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卖房筹钱也要保住公司,我在《我要投资3》看到了最真实的创业者!

文|螳螂观察

作者|图霖

新年还没到,部分打工人已经在提前“过冬”了。

近日,阿里、爱奇艺等大厂裁员的新闻接连冲上热搜。不少以为捧着“大厂铁饭碗”的打工人,突然就丢了工作。在靠近年关这个急需用钱的关键时刻,他们不得不顶着寒风出门,颤着腿重新找工作。

而除了重新就业,“创业”也成了不少失业者的选择方向。

最近几年,国内的创业市场的确“活跃”起来了。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新注册市场主体2377万个。截至2020年5月底,全国注册市场主体1.29亿个,较2019年增长4.7%。

只是,创业真的比就业更好吗?看完近期开播的《我要投资》第三季,或许你就有答案了。

一、辞职创业,最不靠谱?

和被裁后再出发的创业者相比,那些主动“抛弃”稳定工作的创业者,往往更需要勇气。

《我要投资》第三季里,就不缺这样的创业者。

长沙东玛克信息有限公司创始人罗新吾,原本拥有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因为对创业一直抱有较大兴趣,1993年曾停工停职专门出去创业了三年。但无奈,最后因并未收获太大成果,而被组织召回。此次上节目的这个项目,已经是他“二次创业”的成果了。

不得不说,在即将退休的年纪,罗总对创业的热情属实是值得年轻一辈学习的。

同样归属“辞职创业”阵营的,还有南京苗米科技的创始人苏瀚。苏总原本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科研工作者,38岁的时候,才终于下定决心,想自己创业试试。

但创业成功何其困难?从就业者到创业者的身份转换背后,可谓布满荆棘,远非创业者靠一腔热情就能战胜的。

苏瀚就在节目中坦言,从事科研工作的时候,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但出来创业以后,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创业的这几年里,他要学习商业规则,要研究产品的转化,还要不停地找人、找钱、找方向……总之,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

而在现场几位资深的投资人看来,创业者们最常踩的雷便是“热情够了但眼光不够”。

譬如“智能扩音器”项目。与课堂上常见的小蜜蜂相比,它实现了智能降噪且声音更清晰,确实能为讲课的教师们带去更大便利。站在普通人视角,它称得上是个充满爱心的好项目。

但站在投资人视角,结果就不一样了。

基石资本的女投资人黄依群,在看完项目后直言:“实不相瞒,我们三年前,在中科院,它已经用到战斗机的降噪。”她甚至颇为“犀利”地指出,创业者热爱自己的事业是好的,但同时也需要把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

另一个咖啡创业项目亦是如此,由于品牌力不足,熊猫资本投资人李论直接给出了0分。

消费品牌创业,品牌力和渠道力尤为重要。李论认为,这个项目犯了绝大多数咖啡品牌创业公司的通病,就是没有拿出足够有差异化的产品。至于渠道能力上,该项目创始人也仅介绍了抖音直播,并不具备说服力。

另外,各大突发性社会危机,也是创业者们在创业路上难以绕开的“生存考验”,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节目中,湖南易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易跃能就表示,疫情期间,她把家里房子卖掉以后,和剩下三位股东筹资了500万,才终于“保住”了公司。

可以肯定的是,仅靠辞职创业的勇气和一腔创业热情,很难支撑创业者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夫妻创业,全都是坑?

既然一个人创业风险太大,那两个人一起,结果会更好吗?

作为创业市场最常见的组合,“夫妻创业”成了新一期《我要投资》第三季里的一大亮点。

湖南兰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余莉,在项目介绍结束以后,主动向在场筑梦师和观众表示,她和先生此前都是军人,受当医生的家人影响,2018年,他俩双双脱下军装,踏上了创业的道路。现在,她是公司的大股东,她的先生则负责公司的产品和技术。

夫妻创业,显然和辞职创业同样具有话题点。余莉刚说完,主持人刘烨就提问了:关于夫妻创业且共同持股,投资人究竟是怎么看的?

熊猫资本李论最先表示,他曾经很介意夫妻创业,但现在的态度有所缓和。他觉得,只要双方在股权等方面以协议约定好,就是没有问题的。

导师王浩则是直接谈到了业内有名的“土豆条款”。在他看来,夫妻共同创业,在感情稳定的阶段没有问题,但一旦出现离婚等情况,涉及财产纠葛的时候,事情就麻烦了。

“土豆条款”一词,最初源自上海PE(私募)业界人士朱威廉的一条微博:“听说最近不少PE试图在SA(股东协议)中增加条款,要求他们所投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结婚或者离婚必须经过董事会,尤其是优先股股东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土豆网首席执行官王微在看到该微博后,主动调侃:“前有新浪结构,后有土豆条款,大伙儿一起努力,公司治理史上,留个名”。而王微,便是这一新词诞生背后的当事人。

2005年,王微个人出资100万创立了土豆网。彼时恰逢视频网站“爆发期”,土豆网先后经过了五轮融资过。这个过程中,王微股权不断被稀释,到2010年3月,他持股比例只剩下13.4%了。

当然,这是企业成长必经之路,并无不妥。矛盾点在于,王微的前妻杨蕾突然在2010年11月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此前,法院对两人进行的是调解离婚,并未对夫妻共同财产做完全分割。

起诉一出,法院按流程保全冻结了王微所持的土豆网的主要股份,直接给当时土豆网的IPO按下“暂停键”。也正是因此,土豆错失了上市最佳时机,市值大缩水,最后不得不“卖身”老对手优酷。

此次事件过后,“土豆条款”一词走红,投资界对于夫妻共同创业的项目,也多了新的考量标准。王浩在节目中指出,大部分投资人,还是比较在意这一点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投资人不欢迎夫妻创业。基石资本女投资人黄依群就表示,她只对一种形式的夫妻创业比较介意,那就是对夫妻双方有一人在公司管理财务或者人事。

在她看来,人事部分如果只是夫妻双方中一人在管的话,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财务部分亦是同理,因为公司最终是需要对整个董事会负责的。但对于夫妻双方都管技术,或者是像余莉这种,一个人管技术,一个管市场的这种形式,她并不会特别介意。

综合前述观点,对于夫妻创业,投资人们并非不支持,只是他们希望,夫妻双方能在创业初期就做好包括权责、财产等各项条款的清晰划分,尽量减少感情生变带来的后续纠纷。

其实,市场并不缺“合作愉快”的创业夫妻档,SOHO中国的潘石屹和张欣就是典型例子。

《环球企业家》杂志曾在报道中如此描述,张欣和潘石屹的角色分工明确,妻子负责设计,而丈夫掌管销售、推广和政府关系。多年以来,常常是张欣雕琢出一个概念,潘石屹来销售它;她喜好前卫,他将其成功推入市场。

如此看来,投资人口中“分工明确更有利于夫妻创业”的观点也就不无道理了。

三、让创投综艺更“接地气”,合适吗?

晦涩难懂的创投知识、看起来就“生人勿近”的投资大佬,是很多人对创投综艺的“第一印象”。所以,从此前最“出圈”的《赢在中国》开始,创投类综艺就一直致力于“甩掉”这些刻板印象。

而《我要投资》系列节目,和其他同类节目相比,又更“接地气”了一点,让那些平时不懂创投、不懂投资的普通观众,也能跟着“共鸣”。

在这个节目里,你能看到口音极重的创始人,在明知普通话不标准的情况下,依然“激情演讲”,也能看到满脑子创投干货的筑梦师,一改往日的严肃形象,主动抛出一个又一个“冷幽默”的段子,将现场氛围烘托得恰到好处。

实际上,关于创投综艺到底是不是该“接地气”,其实是存在争议的。《螳螂观察》在采访参加节目的投资团队的时候,某位投资人就表示,他仍旧希望创投综艺保留“高大上”的元素,因为投资本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但这显然不是《我要投资》系列节目的初衷。

从2019年的第一季到今年的第三季,《我要投资》一直初心未改,将“正经”与“活泼”结合,致力于让更多普通观众也能了解、看懂投资这件事。

如前所述,本季节目在过去两季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创始人,并且通过主持人之口,问出了观众更感兴趣的,投资人对于不同类型创业者的看法。在这一点上,《我要投资》第三季也算是实现了超越自身的小突破。

更值得肯定的是,《我要投资》的主办方长沙高新区,始终将“通过节目培养出一批上市公司”摆在首位。在《我要投资》前两季,挺进决赛的项目大部分都完成了一线创投机构参与的融资。从这个角度看,《我要投资》堪称创投类综艺里的一股清流了。

总之,相比纯粹为了点击率和流量的“剧本式综艺”,《我要投资》第三季可谓做到了“专业、真实、娱乐”三者皆具。在综艺质量良莠不齐的今天,这样的良心国综,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