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冬梅
来源:首席消费官(ID:CEfirst)
近日,“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暂停所有门店运营”的消息冲上热搜。
克莉丝汀表示,集团正积极谋求业务多元化,计划通过合适的融资方式(如出售资产及股本融资)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并于2023年上半年恢复营业。
克莉丝汀在公告中称,拟向认购人(中国智雅财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发1.8亿股,预计获得资金净额约1087.8万港元。
高负债运营 门店大量关闭
2012年,克莉丝汀在港交所上市。这一年,克莉丝汀实现营收13.88亿元。上市以来,克莉丝汀营业收入连年创新低。
2013-2021年,克莉丝汀营业收入从13.80亿元跌至2.92亿元,2022年上半年的营收仅有4651万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克莉丝汀自上市以来的累计亏损已经逼近12亿元。
2013-2021年,克莉丝汀的资产负债率也从41.89%上涨至145.95%,已经资不抵债。
克莉丝汀自上市以来,不断在全国拓展店面,最高峰时期,门店数量超过千家,但并没有给营收带来多大提升,近几年多次出现了关店潮,截至2022年上半年,门店数量已经减少至246家。
据财报数据,克莉丝汀2021年关闭门店55家,仅2022年上半年就关闭门店39家。
2022年7月,克莉丝汀曾出现过暂停营业的情况。8月有部分门店重新开业,但因为拖欠供应商货款等原因,工厂并没有真正运转起来,所有门店也在2022年底再次关闭。
拖欠货款和员工工资等5700万元
克莉丝汀闭店,给上游供应商、消费者、物业等带来损失。
3月10日,克莉丝汀发布公告称,集团现金流紧绌并且遭遇经营困难,在支付店铺租金、供货商货款、员工薪酬方面出现延误,截至2023年2月28日,拖欠金额约为5700万元。由于拖欠货款,若干供货商已展开法律程序,冻结了集团的银行账户,被冻结金额介乎约350万元至400万元。
其实,克莉丝汀的经营异常早有迹象。克莉丝汀官方微博2020年5月就已经停止运营。在官微评论区,留言最多的就是预付卡中的钱不能退回,也不能消费。据2022年中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克莉丝汀的合约负债2.66亿元,而合约负债主要是对客户收取的预付卡券价款。
目前,位于金沙江路33号的克莉丝汀上海总部已经人去楼空,只有一个保安在留守,他对媒体公开表示,保安的工资在陆续发放,但也拖欠了几个月了。
克莉丝汀的经营业绩也拖垮股价,克莉丝汀当前股价已经不足0.1港元/股,成了妥妥的“仙股”。
内部矛盾凸显
克莉丝汀的内部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早在2017年,克莉丝汀三名重要股东曾要求罢免创始人罗田安的职务,同时委任林煜、洪敦清担任公司董事。
2018年11月,罗田安被迫卸任首席执行官。罗田安在失去控制权后,也曾多次提议召开股东大会,要求对董事进行更换,都未能如愿,最终走上向港交所举报的道路。
2020年5月,罗田安曾向港交所递交实名举报,称朱永宁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股权和投票权;近日,罗田安打算递交新材料,对2022年6月配股所得资金是否用于公司一般营运提出了质疑,这一次,罗田安实控的Sino Century公司已提请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并建议委任两名新董事。
针对罗田安的多项指控,克莉丝汀官方都予以否认。执行董事朱永宁表示,罗田安失权后举报了好几年,罗田安欠他的股权转让款却一直都没有给。
亟待转变和产品创新
烤箱、微波炉、空气炸锅等小家电的出现,带动了披萨、蛋挞、油条等半成品食材销量的增多,烘焙市场更贴近家庭生活场景,也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产品的中式化的特点越发明显。
西方的烘焙工艺与我国的传统美食融合创新后,软麻花、爆浆紫薯等国潮风的糕点不断涌现,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而随着大众对低糖、多纤维、高蛋白等饮食新诉求的增多,相信会有更多的创新美食出现,来满足消费者味蕾。
烘焙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作为可替代食品,不断创新、不断迭代才能持续换发活力。尤其是,当前不少消费者已经通过小家电实现了“烘焙自由”,以及不需要门店支持的网红糕点等。对依托传统门店的克莉丝汀们而言,经营压力变大,转变已势在必行。
行业的变革是挑战也是机会,老品牌通过产品创新依然可以保持活力。比如巴黎贝甜的蛋糕、泡芙等产品始终保持创新,并通过电商、直播等途径拓展销路。
烘焙行业日新月异,克莉丝汀不仅是要解决管理层内部矛盾问题,更要做产品创新,唯有以消费者需求为最终改变方向,才有可能在这场生死困局中获得一线生机。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