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拼多多助农 商业之外的底色

乡村产业振兴已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的深耕领域。

纵观全国零售版图,跃然眼前的是各地乡村产业带的蒸蒸日上,这种对农产品产业带的商业挖掘和运营,让各大电商平台尝到了久违的增长滋味。

拼多多始于农业,持续受益于乡村振兴的推进。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二季度实现营收314.4亿元,同比增长36%,市场预期236.45亿元,去年同期230.46亿元。受此影响,拼多多股价大涨,一度涨超25%。

从五环外的被调侃到被各大电商平台竞相跟随效仿,一方面是平台们在市场环境剧变下的战略变化;另一方面是急于在似已饱和的市场中寻求增量的外延。

拼多多用无声的增长故事回应了这一切。

跃然眼前的乡村振兴经济蓝图

拼多多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深度运营下沉农业市场,让原来安静的山村变得活跃起来;在很多产区,乡村经济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各部门、各地区累计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产品达4600亿元,其中市场化帮销约2600亿元,占比近60%,消费帮扶已成为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

这其中,包括了涉农电商构建的直连全国消费者的农产品上行通道。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农村一个个新农人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鲜活例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正徐徐打开乡村振兴经济的蓝图。

拼多多助农 商业之外的底色

在有着“中国桃乡”之称的北京市平谷区里,疫情暴发以来,村里的绿养道合作社通过参加电商平台的“秒杀万人团”等促销活动,帮助周围300多户桃农销售大桃共计1,500多吨,产值达到3,000万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以上。

据统计,目前绿养道全年线上的销量有1000多万单,平均一天出单2000-3000箱,其中通过拼多多销售出去的量占三分之一。

2021年,借力电商走红全国的柳州螺蛳粉,年寄递量首次突破1亿件,是全国仅有的两个突破1亿的单品之一,并连续三年获得国家邮政局授予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这里,莫勤吉团队打造的“螺满地”品牌螺蛳粉已经成为柳州袋装螺蛳粉的明星产品,也是拼多多平台连续多年“农货节”的大单品,2021年销售额达1亿元。

2018年,黑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张金鹏在拼多多上开店销售大蒜。“刚开始一天能卖2,000单,3,000单就算不错了。当时拼多多上的商户也比较少,利润非常可观,每单利润在1元左右,老客户的复购率也很高,基本能达到30%—40%。”张金鹏称。

尝到甜头之后,张金鹏不断地在拼多多平台上开设店铺,最多时达20多个。2020年业绩最好时,销售额有2亿元左右,一年给工人发出500万工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从打开乡村市场业务到乡村产业带规模圈犹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出现,这离不开拼多多对乡村农业市场的深度运营。

比如:

针对疫情受影响严重的产业带,拼多多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助力中小商家、涉农商家渡过难关。

拼多多助农 商业之外的底色

根据市场需求,连续推出多个项目,搭建好供需对接平台,完成高效转化。其中“寻鲜中国好农货”、“2022多多新匠造”等品质好货项目就是其中的缩影。另外拼多多旗下的“秒杀万人团”持续加码农产品,以短期爆单的方式为滞销农货及时拓市场、找销路。同时,“多多买菜”也开辟绿色物流通道,协助滞销农产区的应季生鲜瓜果及时出村进城,尽可能降低农户的损失。

此前不久,拼多多又推出第四届“超级农货节”,累计投入15亿资源包,覆盖全国超2000个农产区的近20万款农产品,全面推动“南果北粮”直连全国大市场。

助力产业群发展的虹吸效应

从无序发展到组织规范性发展,这是每个商家都必须经历的一步。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稳定的市场需求环境支撑。

拼多多借助拼的方式,能够瞬间吸引消费需求的聚集,从而帮助供应端批量高效出货,实现供需稳定对接。

乡村产业群的发展,很需要拼多多这种模式虹吸上下游生产要素的聚集组合,助力乡村产业向规模化和一二三产融合的方向发展。几个要素不可或缺:

第一:人才要素。在数字化时代,产业带要想发展的稳和快,必须借助能够洞察和拥抱时代的人才力量。如果说在城市劳动的尽头是外卖和开网约车,那回到农村创业的首站,是加入数字农业的队伍中,加速当地产业带的高质量发展。

年轻人才的回归,能够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底盘。在外游子的回归和当地中老年人的留守,一起协作劳动,赚的钱不比出外打工差。

第二:市场要素。产业带是个大生态运转系统,它需要上下游的高效协作才能完成。前面提到的乡村致富案例,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种植、采摘、分拣、物流、包装等各种工种的配合,通过横向扩品类、做增值服务,纵向建或租仓库对外发货等,实现交易链条闭环。

拼多多助农 商业之外的底色

宏观来看,一个地方产业带的高速发展,必定会吸引各地的乡村效仿。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标准输出等,可以迅速建立起全国各地产业带集群,提升供给侧改革效率,加快农产品大流通周期的运转更迭。

第三:平台要素。平台作为连接供需两端的载体,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确保履约的高效完成。在产业带规模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下,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根据自身的优势来扎根乡土,发力乡村振兴。但每个平台的发展基因不一样,导致消费认知层次不同,带来的受众也不一样。

拼多多出身于农,依靠“拼“的模式和农产品“零佣金”、“百亿补贴“等方式助力农产品上行的市场先机,已经打破了圈层认知,成为大部分人都颇为认可的全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正在通过高性价比的品质好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更多期待。

乡村振兴稳健底盘之外的温情底色

拼多多依靠社交电商模式在广袤的市场撕开了与其它电商平台异位竞争的口子。这个口子伴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消费群体对土味本真农产品的持续增强等因素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市场化,越来越常态化。

如前面所述,这种正向规模发展带来的生产要素的虹吸效应,不仅正在改变和重构着农产品商业经济运转机制,而且正在让乡情从城市到农村的遥远距离变得越来越近,越来越融合。

微观上来看,乡村产业带的兴起,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除在经济上有所保障之外,感情上来讲家人也可以不再分离,一起享受数字化社会带来的商业红利。

另外,伴随着乡村振兴经济势能的持续扩大,每个在外工作的游子都能快速精准的在拼多多上找到自己家乡的农产品,下单收货,尝到那份乡情的味道。

我老家在山西南部,特色产品为麻花、干馍片、苹果,夜深人静,我总会在拼多多上下单实现自己对乡味的向往。

商业需要以持续不断的创新来满足需求,农业的底色更需要对社会价值的敏感。唯有两者融合,才能走出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拼多多务农,能充分融合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才可长可久。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