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米智能门锁的安全隐患问题,隔三差五就会被推上舆论风口。
前脚刚因消费者频繁投诉产品质量问题,被监管部门通报点名与处罚。后脚就被爆出"智能锁品质差,在线客服只管卖无法修”举报信息。
消费者陈女士买的智能门锁连维修师傅都难打开,确认存在技术问题后又客服建议加价1000元换新锁。消费者王先生安装的设备总失灵,短短三个月内就坏了两个开关,一个门窗传感器。
质量问题背后,研发能力不足
绿米是国内智能家居领域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但是近几年绿米却频发产品质量问题。
早在2021年9月1日,因为生产销售不合格智能晾衣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绿米进行罚款7485元。
据《2021年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第一批)》披露,本次抽查了1649批次产品,经检验不合格184批次,其中绿米旗下的智能晾衣机因标志和说明、接地措施而被判定不合格。
如今打开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也不乏针对绿米的投诉,从窗帘电机出现故障、智能门锁无法联网使用,再到泄露用户隐私、智能网关不支持AP面板等各种问题都被提到。
针对这些投诉官方态度还算积极,大部分售后还是有问必答,但这种类似月经不良隔三差五现象频发背后或许还有着更为本质问题没有被解决。
最直接的就是针对绿米AI能力相对不足的质疑。众所周知,全屋智能涉及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关键技术,而AI实力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但就目前而言,绿米旗下全屋智能产品的底色为高精度人体传感器,并不以AI见长,相较于在研发投入上苦练内功的百度、小米,绿米还不在一个档次。
当然绿米的问题也代表了普遍的行业现象。目前很多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和制作都是生搬硬套,再加上一些传感模块就推上市,并没有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把产品做到实用、安全。
C端承压B端缺位,要想独立发展不容易
借助小米生态链的背书和资源,绿米在C端原本拥有先发优势。
然而从2020年开始,绿米不仅因产品质量问题备受消费者诟病,还在逐渐“去小米化”后渐渐失去了曾经的江湖地位。究其原因,其实与绿米定价策略与技术定位分不开关系。
小米靠性价比走到现在,而背靠大哥的绿米却一心想冲击高端市场。尝试与小米解绑后似乎又没有能力平衡好技术、成本、利润之间的关系。
两家在关键方向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技术方面也是,绿米是坚定不移的智能家居派,而小米是智能设备而非家居。
于是不难看到,小米已经放弃放弃ZigBee协议的设备改用蓝牙mesh,而绿米整个智能家居是还是搭建在Zigbee协议上面。
这更像是一个全套的解决方案,而非单个设备。按绿米董事长兼CEO游延筠的话说,“智能家居是一个系统,一个生态,绝不是单个或者几个智能设备就叫智能家居。”
理想是很美好的,尽管绿米体系成熟、产品丰富、生态开放,但就目前而言,绿米要想实现品牌独立并不容易。
特别伴随全屋智能的门槛不断降低,很多开发商想以此为楼盘的卖点,而这意味着B端市场的潜力正逐步释放。只可惜,如此重要的入口,绿米的话语权却并不大。
从领跑到陪跑,绿米何去何从
严格来说,绿米一度被誉为智能家居行业的风向标。
绿米成立于2009年12月,初期主要业务为楼宇控制系统和公共建筑的做节能、智能化改造,2014年加入小米生态链后负责小米智能家居方向的产品研发,进而正式进入智能家居领域。
2016年其推出全屋智能品牌Aqara。彼时的绿米仍一马当先,行业的注意力还放在打造智能家居爆款单品上。
直到失去小米光环,小米将全屋智能作为核心战略,直到后入者不断涌入赛道变得拥挤,绿米的也渐渐失去了优势地位。
时下智能家居堪称兵家必争之地,绿米面对的压力有增无减。像初创企UIOT、欧瑞博,科技巨头华为、小米,家电巨头海尔、美的,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等都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
相关数据,2022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计将突破2.6亿台,同比增长17.1%。该机构预计,未来智能家居市场将快速发展,2025年市场出货量有望接近5.4亿台,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
智能家居市场前景广阔,而其中“主战场”全屋智能赛道自然不窄。
但遗憾的是,现阶段的绿米,不仅体量拼不过巨头,更处于品牌、研发、创新、资金、服务等全方位承压的尴尬局面。
未来的绿米,要想重构商业壁垒可以说是阻碍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