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追觅科技,尚待完善的智能科技超新星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21年10月末,追觅科技正式官宣已经完成了36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根据公布的消息显示,老股东小米集团、顺为资本等在本轮融资中继续追加投资,新股东则是以华兴新经济基金、CPE源峰领投和碧桂园创投战略投资为代表。在本轮融资完毕后,追觅科技将从技术和产品两个层面发力,力图成长为行业领头企业。

技术层面上,追觅科技会重点围绕高速数字马达和AI算法持续投入。力求在相关专利研发数量和质量上巩固自身的行业优势地位;产品层面上,将会继续探索更多高速马达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实现创始人俞浩供给机器人“心脏”的理想。

然而,在公司顺利融资的情况下,追觅科技的内部经营状况却问题频出。作为2017年成立的初创企业,始终秉持着“不断求索和成长的世界顶级科技企业”的追求确实值得鼓励。这在公司主要创新研究项目:高速马达、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研发成就中可见一斑。

但对于企业而言,技术研发的领先并不代表综合实力的强大。就单从公司的组织结构分析,近1800名员工中,研发人数占比超过70%。其余项目板块的人数总和也只有540人左右,却要负责公司全部的非研发工作。这样的内部人员组织结构失调,注定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巨大隐患。

事实上,由于人事组织结构不合理引发的问题已经开始出现,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追觅的商业规模扩大。

渗透不足,理念推广落后规模

随着人们对于智能感知和导航算法等技术的探索逐渐深入,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扩充。现阶段,以扫地机器人和自动洗地机为代表的智能家电能走入消费者的视野,就是建立在成熟的技术体系之上。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5-2020这五年间,我国清洁类电器市场的规模已经从76亿元增长到2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4%左右。

另一项引人关注的数据是,2021年上半年我国清洁电器的零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0vJt540lSSC

2015-2020年中国清洁电器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数据来自网络)

根据图片上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国内智能清洁电器的市场规模会继续增加,但国内智能清洁家电的渗透率却低得可怜。

以目前知名度最高的扫地机器人为例。该类智能清洁家电的渗透率尚不足5%。放眼全球,平均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7%,是我国的2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显然是复杂的。但一项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相关企业在产品理念上的推广不够。

目前,有三类势力在抢占国内智能清洁家电市场:以科沃斯为代表的传统扫地机器人企业、以追觅科技和石头科技为代表的初创企业和以海尔和美的为代表的传统家电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科技感和设计感上初创企业更具优势。但行业的龙头依旧是科沃斯,占据国内近一半的市场。这对于追觅科技而言应该是一项值得重点商讨的战略经营项目,但从企业高管层的发言中,外界并没有听到追觅科技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意思。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企业内部营销管理方面的缺失。「于见专栏」 认为,这似乎可以解释追觅科技在后续的营销中过度强调“借皮”和“踢馆”两种策略的原因。思维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经营理念和推广策略思维的狭隘。

尽管外界普遍认为追觅和石头科技是整个扫地机器人行业的中坚力量,但眼下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首先,在面对科沃斯这样的老牌企业时,追觅的用户粘性和知名度显然不如前者。所谓的科技感、设计感,要想成为产品的卖点,需要建立在顾客看得见的前提下。这一点并不是靠广告宣发就可以大幅改善的。

其次,在面对美的和海尔这样的传统家电时,追觅落后的就不仅仅是品牌知名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国内相关产品零件供应链、生产线和组装线的全面落后。这对于产品生产而言是极为致命的。

最后,是在产品渗透率方面的整体性落后。以小米的市场渗透策略为例。科技类初创企业,在面对具有品牌效应的竞争对手时,最高级的竞争手段应该是建立起产品文化氛围。将企业自身的文化传递给社会,进而推动产品销量;再以销量做基础,进一步补给和完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

「于见专栏」 认为,现阶段追觅科技应该讨论的一个话题是:创始人的个人理想和企业的文化建设有密切联系,但并不完全代表产品的推广理念也是如此。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追觅更应该立足W10、V11等产品的市场推广设置营销议题。

借皮营销,有勇有为却无策略

追觅科技在行业内一直被视为是含着“技术”和“创新”金汤匙出生的企业。其前身是清华大学的“天空工场”学生组织,在上海正式成立公司后,大多数研发人员都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

这些学习的佼佼者必然对技术有极大的话语权,但问题也就在这里。管理团队过于年轻化,很容易走进“理想化管理”的实践误区,更容易陷入“好高骛远”和“心绪浮躁”的陷阱。

占据市场是要用实力说话的,而这里的实力指的是综合实力。包括战略眼光、核心技术、行业经验和风向嗅觉等。

然而,追觅科技在市场营销上的表现颇具“匹夫之勇”。在公司成立初期,自身的市场定位就设置在高端清洁家电领域。在品牌知名度、用户粘性和专业认可都缺失的情况下,就冒险直接冲击在营销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戴森。

与其他一众国产品牌一样,都是惨败收场。这对追觅科技而言是一场打击,原本应该痛定思痛,从品牌经营的市场推广基础着手研究,但追觅的表现却显得急功近利。

营销挫败后,是资本对追觅科技这种冒失行为的不满。然而,追觅的应对策略则是直接“抱大腿”。给外界的印象则是:年轻人过于自负,太执着于打破资本市场规则。

2017年,正式成为小米生态链的一部分,借助小米的名气吸引了大量消费者。首发产品V9吸尘器仅用不到一周时间便众筹1000万。

但是,这样的借皮营销对初创企业而言是极为危险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追觅在消费者心中都是小米的子公司。这对于独立品牌的发展而言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在小米集团手持重股的情况下,更容易成为小米的附属品。

可能追觅的管理层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之后的营销中进行了战略调整:强借第二张皮。这一次,追觅的营销策略则是有了“踢馆”行业龙头的既视感。

在有品直播众筹中,追觅用自己的V9吸尘器直接挑战戴森的V10吸尘器。通过“乒乓球拔河”的吸力对抗击败戴森,再用巨大的价格差进一步刺激观众,完成了当晚的“封神”一战。

在收获了大量粉丝和订单后,2020年5月10日追觅科技再次“手撕”戴森。将自家新品V11 Dream eTime 与戴森的V11相比较。在高速电机性能参数一致的情况下,以价格战再次取胜。

0vJt3wesmcU

追觅与戴森产品性能对比视频截图

由此可见,追觅的营销团队和管理层显然更偏向于年轻人的“对抗”与“冒险”决策,缺少了些商业策划应有的稳重。尽管在科技实力上有极大的优势,在撕下品牌外衣的同时展现了科技创新能力。

但在据「于见专栏」 观察,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弊端:一是拉开了行业价格战的序幕,很容易让单一性能测试进入到价格拉锯状态,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限制了自家品牌层级的提升;二是带偏了大众的产品评判标准,使得行业创新研发的方向会走向极端。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第二个弊端对追觅科技的负面影响已经出现了。

踢馆标杆,外强中干栽了口碑

当消费者在评价一件商品的好坏时,其评价标准必然是多元的。这就好比是火箭发射工程中,尽管有众多的先进技术已经被研发出来,但世界各国的航天火箭在过去十年间并没有发生革命性改变。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

同理,在智能清洁家电领域,并不是科技实力够强、核心技术参数够高,产品就一定会受消费者青睐。其他因素,如产品外观的人性化设计、操作界面的简洁性、操作流程的便捷性甚至是产品的日常存放问题都是要重点考虑的生产指标。

遗憾的是,尽管在吸力和价格上战胜了戴森,但追觅的差评率却远高于戴森。而消费者对追觅产品的吐槽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点,而是涵盖了几乎全部产品设计工作范围。

0vJt3wzHt8U

消费者对追觅产品差评截图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众多差评中甚至多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这使得电商平台上追觅的评价分数一直下降。尤其是质量问题的出现,使得众多有意购买者都选择继续观察或直接回避。

结语

总结来说,追觅科技的出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我国智能家电的研发空白。但是过于集中化的人事组织架构,使得追觅科技除研发外到处是槽点。对自身行业整体发展的反思不足、营销战略缺乏稳重和市场根基以及设计缺陷和质量检测问题等,都是追觅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并加以改良的关键部分。

企业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必须要建立起扎实的受众基础。引导消费者意愿的,是贴合了消费者需求的设计,而不仅仅是创始人的个人理想。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