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华为鸿蒙3.0的野望:技术、应用、生态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7月27日,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的HarmonyOS 3.0依旧劲爆。“去手机中心化”是这次发布会HarmonyOS 3.0的最大特征,同时也是HarmonyOS分布式能力的再次体现。

用发布会中举的例子来说明,就是平板可以协同显示器,秒变办公电脑;手表可以与跑步机组合,使运动记录更加准确;智慧屏可以选择任意的音频组合,甚至是耳机也在其中……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在具体操作中,只需要将两个硬件小球轻轻一拉,就能极大程度地降低消费者应用场景的进入门槛,并提高使用体验。

但是在技术和使用体验上的突破,依旧难掩华为面临制裁下芯片供给不足、以及外贸不利的挑战所导致的疲态。对此,华为将Open Harmony视为突破口,希冀依靠生态的力量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手机退出C位

发布会中,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提到“每个设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周边的设备进行组合、联动,形成新的超级终端”。当每个设备都有了“硬件互助”的能力,首先就体现在消费者生活体验的改变上。这句话实际上清晰地点出了harmonyOS 3.0较之前代的优越性: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理念上的升级

一方面,HarmonyOS 3.0让手机退出C位,要仰仗华为在技术方面的进步。之所以能让众多的设备随意排列组合成超级终端,得益于华为将同一操作系统——也就是HarmonyOS 3.0——“弹性地”部署在了各种设备上,不同设备根据不同需求可以调用其中不同的模块和功能。

其中分布式软总线,就是HarmonyOS 3.0的核心组件:在HarmonyOS 3.0系统中,分布式软总线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把不同的设备连接在一起,进而达到更低的时延要求(低至1ms)、更高的抗干扰能力(提升20%)、更短的链路建立时间(缩短50%),这种技术上的硬性标准是超级终端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HarmonyOS 3.0的升级,同时也印证着华为在应用场景方面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加细化了。HarmonyOS 3.0将更多的设备加入到了超级终端的组合中,显示器、墨水平板、打印机、智能座舱、智能眼镜等,让用户可以自由调用每一种设备的优势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harmonyOS 3.0上,除了手机,其它设备也都可以作为超级终端的中心设备,比如智慧屏、手表、PC等。也就是说,“1+8+N”或许不再绝对,手机也不再是每一个应用场景都必须的设备:在驾驶中,中心设备是智能汽车;在运动中,中心设备是手表;在办公中,中心设备是PC或者平板。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HarmonyOS 3.0中,手机虽然依旧是中枢产品,但已经退出绝对C位了。

华为生态向前一步

华为HarmonyOS的生态在悄然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应用的基础上,在硬件的联合中,不知不觉间就形成了能够满足消费者绝大部分需求闭环的软硬件生态。就像苹果的IOS一样,这种生态也是排他性质的,将成为华为在消费端的坚实护城河。

在消费者端,华为生态的成长体现在数量上。量变产生质变,除了达成百天破亿的成就外,华为在发布HarmonyOS 3.0时已经拥有了超过3亿的用户量。但是,华为手机毕竟增量实在有限、存量也已见顶,这种情况拖住了HarmonyOS的前进步伐。也就是说,HarmonyOS的增长空间可能会出现在手机外的其他智能设备上,而这种现状或许就是华为追求“万物互联”的现实动机之一。

此外,华为生态的成长还体现在对智慧办公、智能家居、影音娱乐、智慧出行、运动健康五大场景的不断优化上。对于HarmonyOS来说,超级终端代表着万物互联时代的便捷与生产力;万能卡片及其背后的原子化服务能力,代表着未来APP的全新发展方向。通过强大的分布式能力,HarmonyOS 3.0能够将更多的设备无缝协同起来,硬件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互助的集体。

在开发者端,华为生态的成长体现在HarmonyOS Connect(下称“鸿蒙智联”)上。鸿蒙智联是华为拓展HarmonyOS设备的重要渠道。想要达到鸿蒙生态产品合作伙伴的标准,需要全渠道年销量至少达到50万台,得益于华为的品牌口碑,目前看来这种认证对众多亟待智能化的传统产品具有吸引力。据发布会数据来看,当下鸿蒙智联的合作伙伴超过2000家,鸿蒙智联的设备也已经超过1.7亿了。

与此同时,在HarmonyOS生态之外,Open Harmony提供了更宽阔的应用场景,开辟了另一条建设鸿蒙生态的路径——华为借助Open Harmony,加快了开拓B端市场的步伐,面向政府、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在提供基于HarmonyOS的标准化定制产品的同时,华为同样鼓励第三方开发者基于HarmonyOS,为各个行业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发行基于HarmonyOS的行业对应版本。

甩开友商,追赶安卓、iOS

在HarmonyOS 3.0中,华为智慧屏可以调用手机的全部应用,而不需要安装新的应用;同理,在问界M7上,也可以直接调用手机应用,而无需安装新的应用。纵观整个行业来看,“米OV”这些手机厂商巨头,或许是受限于技术水平,或许是发展战略不同,都没有能在这方面表现出相应的产品或规划。

在这些场景中,智慧屏和汽车成为了数据流转的中心,而这种分布式的闭合生态,正是华为正在展现出来的能力。即便是生态最为完整的小米,也已经被华为拉开了一定的差距——这不仅是在软件体验和软件生态互联上有着“技高一筹”的差别,而且是在理念层面出现了代差。“荣米OV”更多地还是作为面向C端的企业存在,而没有华为那样的B端思维。

HarmonyOS作为操作系统,更主要的竞争对手,实际上还是是谷歌的安卓和苹果的IOS。虽然HarmonyOS的发展速度的确很快,是史上发展最快的操作系统,同时也在国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群体和品牌拥趸,但仅就绝对数值来说,HarmonyOS距离安卓和IOS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在2021年1月,苹果CEO库克曾表示,彼时全球活跃的苹果手机+平板的数量超过了16.5亿台;在同年5月,谷歌方面也对外透露,表明安卓智能手机+平板的数量超过了30亿台——与之相比,华为的3亿仅是其零头,追赶才刚刚开始了十分之一。

因此,Harmony OS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系统再怎么优秀,也需要广泛的应用来实现其意义。尤其是比起安卓和iOS,如今的Harmony OS还是很弱小,安卓和苹果依旧处于强势地位,而且生态的构建不是一家一企就能完成的,因此如何吸引第三方开发者使用Open Harmony就成了重中之重。

Open Harmony或是突破口

鸿蒙系统虽然面市三年,但谈成熟还是有些早,操作系统的两个关键——技术和生态,HarmonyOS在技术上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进步,但在生态上依旧显得薄弱。可留给华为的时间却已经不多了,相比于其他操作系统5-7年的初步生长速度来看,华为想要在1-2年里将生态做起来,顺利成长,破茧成蝶,面临的困难空前巨大。在如此压力下,华为如何赢得市场的广泛信任,并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目前看来,突破口应当还是在Open Harmony身上。在华为的鸿蒙生态中:HarmonyOS通过智能设备生态在应用端推动鸿蒙生态的发展,Open Harmony是在开发端开拓鸿蒙生态边界——可以说,HarmonyOS和Open Harmony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但在HarmonyOS发展受到华为天花板限制的今天,Open Harmony应当起到发动机,或是突破口的作用。

从过往操作系统的发展经验来看,只要起势,华为鸿蒙生态将会以惊人的速度蔓延。与安卓、IOS或者Windows这样生态已经相当成熟的操作系统不同,HarmonyOS被华为推着一路小跑,Open Harmony的生态发展也在华为的牵头下,基本上都开了个头——并由此形成了“华为→第三方开发者→应用→生态”的生态形成路径。

在部分已经参与进Open Harmony的第三方开发者里,已经有一些商用发行版的开发商正在积极动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个好兆头。从现有的一些情况来看,Open harmony缺乏高质量、可用性强的商业发行版,迫使从业人士不得不选用安卓或者Linux的情况,也将在深开鸿等第三方开发企业的软件发行版推出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Open Harmony才是现在华为鸿蒙生态的核心。因为对于华为这样的巨头来说,涉及新领域、开发新产品,丝毫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重新分配现有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重新建立市场对企业的信心。Open Harmony恰好就是这样一个对象,在技术上有足够的难度,在前景上又足够的广阔,足以充分调配资源,并在事业进展中再立企业形象、促成企业转型、赢得企业发展。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