进军手机,以求更好生存。

与360不同的是,格力造手机的动力主要来自同行业的竞争。早在2005年,格力与美的针对行业“一哥”的战争就已开始,而到了2019年,常年“老三”的海尔也超越了格力。一再受到威胁的格力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的道路,首战就是造手机。

当下,吉利的日子过的也很尴尬,虽然吉利汽车早在今年2月就跨入了“千万级阵营”, 但从车型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端。在新能源汽车成为发展主流的当下,吉利新能源却留下了“做得很早,但实力却很拉跨”的印象。

0uvCbpmNqH3

此前,吉利新能源主推的帝豪、几何等诸多品牌,都表现平平。今年,吉利重磅推出全新的纯电新品牌极氪,想要一举超越当下的造车新势力。极氪的面世确实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但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极氪还未交付,就遭遇简配改配置的种种舆论,用户维权接连不断。

此时,李书福高调跨界,会不会重蹈360、格力的覆辙?笔者认为,很有可能。

李书福一出场就已经将自己定位在了高端智能手机的档次,但要想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供应链管理就是第一大难关。高端市场中的三星、苹果已占据大半江山,vivo、OPPO、小米、荣耀都剑指于此,华为也未放弃。彼此都在加紧控制供应链,有谁和舍弃成熟市场去堵李书福的未知呢?

其次,就算吉利能够搞定硬件供应链,软件也会是吉利手机的软肋,毕竟,软件一直都不是汽车厂商的长处。我们看到丰田、大众等传统汽车巨头,虽然他们没有做智能手机,但是在做电动汽车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样也是软件的问题。

此外,手机作为电子消费品,因更新迭代快的特性,需要高周转,与汽车模式完全不相通。造车出生的李书福和吉利未必能更得上手机行业的节奏。

李书福凭什么觉得自己会不一样?

先来说说李书福为什么要造手机。简单来说就是为了从传统车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随着物联网的趋势,智能汽车被视作PC、智能手机后的第三代智能移动终端。吉利的目的是想利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的协同,实现人机交互、车联万物,抢占未来智能终端的技术“高地”。

0uvCbre1jFH

为此,吉利下了一盘大棋。在宣布进军手机的前一天,吉利打造的首个商业化卫星完成下线。按吉利的规划,将利用卫星构建高精时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主要用于车辆导航

此外,吉利还领投了初创公司Volocopter,该公司主要研发飞行汽车,并计划在2023年底前在新加坡推出飞行出租车服务。

李书福造手机或许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未来也有极大的可能走上“买汽车送手机”的营销模式。但试想一下,你会为了一辆车而换一部手机吗?在实际场景中,它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多余的“钥匙”。

买汽车送手机的场景也并不是没有历史。几年前,纳智捷的车机系统也与HTC手机功能达成深度融合,就开展过多次买车送手机的活动。不过,该车型并没有迎来好的发展,曾经定位高端、风靡一时的HTC手机也早已退出中国市场。

主打“车联网”能成为卖点吗?

毫无疑问,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趋势之前仍有大量未能攻克的难题。

其一,汽车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但手机是更加开放的环境,不单要兼容五花八门的APP,而且还对系统的性能和UI交互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想要实现这一技术的短期产业落地并不乐观。

其二,目前做车机协同和万物互联的企业已不占少数,其中除了华为、小米、OPPO这样的科技公司,可以基于原有的手机业务来实现这一点之外,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同样也在这几年对此进行布局。吉利面对的不仅是手机行业的“血海”,也是车联网领域的厮杀。

其三,手机和汽车的真正融合,一定需要打破品牌壁垒。车企和手机等科技企业是否能够“互通往来”共享各自的信息数据?目前来看,各个品牌之间都保持着防守的姿态。

结语

破局的路一定艰难,李书福走的这一步祺是赢是输,还有待时间去验证。或许对于李书福来说,这场冒险值得他全力以赴,毕竟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落后了,而在车机互联的风口上,他还有机会再博一把。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