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掉队、维权、腹背受敌,蔚小理的日子不好过,问界 M5 开启反击

文 | 王雨桐

蔚小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在造车新势力的眼中,造车总共分为几个阶段?有哪些重要的转折点?“迈过10万辆这条生死线,才有可能活下来”——多家新势力掌门人不约而同地在公开场合如是表示。但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的赛道已经前所未有的拥挤,这个“10万+”的目标,还是否像他们预想之中地容易实现?

数据会给我们答案。

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的年销量目标分别为15万、25万和20万辆,但三季度转瞬即逝,蔚小理分别实现了7.2万、9万和7.5万辆的交付,没能完成预定目标一半。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惨淡成绩,还是有新车型的发布加持。

这样来看,年销量10万+的目标或许可以实现,但蔚小理要面对的困境,远不止这个节点。

被架在火上的蔚小理

蔚小理三家新势力做错了什么?近年来蔚小理等品牌争议不断,也在无形中消耗了自己的品牌实力。

以蔚来为例,8月,蔚来车主反对蔚来车主的一幕迅速出圈。事件的起源是一份联合声明——《蔚来车主对NP/NOP系统认知的联合声明》,500名蔚来车主联署,声明旨在说明蔚来车主没有因蔚来汽车对NOP的宣传而受到误导,明确知道NOP是驾驶辅助系统。这份过于袒护车企的声明在蔚来车主群体内引发了更加激烈的争论。

有车主表示:“买蔚来成了群嘲的对象了,不敢开上路。如果此问题不解决,希望根据李斌总说的BBA折损率收购我们的蔚来。”“联合声明对我个人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家里长辈到工作同事再到生活朋友圈,无不在谈论蔚来声明,让我蒙受严重的生活困扰。”其中不少准车主宣称退订。

同时,9月7日晚间,蔚来发布第二季度业绩公告。第二季度,蔚来净亏损为27.58亿元,同比扩大369.6%,环比扩大54.7%。对比蔚来去年全年的净亏损40.17亿元来说,蔚来单第二季度一个季度的亏损就占去年全年亏损额的68.66%。按现在每辆车亏损11万来计算,蔚来整个2022年将亏损165亿到220亿元。对比蔚来去年全年的净亏损40.17亿元来说,将会翻4到5倍。

小鹏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就在前两天,小鹏的旗舰SUV车型G9正式公布了价格:新车售价30.99-46.99万元,并且配置了3个特殊的选装包。

在发布会上,小鹏官方放出的媒体对比视频中,官方给出的结果是G9操控媲美保时捷卡宴、NVH媲美GLS迈巴赫”,并将小鹏G9称为“50万元以内最好的SUV”。主流媒体的反馈均是认为这个价格偏高了,二级市场似乎也对小鹏的定价不太买单,截止9月22日收盘,小鹏汽车在港股下跌了11.57%,跌幅远高于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理想。

作为回应,小鹏G9的价格被批评“毫无诚意”、“让用户感受了明显的傲慢和被收割的感觉”,看似50万元以内最好的SUV,实际上对比友商竞品,配置全面落后。而据媒体透露,小鹏G9均店转5000大定在8台左右,意向金在60台左右,发布会后退订单在5台左右。出现大定比例较低和退订有几个原因:配置多而杂,SKU过高。导致客户和销售都对具体车型配置不清晰,拖延了考虑周期。客户认为价格没有惊喜,且转定有效期截止10月31日,客户要观望其他车型国庆行情。

和其他两家相比,理想更像是“被架在火上烤”,理想的开山之作理想ONE亲自将轨道引向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9月1日,理想汽车宣布理想ONE车型停产,从9月起购车优惠2万。消息传出后,无数愤怒的用户占领了理想的微博、黑猫投诉平台,指责理想汽车“涉嫌销售欺诈”。面对用户的失控,理想汽车在随后就给出了一套弥补方案,但无关痛痒的油卡补偿、并不在乎用户是否在乎的态度,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火上浇油的是,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在9月先后两次抛售理想汽车股份,两次累计抛售100万股,套现约合人民币9113万元。这一异常行为更加刺激了敏感的市场和用户。

蔚小理需要火烤

从数据上看,今年上半年蔚小理的表现,不仅仅弱于 2021 年的自己(2021年交付量同比2020年增长 109%、263%、177.4%),也弱于部分国内传统车企。

这样的转折点是多久到来的?或许,传统车企的反击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

日前,各家新能源车企相继公布8月成绩单,蔚小理的成绩单并不好看。数据显示,特斯拉9月份销量原则上可以突破10万辆;而刚发布的问界M5 EV在发布4小时后,预订量就已经突破3万辆;广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实现30575辆和30443辆,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37.6%。1-8月,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171461辆,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70842辆,同比增长127.6%和124%。

反观蔚小理,默契十足的是,8月份三家的销量都开始下滑,理想甚至直接腰斩,小鹏下降到1万辆以下,蔚来还能勉强维持月销过万的业绩。

是传统车企“回过神”还是蔚小理走错了方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新造车势力的关注点从此前传统汽车时代的操控和动力系统,转变成了“新能源三大件”——彩电、冰箱、大沙发,智能的语音助手、越来越大的屏幕、更宽敞的车身、更舒适的座椅。但冷静下来思考,这诚然对用户的乘车体验有所提升,但似乎已经脱离了汽车这个物品的本身属性。用户只想花该花的钱在续航、操控、避震、降噪隔音、动力系统等基础体验上进行升级,而品牌则是想不断去拉高产品溢价与品牌定位。

新造车势力的崛起,是抓住了传统车企固收成绩的时间点,但当传统车企回过神来,却能够迅速实现反超。或许,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新造车势力虚度了这段黄金时期,没有沉下心来研发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动力系统,而是通过不断为自身叠加buff,不断推动品牌溢价,在高渗透率扩张期中开始逐渐落后。

蔚小理的危机,也是一次来自市场和用户的警告信号,这样的教训是无法避免的。

毕竟,造车新势力所宣传的新车机交互智能化,目前还不是消费者的主要买点,空间大、驾驶体验、续航才是最迫切的需求。这也许就是越来越多传统车企开始反超蔚小理的根本原因。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