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智慧监管入场,美团等互联网服务平台何去何从

文丨智能相对论

作者丨陈选滨

时代的更迭,在数字化的推动下不断迎来新变化。

日前,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重点介绍了目前正在试运行的“浙江外卖在线”,一个专门针对外卖行业打造的第三方数字化监管系统。据介绍,该系统可贯通平台、商家、厨房、配送、骑手以及办案管理等多个场景,就外卖整个产业链条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从某种程度来说,“浙江外卖在线”的上线,将意味着数字权利正在向官方移交,那么像美团一类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将何去何从?

数字矛盾的激化

2020年9月,一篇由《人物》专栏发布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火遍全网。在这篇文章的开篇,《人物》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疑问,“一个在某个领域制造了巨大价值的行业,为什么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沿着这个问题的思路,全网引发热议,并将矛盾的焦点逐步锁定在“算法”之上,这个最能代表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名词。

随后,在抱怨、探讨、陈述等多种声音之后,美团等外卖平台相继给出了自家的回复和措施——优化算法和系统机制,给外卖骑手稍微更充裕一点的配送时间。自此,声音和讨论逐渐弱了下来。

总结来说,“算法”退步,矛盾缓和。

但是,这个社会问题是否解决了?显然没有。

究其原因,就在于由“算法”所决定的行业规则始终被平台紧紧握着。只要这个情况依然存在,那么外卖行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就很难解决。

而在这种情况的背后,有一个关键逻辑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知清楚的——那就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目前普遍的经济行为都已经演化成为多方交易模式,而不是原来固定的双方交易模式。

以外卖为例,在这条产业链上已经没有简单的买卖双方,而是扩展成为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等多个主体共存的多方模式。

很明显,在这个模式下,像美团等第三方外卖平台实际上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主体”。他们本身也是产业链的一员,由他们的算法机制来规范行业,显然是不行的。

如果想要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让独立的、严格意义的第三方主体介入,并能以数字化手段对行业进行监管。也就是“浙江外卖在线”所强调的,以算法对算法,其核心延伸应该是以“第三方系统”算法对“服务平台”算法。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规范。值得一提的是,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浙江外卖在线”已实现对“美团外卖”“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29.33万商家、35.3万骑手、日均400万份外卖食品的综合治理。就“外卖配送时间”这个问题,该系统也将以算法给出更合理的配送时间。

如今来看,几个平台都在积极地配合官方系统共建新生态。在“浙江外卖在线”上线的背后,恰恰是互联网服务平台提供的底层技术和数据支持。那么,对于数字经济而言,这或许将是一场颠覆性变革的开始。

数字权利的移交

回过头来看“浙江外卖在线”,除了可以制定合理的外卖配送时间之外,该系统还推出了厨房“AI巡检”、平台“数据画像”、商家“经营风险感知”等多维度的功能和服务。

由此可见,该系统的核心在于“监管”,但又不仅仅局限于“监管”,同时也延伸出了多条服务路径。很多往往需要互联网服务平台“自查”、管理以及服务的内容都可以真正由第三方数字系统接管,进行有效干预。

比如,外卖平台对商家后厨卫生的监管工作就可以进一步移交给官方。目前,在“浙江外卖在线”平台上,消费者已经可以登录平台来查看各个商家的后厨环境。据统计,平台已经接入“阳光厨房”商家8.42万家,纠正后厨问题5044个,处理违规商家184家。

那么,这实际上便是智慧监管打破长期以来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数字特权的一次尝试。未来,随着智慧监管系统越来越完善,那么我们或将看到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权利、服务从互联网服务平台移交给官方的数字系统。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明确,各地的智慧监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围绕智慧监管平台的搭建,其中对于技术、权责、流程、服务等模块的融合仍在探索。

类似“浙江外卖在线”完备的系统并不多,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携手平安智慧城市打造智慧食品安全平台算是一个,该平台主要通过AI视频/图像识别、大数据、物联网(IoT)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针对各种环境下的后厨、食材存储、加工间等区域,实现在监管区域自动化实时识别、监测、预警和管理后厨运输、存储、加工、操作等环节的违规行为和风险因素。

从深圳的智慧监管建设来看,目前地方政府联合智慧城市服务商更多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切入监管场景,由AI、大数据、物联网(IoT)等技术来推动传统监管流程的智慧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续更多的服务与功能仍需要进一步延伸和创新。

智慧监管的三条路径

目前,智慧监管所涉及到的社会主体、市场主体、行业领域以及活动场景都极其广泛,若向在短期内推动整体监管体系的全面数字化,基本很难实现。只能从各个细分领域或特定场景切入,逐步地利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进行改造。

在这个过程中,“智能相对论”通过总结全国各地的做法发现,大抵可以分为三个特定对象。

一、面向固定场景的智能监管终端部署。

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监管方式。在商家厨房、加工间、操作间等固定场景下安装AI摄像头、智能传感器等智能终端设备,实时监控和记录场景内的操作情况、环境以及人员流动等,从而做好监管工作,也能倒逼商家重视各类卫生情况。

除了浙江、深圳之外,海南就在打造“透明厨房”工程,通过类似的终端安装来监管特定单位、组织、机构的厨房环境,并接入家家户户的有线电视机顶盒、手机等终端上,让民众可以实时地查看厨房环境,实现“全民监管”。

如今,随着智能终端的升级,借助AI算法、图像识别等技术的赋能,这种模式也有了更大的提升。通过AI巡检模式,AI自动识别系统将会对厨房内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读取并识别,如存在动作不合规的情况,AI将自动生成照片并推送至商家侧、监管部门,从而提升监管成效。

二、面向特定产品的智慧溯源体系建设。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数字条码,从而实现对产品的生产、仓储、分销、物流运输、市场稽查、销售终端等各个环节采集数据并追踪,进而构成覆盖产品的生产、仓储、销售、流通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

目前,浪潮就在积极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建设质量码平台,通过质量码应用来建设溯源体系,将每一个商品都纳入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监管智慧化。

在很多商品的包装上,我们都能找到一个数字条码,通过扫码就能看到该商品从生产到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有的甚至还会联动监管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扫码来反馈商品问题,进一步做好全域监管。

三、面向各类主体的数字服务平台打造。

现如今,很多由官方运营的数字化平台不仅面向企业开放,同时也面向消费者开放。比如,除了“浙江外卖在线”,还有“食安查”等App,消费者都能在应用商店下载,登录来查看各类商家或商品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创新服务也在同步开展。以“浙江外卖在线”为例,面向消费者,开放商家后厨环境查看;面向商家,辅助预知经营风险;面向骑手,以算法合理规划配送时间,避免受到平台挤占时间;等等。

由此可见,随着官方平台的逐步完善,数字服务平台将进一步演化发展成为社会共治平台,更多的社会问题都能依托平台的数字化应用来解决。

结语

最后,以“智慧监管”来看,数字化全面发展至今,随着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的建设越来越全面,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数字特权正在被打破。原本互联网服务平台依托技术优势暂时掌握或被赋予的权利也好、职责也好,都逐步地向官方转移,进而促使整个新业态、新产业越来越规范、合理且公平。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