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IoT行业独角兽Aqara绿米,能否颠覆全屋智能?

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XL

“说易行难”的主动化全屋智能

多年前智能家居就被冠以“风口”之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风的风力也在不断增强。如今的智能家居市场,可谓是富矿满满。

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Q2)》,今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总出货量约为1亿台,预计到2025年总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可观的市场规模和增长空间让资本热钱不断涌入,今年来已发生数十起融资事件。而从投资人看重的PE估值来看,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普遍远高于沪深300的估值水平,获得资本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1.png

这个万亿大市场中涌动着无数的创造者,甚至说已经陷入混战也不为过。行业内的几大企业,小米已将全屋智能列为核心战略,要围绕生态链硬件产品打造一个智能家居的小米帝国;百度试图以智能音箱这一单品来抢占“中枢”高地;海尔主要依靠的是其硬件产品和线下渠道的深厚沉淀;华为基于鸿蒙系统推进全屋智能,暂时还是追赶者的角色,但4月初甩出过一套99999元起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被视作其在AIoT赛道上的一次迅猛发力。

今天主要讲的绿米Aqara也是头部队伍的一员。10月底,绿米宣布完成10亿元C轮融资,这是今年业内最大的一笔融资之一。由此引发的讨论联系绿米的路线与前景,十分值得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发展,国内智能家居渡过了自动化、单品智能化、物联网+家居场景三个阶段,进入了全屋智能探索期。借助AIoT、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智能终端的AI能力逐渐提升,全屋智能的主动智能趋势崭露头角,也成为包括绿米在内的大厂目标。

深创投投资人马学美评论称:智能家居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Aqara属于在全屋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是未来智能家居赛道中的主流,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全屋智能主动智能状态。

这一评价绿米是否当得起?全屋智能主动智能状态的愿景它能实现吗?或者再从根本上去问:理想中的全屋智能主动智能状态是什么样子、要跨越哪些难点?

从定义的层面去看,大量传感器的应用会把设备运行及周边环境数据搜集得更加清楚,而传感器抓取用户行为习惯后,会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该用户行为模式,实现场景智能感知,去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潜需求是什么,从而更加主动找到需求、并提供服务。

比如说你习惯早晨7:30起床,不需要你设置时间,全屋智能就会自动帮你在7:30把窗帘拉开。它了解你下一步需要什么,这就是主动智能。再换个比方,它就像电影《钢铁侠》中的AI管家贾维斯——主动、无感、准确,像一位追随多年的仆人一样了解你的喜好。

不夸张的说,它将重新定义人机交互规则。但无论对于绿米还是其他竞赛者来讲,需要跨越的都是一道不低的技术门槛。

例如统一的平台及标准。主动智能服务的故事Google Home等智能家居平台都讲过,但想要实现,离不开全套产品组合,毕竟决定用户最终体验的是具体的产品及它们共同组成的解决方案。全屋智能要求智能家居中的所有产品运行在统一的平台上、遵循统一的标准,这就意味着要在进一步升级智能化单品的基础上,实现跨产品、跨品类的互动,这已经是横在绿米们面前的一条大河。喊着主动智能口号的厂家不少,但在线下真正能对用户此方面需求进行响应的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时候消费者能得到的答案就只是“技术还不成熟”。

此外,全屋智能市场正在迎来一个新的竞争环境,对绿米们来说既是难题,也是机遇。首先,如今5G、IoT、大数据等新技术迎来大爆发,但基本还停留在“让连接更快更稳定”的阶段,但真正的智能家居应是一个系统级别的。智能家居发展到现在,很多品牌还在硬件设备的体验和性能上去竞争,实际上市场已经进入了终端、云端都要去竞争的新阶段。因为作为趋势的主动智能是以数据、以云端的能力作为基础的,所以全屋智能的下一个竞争焦点,在云端。

其次,包括云端技术、AI技术、新传感器的大量应用,一方面能便捷收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另外一方面相关成本越来越被厂家和消费者去接受,这可以让这些技术在业务端的落地性大大地提高。也正因如此,这些技术得以被业内头部企业们广泛率先使用。但如果想要大量的部署与应用,还是要有十足的技术稳定性要求的,这方面也会成为竞争的要点。

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行业应用给实现主动智能提供了条件,但要以AI智能算法以及大量的终端用户数据采集为前提,才能有逐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上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绿米在这条路上的故事只能说才刚刚开始。

绿米联创的护城河

说绿米联创就是赛道上走的最快的选手之一,这一论断也是有数据支撑的——绿米旗下品牌Aqara的智能开关全球激活量超300万、绿米联创门锁年出货量突破百万台;自探索线下全屋智能定制服务以来,已落地600多家智能家居体验馆, 覆盖国内490+城市和地区。除此之外,绿米拥有500以上的SKU,业内自研产品数量排名第一,手握850多项专利申请。

关于如何实现全屋智能主动智能,与竞争者相比,绿米交出的答卷概括起来有个最大的区分点:先人一步的优势。

绿米作为最早一批入局智能家居的企业之一,在同行还在做单品的时候,它已完成了从打造爆款单品到全屋智能全场景的布局;在同行还在思考全屋智能如何落地时,它已经完成了线上单品爆品和线下全屋智能4S店双引擎模式的探索,并首个在行业发声“去入口论”。

众所周知,行业内围绕中心入口的战争混乱而分散,有的执着于以智能手机为家庭入口,有的选择智能音箱,还有的直接出了智能面板。但绿米很早就给出了答案:智能家庭场景应该是分布式而非中心式的,入口的故事限制了用户交互习惯,一切企图捆绑用户的入口行为将被用户抛弃。

5月25日,绿米Aqara召开了品牌创立以来的首场发布会。这场发布会亮点迭出,有新的升级“P系列传感器”,这一新传感器的续航时间为五年,是行业水平的5-10倍;还宣布将应运毫米波雷达,用于判断室内人的离家状况,甚至于老人跌倒、婴儿尿湿等场景——这些都围绕着一个理念:全屋智能还需要提供个性化、贴心的用户体验。

这一理念的先人一步与贯彻执行是绿米在全屋智能方面构筑的重要护城河。用绿米创始人游延筠的话来讲,Aqara想要做的全屋主动智能状态,是要实现千人千面的全屋智能体验。

2.png

绿米还是国内最早具备规模化提供全屋智能一站式无线解决方案能力的公司之一。其产品覆盖温度、湿度、大气压、人体、门窗、水浸、心率、呼吸率、体动数等各类传感器,以及智能开关、插座、窗帘电机、空调控制器等各类智能控制器。此外绿米拥有200多款设备接入了Apple HomeKit,20多款产品入驻Apple Store商店,是目前国内接入HomeKit产品矩阵中数量最多、体验场景最完整的品牌。

当然必不可少的,是绿米拥有的强大技术基因支撑。Aqara目前有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App研发、云平台研发等。强大的底层算法及应用层软件(涵盖物联平台PasS、行业应用SaaS系统、Aqara Home app及各类小程序工具)、出色硬件技术实力,让个性化智慧家庭管理、全屋智能主动智能状态有了想象的可能。

3.png

近日Aqara宣布将支持Matter协议,这一协议旨在帮助简化消IoT设备之间的通信,意味着绿米智能家居产品以后能与全球支持Matter的设备互联互通,这也与其“无感”式全屋智能的努力方向相吻合。目前Matter协议涉及到包括亚马逊、苹果、谷歌在内的200多家公司,Aqara加入,可以借鉴国外智能家居市场的成熟经验,反馈到自身的后续经营。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个好处以外,绿米可能更希望借机找到解决困扰自身更好发展问题的方法,这也引出了下一个话题:绿米作为领先者也没能避免的两大难处。

小米的“烙印”与B端破局

绿米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在于早期受惠于小米支持,但随着时间推移,与小米的互相关联也在影响绿米自己的自主性。

早在5月发布会的时候,绿米联创CEO游延筠就表示过:“‘非’常看中与小米的关系,感恩小米。”但正如华米和云米等已上市的生态链企业在招股书中提到的:小米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和分销渠道。我们与小米的关系出现任何恶化,或小米可穿戴产品销售发生任何减少,都可能会对我们的经营结果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也有所布局。Aqara主推中高端市场,与小米主打性价比的路数不同,但Aqara毕竟出身米链,同样支持米家平台,一定程度上与小米形成了竞合关系。

《智能相对论》认为这对用户而言是好事,毕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对绿米来讲,体量上难以与小米相提并论,后者在议价能力方面也更具优势,而且小米一直强调硬件利润不超5%,所以小米一直在成本及价格方面都有优势,所以Aqara只有在质感、功能等方面努力才能形成差异化。

加入Matter协议,也许就是绿米差异化,拓展新市场的尝试。既能兼容更多生态、服务更大的人群以增加营收,又避免了与小米直接交锋,但实际效果如何尚未可知。

绿米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其渠道在C端具备一定特色,但在B端还没有很大的优势。

以欧瑞博为例,目前已成为多家百强地产集团的家居独家战略采购供应商。早前欧瑞博在获客渠道上主要采取的是2B2C方式,即通过地产公司、家装设计公司和集成商等触达目标客户,完成产品落地,这种方式也让它在B端速度进展更快。

对于服务B端的工程商,绿米或许可以复用其对C端服务商体系的构建经验、培训经验沉淀与部分工具化系统基础。但不可否认,由于定位差异,公司品牌和渠道将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另起炉灶”,这绿米来说是一项挑战。

除了出身与定位造成的两项掣肘之处,绿米同样面临一个全行业的“通病”——智能家居纷纷扰扰这么多年过去了,消费者需求在不断提升,产品也在不断升级,在很多城市的智能家居体验店,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全屋智能解放双手的幸福、看到厂商曾经描绘的理想家庭场景。但反应到市场上,消费者却仍旧是“观望有余,定制不足”,也就是说这中间出现了某种断层。

游延筠提及,“对于如何将‘智装’真正的普及落地,其实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程,现阶段对于智能家居行业面临着六大难题:安装难、配置难、使用难,维护难、拓展难,推广难。”

智能家居需求与现实的割裂

在智能家居体验店能感受到厂商描绘的美好场景,但与现实违和的是体验虽然升级了,全屋智能在消费市场并没有翻起多大的浪花,调研的可观数据与骨感的现实相比还是有些割裂。

《智能相对论》认为究其原因,有市场教育的不充分,也有成本高企下的“劝退”。美好的体验都不便宜,绿米Aqara一直以来都是坚定地Zigbee派,缺点就是让渡了一部分的成本优势。

此外,智能技术和场景一直在迭代更新,定制化的全屋智能系统却较为封闭,引入新的智能单品以及后续的其他系统较为困难。

但最重要的,个性化、整体感的智能化体验有限。智能家居的行业生态还是以各自为林、封山为王的局面为主,用户喜欢的一些智能单品会因通信协议等限制无法联接,跨品牌以及一些交互会有割裂的体验。全屋智能所描绘理想场景更多的是一个个单品鸡肋的堆砌,更不用提主动智能了。

天眼查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15.6万家智能家居相关企业,但小米、美的、海尔三家占有不到4成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该市场仍处于分散状态,并没有某一家企业达到垄断地位。

4.png

各自占山为王的后果之一就是对全屋智能中心入口路线的争夺。上文也提到过,厂商们在入口处就开始了分裂割据的状态,开始流量的争夺,因为就抢占入口意味着抢占先机。单品的胜利意味着后续可以通过与用户的深度绑定,来带动周边硬件的增长。

《智能相对论》认为无论是引入了中控屏幕的中心入口、还是引入了PLC网络,这些改变虽然丰富了全屋智能生态的体验,但根源上的标准与通信协议等仍然各自割裂。所以它们并不能解决封闭生态的利益循环链条,只能加速小家居厂商的入圈站队。

市场分析认为,真正的智能家居是从系统、硬件、软件到内容、服务、平台的系统集成,但目前的行业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尤其操作系统上仍是接近空白,只有华为等个别头部研发。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智能家居并不是一个短期风口,在技术赋能下,其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并且给行业上下游都带来大量的市场份额,甚至说2021年的智能家居市场,会上演一波上市潮也不为过。

但不论在哪里上市,都需要讲增长故事或者利润故事,前者让大家相信自身的潜力,后者是证明自身的赚钱能力。目前智能家居行业格局未定,不论是产品研发、渠道建设还是品牌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外从消费端,智能家居还远未普及,不少公司的策略是尽量将价格定在并不高昂的区间内,把市场做大。

从上面的角度来看,绿米要是上市,更适合的也许是讲增长故事——通过扩展C端用户,进一步扩大B端市场,乃至拓展至海外。虽然距离绿米锚定的全屋主动智能状态还有很多难点要攻克,但作为占据先发的“独角兽”,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参考资料:

《2021全屋智能为何依然进展缓慢?》,脑极体

《抓住第一拨小米流量红利,年营收已破10亿,「绿米联创」如何讲好全屋智能故事?》,真梓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