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是外部视角观察企业发展质量和变化的重要窗口。
3月21日,拼多多发布了2021年Q4以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Q4营收272.309亿元;截至2021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同比增长了10%;公司全年研发费用达到89.926亿元同比增长30%,营销费用同比下降23%。
数据变化的背后,拼多多业务基本面稳固,相比不变的基本面,财报中透出的变化似乎更能反映出未来拼多多的成长方向。
于是,在认真研读财报之后,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当下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下,作为典型的一份互联网企业财报,拼多多的财报中的某些新变化,可能意味一次互联网商业、技术价值观迭代即将来临。
行业“新变局”中,拼多多“增长变奏”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互联网行业经过了一个新的调整阶段:流量红利消失,存量竞争深入、监管政策趋严,企业面临更复杂、多元的发展环境。
由此从宏观视角来看,当下的互联网行业正在处于“以十年为节点大变局”中。
以十年为尺度,互联网商业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是模式创新带来的行业增长窗口。如今旧的增长窗口关闭,新的窗口开启,接下来则是“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增长。电商行业也是如此。
透过拼多多财报来看,其自身的增长变奏已经开始。
研究财报,关键是要读懂数据中的“深层信息”,把数据的变化放到行业大背景中去看,便会产生很多不一样的视角。
拼多多财报数据两个关键的变化在于,营销费用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23%至113.658亿元。同时全年研发费用达到89.926亿元,同比增长30%。
财务报表中研发费用开始激增,营销费用大幅下降是互联网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信号。
结合这两年互联网商业的演化方向来看,数字经济崛起,AI、大数据科技是一条明线;技术驱动赋能下的产业价值跃升是一条暗线。由此观之,拼多多似乎尝试从流量驱动商业增长转变为技术驱动商业增长。
透过财报来看,拼多多似乎正在转变增长思维,这种转变体现在两点:
- 从营销驱动的重增长模式正在转变为重复购的可持续增长;
从颗粒度更细的运营角度来看,转变为重复购增长,意味着平台自循环的流量体量够大。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活跃买家数达8.687亿,单季新增约140万。四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7.334亿,同比增长2%。
四季度平台流量数据增长不明显,月活用户体量很大,说明平台到了新的发展节点:如何新技术来激活这些流量,产生复购,可能是长期支撑公司营收的关键。对比技术投入的增长来看,拼多多也正在用大数据、算法等新技术挖掘长期增长能力。
数据背后也意味着平台用户群体覆盖广,前几年的五环战略比较成功,用户群体结构多元化,也带来了长期增长的潜力。
- 从一般意义上的关注电商GMV,转变为关注对产业、品牌的带动效应。
拼多多此次财报还有一个不同的特点,与以往其它电商财报中关注GMV不同,拼多多似乎更加关注对产业、品牌的带动效应。这里面可能透出拼多多对持续增长的理解。
一个事实是,电商行业的增长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增长,电商的本质其实就是零售,而从GMV式的数据增长到带动品牌、产业的实质性增长是平台“高增长”到“高质量”增长模式的转变。
两者本质上的差异在于前者更关注流量获取、商品变现的ROI,关注的是短期的增长动能;而高质量增长,更关注产业源头的价值增长,通过数字化技术赋予产业、品牌价值增长能力,关注的是行业持续增长的势能。
比如多多新国潮行动中,拼多多先后联合美的、格兰仕、立白、君乐宝等数十个品牌,深入家电、服装、日化、家居等制造领域,促进品牌、行业增值升级。此外,拼多多开展全链路合作新模式,全面推动国货品牌在生产、技术、数据和管理等层面,实现数字化升级。
从增长模式的转变,到增长思维的转变,透出这样一个事实:拼多多作为国内头部电商平台之一,经过数年的发展和增长,在货的需求、匹配、供给三个层面,都逐渐进入“提质”阶段。
一方面,人货场的流通机制进一步完善,逐渐触及行业天花板,另一方面,电商精细化发展的行业共识下,拼多多正在深入产业源头,用技术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增长。
过去电商的发展,本质是技术渗透到流通和消费端,未来,则是技术更加深入流通端和生产端,为整个产业链提质增效,从行业演化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变化也有更多示范意义。
重仓科技、农业背后,互联网商业、技术价值观迭代
如果说电商稳固的基本盘代表着拼多多的过去与现在,那么重仓科技与农业可能更代表着未来。
“过去一年,拼多多在仓储、物流及农货源头进行了新一轮重投入,大幅提高了农产品上行的规模和效率。”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接下来,平台将继续深耕农业,持续加大在农研科技、农业人才上的投入,将更多的农产区、农户引入到数字经济之中。
农业是财报中拼多多关注的重点领域,而重仓农业、科技,是拼多多的一项长期战略。
去年8月份,拼多多宣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随后去年二、三季度的利润全部投入到专项中,在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陈磊表示,本季度的利润也将用于农研科技领域,继续深化拼多多在农业数字化方面的努力,以推动更多的农产区、农户直连数字经济。
农业是商业投资很少关注的领域,一般的商业投资很少会投二线以下城市,而农村、农业方面的投资更是凤毛麟角。
深层次来看,不是因为农业生产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农业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链条长,标准化难,农民、农村是生产源头却很难分配到更多价值,这导致这些年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一直在下降。而且,农业领域长期缺乏年轻人进入,这不仅仅是产业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在于通过新模式、新技术、新流通来提高效率,用智慧农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拼多多的思路是推动农产品直连全国消费者,把农产品的价值留在农村,留在农业,从而吸引“新农人”向农业、农村回流。
拼多多可能是互联网企业中理解农村、农业、农民最深的。根据此前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截至2021年10月,平台上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其中女性占比超过31%,达到39060人;“00后”占比超过16%,达到20160人。
拼多多的思路究竟能不能解决这个社会问题,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从现实来看,拼多多这些年在农业领域的实打实的投入和沉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
去年9月,拼多多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目的就在于希望能够通过AI等数字化技术创新来赋能农业生产智能化变革。
现代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现代化,也是农业生产管理上的现代化。
以丹东草莓为例,按照单果20、30、40克分成不同等级,40克的能比20克的每斤贵3元到4元。对农产品进行源头分级,可以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对此,拼多多从种植标准、销售标准、大农及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等方面提升了农业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拼多多不是第一家深入农业领域的企业,很多企业都曾经做过尝试,但很少有企业能够坚持下去,核心原因在于,投资农业、农村虽然能解决社会问题,但盲目的投入下,收益与回报不成正比,且很长时间内,所谓的农业技术投入并不能解决真正的痛点问题。
拼多多为什么能持续投入农业并且真正产生价值,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长期目标和系统的投入、产出计划。
农业产业化、智能化的周期很长,需要有跨周期的战略定力,没有一定的体量以及战略定力的企业很难坚持下去。
另外也需要真正深入落地,为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做准备,这一点从多多农研项目上也能看出端倪,需要从科研的源头获得经验,进而逐步推动智慧农业从实验室推进到田间地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每一步都需要大量资源投入。
其次,跨周期的视角来看,需要商业目标于社会目标高低一致。
对拼多多来说,重仓农业、科技是有很大希望能把农业做成平台真正的护城河。
比如拼多多创新分布式物流模式,提升末端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交付体验;在生鲜农产品仓储物流方面的持续重投入,核心商业目的都是未了提高农产品的商业流转效率。换言之,拼多多持续投入农业的社会目标与商业目标一致。
透过事物看本质。拼多多此次财报中最为不同的,还是其背后透出的价值内核。
深层次来看,拼多多用科技改变农业背后,可能藏着一场互联网商业、技术价值观的迭代。
无论是此次发布财报中的数据,还是财报电话会上的内容,都体现出当下时代语境中,电商平台对于核心商业逻辑的新思考。
商业上,以电商平台为代表,互联网商业似乎正在开启从“唯流量论”到“唯价值论”的逻辑内核迭代。
以电商为代表,过去互联网商业的核心逻辑是流量,而如今拼多多深耕农业领域的成功经营则是“价值创造”,这似乎表是底层逻辑在转变。技术上,无论是PC时代还是移动算法时代,行业共识是“技术没有价值观”。而拼多多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却表明“技术的目的和应用方向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
窥一隅而见全貌,“反行业共识”的背后其实是价值观的深度迭代,这其实也隐约透露着互联网企业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致性。
当今时代背景之下,这样的迭代也正是互联网商业进步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