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科技-电商O2O

“疯狂小杨哥”直播售假,他到底知不知情?

疯狂小杨哥前脚刚花1亿买了栋楼,后脚就被职业打假人王海狠狠揍了一拳。

11月13日,王海在社平台发布视频举报小杨哥直播带货的破壁机和绞肉机虚报功率。

破壁机和绞肉机原本标注的功率都是300W,但经过专业测评发现实际仅有100w出头。

没有私人恩怨,单纯看不惯他们对消费者的傲慢态度。王海在后续的采访中坦言,小杨哥团队之所有今天完全是自食苦果,但凡积极处理产品质疑,都不至于被消费者投诉到自己的打假公司。

一台399的机子,卖了6.8万单,以退一赔三的规定赔偿,那么则意味着,疯狂小杨哥后续可能需要拿出一个亿为欺诈行为负责。

真真假假,谁在撒谎?

王海明锤之下,相关产品暂以无货为由下架。

至于功率问题,客服一口咬定符合国家标准,并指出电机功率与产品整机功率有所不同。

而置于舆论浪尖的小杨哥无法承压,也转发了品牌商家发布的回应试图洗刷"冤屈"。

毕竟是坐拥上亿粉丝的顶流网红,声明一出,果然出现了诸如“杨哥我好心疼你要承受这么多非议”的支持声音。

看到忠实粉丝的真诚告白,小杨哥也在评论区缓缓打出了这样一行字:我只想做好我自己,一切为你们服务,但还是少不了后面…。

乍一看这欲言又止的解释,绝对有理由猜测,小杨哥是否有些难言之隐。难道王海这回又搞错了吗?

事实上,早在9月19日王海就曾指出小杨哥直播间46号链接卖的洗头水赠品是没有强制3C认证的三无电吹风,只不过彼时并未引起舆论关注。

或许是斥巨资太过高调反而为王海打假预热了场地,紧急下架了产品的小杨哥甚至遭到了央媒的点评称:头部带货主播遭打假,不能总以下架了之。

很显然,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带货主播与商家如若消极对待,最后肯定会失去消费者信任。

更何况,王海团队如今算是死死盯住了小杨家,但他们的话称,小杨哥方的回应都是贼喊捉贼,忽悠消费者,自己团队肯定会继续跟踪下去。

切片乱象,谁去治理?

开公司,买楼,试水自有商城,不得不承认,小杨哥的业务范围是越来越广了。

疯狂小杨哥的抖音ID创业于2015年,彼此的发布的内容视频并未出圈,他的迅速走红是到2018年发布“用爆竹炸墨水”的反转视频开始。

靠搞笑视频积累大量人气以后,小杨哥也不在局限于做内容视频,开始转型直播带货并成立MCN机构。

聚合流量充分开发品牌供应商,发挥自身议价能力,小杨哥不仅积累了高喊"地板价,骨折价"大甩卖的底气,还得以快速扩大了商业版图。

据相关统计,目前与小杨哥(原名张庆杨)目前控制企业有7家,间接持股企业8家。三只羊网络公司直属员工有100多人,拥有10多名千万级达人,赋能150多个品牌。

几近疯狂的产品暴力测试,搭配超低“骨折价”与花样赠品,是疯狂小杨哥席卷上亿流量的杀手锏。

IP母账号之外,小杨哥还掀起了一阵切片狂潮,即授权其他账号对自己原创的直播视频进行二次剪辑再带货。

据网传消息,此前要求账号达到1000粉丝量的授权门槛并不高,由此小杨哥"分身"已经超2000人,每个月能带来1600万的分成收入。

借助直播切片小杨哥名利双收,但与此同时也催生了诸多以假乱真的假账号虚假发货,售卖来路不明的产品。

尽管曾在直播间教过粉丝们如何分辨品牌真假,譬如去比对品牌名称,注意授权编号等,只不过实际操作下来消费者要想真正鉴别真伪并不容易。

另外,迫于乱象丛生的切片生态压力,小杨哥团队确实有做动作,暂停了切片授权,但在抖音、淘宝等平台上,仍存在花钱就买到的授权名额。

假货盛行,谁来负责?

主播带货潮流兴盛,直播间已然成为假货重灾区。

到底为何?简单拆解直播带货关系网后你会发现除了“法律上的责任归属”还涉及整个网红直播带货圈的“选品”通病。

品销商是品牌商、经销商、代理商、分销商的统称,它们与MCN机构属于委托关系,MCN机构与直播达人就像是经纪公司与艺人的关系。

在收入方面,主播通常能基于直播佣金再从销售额中抽取10%-20%作为佣金,而作为交易撮合平台的直播平台则以订单量为基点赚取技术服务费。

虽然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直播间出了假货,主要责任还是在品销商。但其实直播团队在选品时的精力有限也是一大地雷。

直播就是门快生意,短短几个小时的产品推荐是从几十甚至上百种的货物中筛选出来的。

整个审核工程有多么庞杂可想而知,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就是钻了这个漏洞频繁冒头。

当年狮子王号称团队大几千人,但最后也在伪造的燕窝质检报告中栽了跟头。

专业打假几十年的王海去年揭露辛巴卖“糖水燕窝”,再早一些还重锤罗永浩卖“假羊毛衫”。

近期,从千万粉丝网红“陕西老乔”带货翻车道歉到坐拥近2000万粉丝的大网红“小贝饿了”因带货视频质量问题拒不道歉,可以说如今直播带货有多暴利,网红翻车的事件就有多频繁。

有的主播明显知法犯法,有的主播确实是因为审核力度无心售假。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既然挣了这份钱,发生任何问题,都应该主动站出来为消费者负责。

说到底,触碰假货这条红线需要付出的代价,谁也无法承受。

正如人民日报的点评,网红产品的真假优劣,正在接受消费者和市场的检验;网红带货的套路,也在被用户和监管平台逐渐摸清;网红的品牌形象,在经历流量变现的冲洗后终将露出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