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舆论是无冕之王。细数近年因为舆论而坍塌的企业、个人不在少数。而曾经光鲜的民族品牌联想,也因为近几年时间内,屡次身卷舆论战场,而有摇摇欲坠的坍塌之势。
实际上,早在2018年,一个“5G标准投票事件”,就把联想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彼时,互联网上关于这样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众说纷纭,甚至有网友痛骂联想丢掉民族大义,投靠美帝主义。
尽管也有媒体人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造谣嫌疑,更有断章取义的意味。但是自那以后,外界对于联想的质疑,就不绝于耳。去年11月,因为知名社会评论家司马南连发7条视频,揭露联想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大幅减持联想股票、金额高达数亿等诸多“内幕”,而让联想再一次陷入舆论的漩涡。
甚至因为杨元庆连续多日减持、套现超过3亿元的事件,更是引发外界的诸多猜测,更多的声音集中在,联想集团是否真的到了濒临暴雷之时、临近穷途末路之地?
杨元庆大幅减持,司马南剑之所指
近日,网络上对联想的争议之声很大,起因是根据联想集团公告,杨元庆在1月4日-7日连续4天卖出联想股票,累计卖出4174.93万股。按照套现期间联想的股价,如以9.00港元/股计算,杨元庆累计套现3.7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05亿元)。据了解,套现后杨元庆仍持有11.55亿股股票,约占联想集团的9.59%。
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掌门人,杨元庆的接连减持,显然不会逃过大众的眼睛。因此,此前几番爆料的司马南也第一个站出来,对这背后释放的信号予以深度解读,言语中大有提醒广大投资者,谨防联想成为“恒大”第二的意味。
据了解,此前司马南怒怼联想,综合起来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出人意料的是,其有理有据的质疑,获得了网友“一边倒”的支持,而且并没有得到联想的正面回应。司马南通过公开展示的数据,对联想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虽然被一些联想支持者称之为是“炒剩饭”、毫无新意。但是仔细推敲,却不无道理。
据了解,其质疑之一是,联想改制过程中,涉嫌国资流失、无形资产过高。而且,如今的联想已经资不抵债。而司马南的佐证依据是,联想在拖欠供应商上千亿的货款同时,却不像恒大有地产、地块等实业资产抵债。
据了解,联想最开始是中科院100%持股的国有企业,现在占股还没有杨元庆一个人的股份多。利用各种资本手段,把联想的股份、分红、利润流入到其他股东囊中。
而且,据联想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其流动负债为1798.67亿元,四舍五入1800亿元,据了解,其负债率高达90%,主要是因为拖欠供应商货款所致。因此,外界最大的质疑之声在于,联想除了它正在打折扣的品牌商誉价值,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壳。
司马南的质疑之二是,联想的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中,外国人占比超过一半,因此极有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联想过去一直以民族科技企业自居,但是其核心技术却虚无缥缈,这通过其公布的财报中,技术研发层面的投入就可以窥见一斑。
根据数据显示,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占比为9%,而对比联想2019财年、2020财年和2021财年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8%、2.63%和2.39%,这样的研发费投入甚至不及科创板的平均水平,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何联想最终无缘科创板了。
司马南更加尖锐的观点是,联想除了负债累累外,还给高管发天价薪酬。例如,根据联想招股书内容显示,公司研发费用主要为职工薪酬费用,而三个财年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65.93%、62.47%和60.65%,这样计算下来也就是说,三个财年职工薪酬占比达到了63.45%、59.84%和58.26%。一家公司光发薪酬支出就超过一半,其科技含量有多高,也可见一斑了。
另外,司马南直指联想并非高科技企业,其创始人团队也并非什么企业家。而是借助金融、资本等投机“吸血”的资本家。其理由也令人难以反驳,那就是联想手握“六张小贷牌照”,玩“断头贷”、“暴力催收”等。对此司马南甚至在自媒体上用“资本的贪婪”来形容联想集团。
鉴于司马南爆料引发全网热议后,联想却迟迟未作官方回应。广大网友也都力挺司马南,认为司马南剑之所指,并非空穴来风。不过,业内对于早年联想耗费巨资控股翼龙贷,确实颇有微词。仅仅其年报中对翼龙贷等P2P平台的真实经营情况只字不提,就足以令人生疑。
显而易见,国内P2P平台暴雷时有发生,联想控股这类平台的风险也不言而喻。因此,当也有网友表示司马南为了个人流量而哗众取宠之时,也有人提醒联想的投资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事情的真相。毫无疑问,在巨大的负债之下,缺少实际资产的联想确实像是没有根基的大厦,在舆论的漩涡中摇摇欲坠。
冲击科创板折戟,真相浮出水面
9月30日,联想集团在筹划9个月之后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招股说明书,但仅仅过了一个国庆假期,10月8日,上交所科创板官网就发布了一则公告,称“联想集团和其保荐人分别提交了申请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的文件,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其的上市审核。”
至此,联想在科创板“一日游”之后,也创下了终止上市的最快记录。很显然,联想主动打退堂鼓,或许是出于舆论压力。要知道,此前一度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联想,一直是进退两难。一面是巨额负债,资金压力紧张。另一面却是无论舆论还是市场规则都让联想的内地上市之梦幻灭。
据业内人士预计,如果此次联想顺利上市,也将会获得高达100亿的募资金额,还可以短期解决联想的燃眉之急。
不过,联想科创板上市半路折戟后,杨元庆也曾对外澄清,宣称其主动申请取消是因为财务信息已经过期,以及对目前市场情况的综合考虑下做出的决定,其甚至表示,每年上百亿的研发投入,绝对符合科创板的上市要求。
尽管研发投入的资金绝对值不低,但是联想真的符合国内科创板的上市标准吗?证监会在去年12月9日发布消息表示,对联想申请上市的相关保荐人进行了监督谈话,此次谈话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保荐联想上市时,并没有按照国内明确规定,对联想的科创属性进行准确、公平的评估。
据了解,按照国内修订后的企业科创属性标准,其中包含了4项基本要求,其中一项要求是3年的累计研发投入需要超过6000万,与此同时,每年的研发投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需要超过5%。如上文所述,联想该部分投入的占比满打满算不及3%,这也让此前杨元庆的对外解释不攻自破,更像是自欺欺人,尴尬无比。
科技含量不足,民族品牌有“水分”
说回到杨元庆减持股票,更是令人十分生疑。要知道,杨元庆去年6月,确实大幅增持联想股票。尽管彼时的动作可以解释为是因为联想要在科创板要上市,可以理解。
但是仅仅半年过去,杨元庆就疯狂套现,这也不得不让人怀疑,杨元庆为联想登陆科创板加仓,与此时在港股减持套现的目的几乎一致,都是为了在二级资本市场圈钱。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无数网友对联想表达了鄙视了。
实际上,自从联想集团准备回归科创板的消息传出后,无论联想将其上市的愿景描绘得多么美好,理由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依然是骂声一片。更多声音集中在,联想就是一个攒电脑的加工厂,没有什么科技背景与实力,登上科创板根本不够资格。
事实胜于雄辩。网友的这种说辞,联想也确实无可辩驳。而且,其上市半路折戟就是最佳印证。联想公司的科技实力如何,从其营收结构也可以窥见一斑。
据了解,其在研发投入过低的同时,其电脑组装业务反而一直是是营收的大头,贡献了超90%的占比。由此可见,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各种智能科技飞速发展,但是与联想似乎却毫无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来反观联想高管的过亿年薪,就更具有讽刺意味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当媒体质疑联想高端拿高薪的时候,杨元庆对媒体的回复,也是令人大跌眼镜。他表示,联想并购了IBM个人电脑之后,存在薪酬体系难统一的现状,国内员工的薪资较低,而并购来的员工则按照美国市场的标准开工资,所以作为一位CEO,薪酬不能低于美国的员工,如果比在美国的高管拿更低的工资,这说不过去。
不过,这样的解释并未得到网友的支持。据统计,柳传志退休年工资近1亿,杨元庆年薪高达1.7亿,30个高管工资占联想利润的近1/3。更致命的是,如此高薪之下,联想的负债率高达90%。
如果是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公司利益如何分配,旁人无可非议。问题是此前司马南的矛头直指联想集团侵吞国有资产,却将其流入了高管的口袋与腰包。
如此,其各种冠冕堂皇的解释,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甚至有些可笑了。而且,如果联想拿收购IBM说事,也没有说服力。因为当年的蛇吞象,并没有让联想借助IBM的技术,提升其在行业的影响力,反而是让其外籍员工数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联想正在逐渐淡出这个时代大舞台。
要知道,这也是公众最为质疑的问题之一。那就是:联想到底还是不是一家中国的企业?正如司马南所言,外籍员工过多,国内的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如何防患?在这个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时代,这样的担忧,也绝不是耸人听闻。
据了解,期间联想甚至通过一些权威媒体发布讲述昔日辉煌的片段来挽回大局,不过却收效甚微。甚至因为联想冲击科创板不成,反而被网友扒开了其发展壮大过程中,非常不堪的前世今生。而且,大众对其科技含量不足的质疑,也异口同声。
至此,其华丽的民族品牌外衣,也被撕得粉碎。而倘若其背后藏污纳垢的传闻一旦坐实,也确实足够令人细思极恐。对于联想试图借助媒体自证清白的结局,或许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赢了舆论,却丢掉了人心。
结语
通过滔天舆论不难看出,短短几年,联想从民族骄傲、全民追捧走向了全民公敌、人人喊打。分析期间的是非对错、前因后果似乎已经并无太大意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倘若联想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越过了底线,自然会接受相应的惩罚。而倘若互联网上的一些指责与批评,只是联想集团的家长里短,那也不过是多管闲事,关于联想的传闻,也顶多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因此,联想选择了保持沉默,或许是有难言之隐,也或许是不屑一顾。但是杨元庆却在舆论压顶的关键时刻,大幅减持套现,却耐人寻味。这显然会挫伤大量投资者的信心,对于深处舆论危机之中的联想集团来说,更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内忧外患之下,联想的命运,也如大海的浮萍,甚至即便其话题不断、热度不减,却难以走出持续被人左右、被人议论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