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随着21世纪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小到与朋友的交流,大到生活记录或工作处理。可以说,没有手机的生活是不正常的。
作为大众化的电子产品,手机的正常运行当然离不开“电”。然而在现实中,移动电源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产品。手机厂商改进了电池的续航时间,但电池问题仍然长期困扰着手机用户。充电宝的诞生,可以彻底解决这个紧迫的问题,及时搭上共享经济的浪潮,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用户规模来看,2017年-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0.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2.9亿人,但增长速度却在明显放缓,年增长率从104.9%降到56.3%,再降到15.6%。虽然各玩家已经开始向三四线城市布局,但下沉市场的培育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可以说,共享充电宝自诞生就受到了足够的关注,成为了共享经济的新风口。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好用就是宝
杨孟,37岁,浙江。
杨孟是当地一家充电宝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十五年前从某985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他加入科技公司,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由于杨孟工作成绩优秀,他还获得了丰厚的奖金。
当问到为什么后来想到做充电宝,杨孟笑着说,这源于他在美国修电脑的经历。
在国外那段时间,杨孟想给自己的电脑换电池。他在网站上搜索了所有相关产品,发现有两个品类排名比较靠前:一种是原装电池,价格高达70美元;另一个是名牌电池,仅仅10美元,但评价非常低。
杨孟看到这种现象,心里便想制作一款质量好、价格也便宜的电池。带着这个初衷,杨孟回国成立了一家公司。最初,杨孟在国内寻找电池和移动电源供应商,然后打上自己品牌,在各大网站上销售。由于质优价廉,也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
随着智能手机的升级,不可拆卸电池已经成为手机的标配。由于手机电池不可拆卸,电池的使用率开始上升,移动电源成为热门。但毕竟是程序员,对移动电源开发一窍不通,所以在做决定之前,杨孟收集了用户对不同价格区间和移动电源类型的评论。经过一个月的筛选和分析,他找到了市场需求。
当时市场上的充电器只提供一个充电口,但消费者想要一款低成本的多插头移动电源,可以同时充满多个设备。知道了这个关键信息,杨孟决定动手。他立即召集了三位在国外工作的中国同事,分析了数百个移动电源,咨询了该领域的专家,并开始制作移动电源。最后,杨孟团队成功开发出第一款多端口USB充电器。当时同类充电宝的价格为120元,但自主研发的产品价格仅为同类型充电宝的二分之一。
这款移动电源非常受欢迎,第一个月就卖出了数千台,杨孟的移动电源因此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时手机厂商都有各自的充电规格,不能互相充电。由杨孟团队开发的充电宝,采用全新充电技术,打造兼容多种电子设备的充电端口。因此,对于市面上的手机,可以完全兼容多款品牌的手机。
上架不到半年,公司的移动电源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当然,不能为取得一些成就松懈,这是杨孟一直记得的事情。随后,杨孟观察到当时市面上的充电宝一般都比较大,很多女性的小包放不下笨重的充电宝,这给她们带来了很多问题。
针对这一需求,杨孟再次集结团队,推出一款手掌大小的迷你移动电源。移动电源一经推出,立即成为当下“网红”产品,销量暴增。迷你充电宝不仅方便了女性客户,更吸引了不少男性消费者,毕竟不占空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方便。
对于长久经营的秘密,杨孟表示,高利润增长的核心是技术进步。在创新研发费上,杨孟的投入一点都不吝啬,虽然过往的成绩喜人,但他清楚如果想要持续的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必须的。
公司研发投入和销量一样急剧增长,公司超过一半的研发人员都选择了行业的老员工,因此杨孟的公司技术迭代速度很快,基本平均每三个月都会发布新品。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大家印象里最好的产品基本上都不是国产,但在移动电源领域,情况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完整的国产品牌,杨孟家的充电宝牢牢把握住国内市场。
共享充电宝才是大势所趋
李春风,28岁,上海。
上海某家国际商城附近,一些经常借用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表示,共享电源使用频率很高。附近一家珠宝公司工作的女员工说,如果她出门手机没电了,她会直接去街边小店租共享充电宝。
李春风,就是这家小店的店长。原本以为在这种地方开个小店会有很多客流量,然而自己的小店铺根本比不上国际商城的大超市。惨淡的经营状况让她根本干不下去,然而机缘巧合下她又燃起了希望。
小李去朋友家的小店做客的时候,发现朋友的收银台上面摆着一个小机器,随即问起朋友是改卖充电宝了吗?朋友摆摆手说:“不是,这是拿去借的,借一小时一块钱。”李春风瞪大眼睛,这么便宜,会不会亏啊?
朋友吸一口烟,缓缓道:“会亏损吗?应该不大可能。至少现在借共享充电宝的人很多。”李春风思索良久,回去之后也搞了一批共享充电宝,放在自己的小店铺里。果然,刚放出来没一会,就有两个年轻人上来询问了,好家伙一次性借了一天,还借走了两个。这也让小李纳闷,不是兜里应该常备充电宝吗?
虽然生意“开门红”,然而在之后的一星期里,小李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要么是电柜里的充电宝被借用了,要么就是借后不能就近归还。
其实这也不是小李的疑问,不少借共享充电宝的商铺都面临这个问题。在离小李店铺几公里外的一个“共享充电宝集中地”里,看到几乎每两个商家都有一个共享充电宝柜。大多数商铺表示,最近他们在“分账”方面感觉有点慢。
“有段时间提现很困难,不过现在还好。我每个月都按时给钱。”一位商人说。去年底到今年年初,共享充电宝出现了提现困难等问题,但下半年略有缓解。
几家充电宝品牌的负责人与商家表示,他们自己的项目运行正常,有的品牌实现了收支平衡,有的声称已经实现了整体盈利。因此,几家大品牌充电宝公司强调,与商家签订的原有利润分成比例不变,退出也将尽可能及时归还。
“你看,我的共享充电宝每个月有二百来块的利润,这些品牌会赚更多的收入。”有朋友透露,光是一条街就有上百个柜子放在店里,而且每个月总会有数千万客流量借走充电宝,其中的利润不言而喻。
李春风表示,自己并不指望充电宝这东西能赚钱,只是为了吸引路人到店里来,算是一种引流。看到各家店租共享充电宝,生意是真不错,每一天都有人上门,而且柜台上还可以打广告,这样子就有平台赚钱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移动电源行业的一般利润分成情况为运营商和平台门店各自占两到三成,投资方占一半,当然不同地方也有一些差别。在普通消费者和商家眼中,如今的共享充电宝平台已经开始盈利。
对于目前充电宝租赁价格上涨的现象,大多数人认为,平台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后,准备通过涨价开始“收割”——也就是快速赚回之前的补贴。共享充电宝不仅带来的群众的便利,更加是一种客流的引导,在未来应该会是一种常态。
结语
「于见专栏」认为,近年来,中国智能手机锂电池的技术发展一直发展缓慢,导致智能手机的电池寿命并无大幅延长。因此,电池能源密度的增长速度大大滞后于智能手机的耗电增长速度,降低了电池有效使用时长,直接带动了便捷式移动充电的需求,推动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
目前共享充电宝平台和代理商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只能铺天盖地的铺垫,造成资源的浪费。同一个商圈,有的地区充电宝供不应求,有的地区无人问津。归根结底还是要“劫富济贫”,通过提价来平衡各地区充电柜的收支。
提价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虽然很多人都养成了外出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习惯,如果价格提升过于离谱,还是会失去大量的顾客。因此,因地制宜安排共享充电宝的安置才是最佳选择,才能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