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紫光国微:团队变阵,站远立高,锁定增长

采写/万天南

编辑/陈纪英

中国高科技公司,迎来了密集的高管履新潮。

阿里云迎来了新执掌者张勇以及原总裁王坚的回归,京东新CEO许冉接替了老将徐雷,紫光国微也迎来了新的总裁和执行副总裁。

5月10日晚间,紫光国微发布公告,因工作安排原因,公司董事长、总裁马道杰申请辞去总裁职务,继续担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

紫光国微旗下深圳国微电子(以下简称深圳国微)董事长谢文刚继任公司总裁,旗下紫光同芯总裁岳超为公司执行副总裁。

无一例外的,在交班换届节点,上述公司都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比如紫光国微今年Q1实现了利润和营收双双增长,京东今年Q1净利润也远超预期。

在业绩高歌猛进之时,加强高管团队,如同黑土地上播种新庄稼,以确定性增长,缓冲组织震荡带来的不确定,从而确保平稳交接,护航公司持续前行。

五年交班,站远立高

评判企业家功过是非的首要指标,就是公司业绩。

2018年1月,马道杰走马上任,履新紫光国微总裁。在随后的采访中,他曾多次剖白心迹,“力争打造世界级芯片企业”。

如今,五年过去,作为掌舵者的马道杰,不负重托,与紫光国微互相成就。

紫光国微的营收,从由2017年的18.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1.2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1%;净利润由2017年的2.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7%;市值一路上行,最高接近1500亿;基于优异的业绩表现、规范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影响力,公司已经成为国内IC设计龙头企业,被纳入深证100指数成份股,并入选上市公司创利能力和综合健康指数双百强榜单。

基于上述成绩单,马道杰也得以入选2022年界面年度科技CEO榜单,与任正非、马化腾齐名。

而在一众高科技CEO中,马道杰有着鲜明特色——他是技术、管理的复合型领导人才。

技术出身的马道杰,早在2004年,就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的烙印,也让紫光国微在其掌舵之下,持续强化技术创新的基因,抓住芯片行业的风口红利。

另一方面,工商管理学博士出身的马道杰,又深谙管理之道,在他的带领下,紫光国微稳步发展,创造了控股股东破产重整,上市公司再创新高的奇迹。

在顺境中乘势腾飞不难,在逆境中突围向上不易,也最考验领导者的心力、心性,马道杰同样经受住了考验,交出高分答卷。

2022年,恰逢全球半导体产业调整之年,疫情延续引发供应链短缺,外部复杂国际形势导致行业承压,与此同时,紫光国微还面临集团破产的连带风险。

即便在这样内外双压的艰难时刻,紫光国微表现依然亮眼,2022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3.28%和34.71%,业绩再创新高。

马道杰此次辞任总裁,与其说是向后一步,不如说是站位更远,离开一线执行事务,而后立高望远,聚拢心力专注董事会工作,更好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作用,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继任紫光国微董事长之后,马道杰还将继续担任紫光集团相关职务,一肩两挑,通过对接、协同集团资源,“补链强链,夯实基础,充分利用紫光集团平台优势,加强供应链协同,夯实公司高质量发展基础。”

而从公司治理层面来看,随着公司业务越发复杂多元,董事长和总裁职位的分离,也是优化公司治理体系、完善组织架构的关键一步。已经有不少全球头部科技公司,陆续走上此路。

在腾讯,马化腾作为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早在2006年,就把总裁一职交由刘炽平担任。

早在2016年,三星集团就对外宣布,为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组织弹性,计划在旗下8家公司中分割CEO和董事长职权。

在职权分离之后,上述公司无一例外,保持了高速增长,比如腾讯的市值从2006年的不足1500亿港币,大幅跃升至如今的超过3万亿市值,增长了20倍有余。

优化治理结构的紫光国微,叠加业务的持续向好,大概率将会步其后尘。

以战代练,以战养将

管理之父德鲁克曾断言,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那就是人才。人才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上限,尤其是作为掌舵者的高管团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航向和航速。

对于紫光国微未来几年的发展,刚刚履新的高管团队,也是关键变量。

紫光国微此次团队履新,一是年轻化,构建了青黄续接的人才梯队。出生于1969年的谢文刚逼近70后,而岳超则是80后,通过互补协同优势,提升管理团队整体的战斗力。

二是两位继任者都是复合型人才。无论是谢文刚,还是岳超,都具备深厚技术背景,在一线长期从事研发工作,同时作为子公司的掌舵者,也在高管位置上经历过多年的淬炼,管理能力出众。

从这个维度而言,他们的能力结构,与马道杰算得上一脉相承,可以力保紫光国微继续其科技创新的基因。

而从两位继任者的遴选思路中,也能管中窥豹,得见紫光国微如何养兵选将——以战代练,以战养兵,以战选将。

在公告之后,紫光国微曾回应第一财经,“这些领导都是在各自子公司长期工作,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相对于空降高管,现在是更好的方案。”。

过去几年间,谢文刚和岳超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

谢文刚主导的深圳国微,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集成电路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微处理器、可编程器件、存储类器件、网络总线及接口、模拟器件、SoPC 系统器件和 ASIC/SOC 定制芯片等七大系列,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位居前列。

财报披露,2022年深圳国微营业收入为47.25亿元,同比增长40.41%;净利润24.93亿元,同比增长36.16%,交出高质量答卷。

而岳超执掌的紫光同芯,已经跻身国内智慧芯片领军企业,同时不断推进国际市场开拓,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其中,紫光同芯THD89 芯片通过了国际最高等级CC EAL 6+认证,代表着中国芯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紫光同芯SIM卡芯片业务在国内和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在金融IC卡芯片、新一代交通卡芯片、以及身份证读头、POS机SE芯片等多个市场领域均国内领先。

财报显示,2022年紫光同芯营业收入为17.12亿元,同比增长23.88%;净利润5693.25万元,同比增长3.04%,保持高增长态势。

而从营收贡献来看,谢文刚和岳超执掌的两家子公司,均为紫光国微100%控股,原本就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条线。

其中,深圳国微2022年营收47.25亿元,在紫光国微71.2亿元的总营收盘子里,贡献率高达66%左右;同期,紫光同芯2022年的营收贡献率也达到了24%左右;两家公司的合计营收,对紫光国微的贡献率达到九成左右。

因此,提拔身居关键隘口的二人,担任上市公司的总裁、执行副总裁,可以确保公司核心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在上市公司重大决策,以及核心子公司战略厘定上,保持话语权的一致性,在管理体系上也更为顺滑。

升级进化,长期向好

随着高管团队履新,紫光国微也将开启发展新周期。

从内生优势来看,坚守创新基因,优化组织架构,协同产业发展,保证了紫光国微的长期竞争力,不仅赢在一时。

从研发投入来看,截至2022年底,紫光国微研发人员占比高达50%,2022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1.52%,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7%,到了2023年Q1,研发费用为3.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9.03%。从研发增速和营收占比来看,紫光国微可以说是科技含金量最高的中国公司之一。

高强度高密度的创新投入,又能反哺业务增长,在多个细分领域,紫光国微市场份额显著提升,竞争优势一路拉升,身位持续领先。

比如在特种芯片领域,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持续强化行业领先地位,新一代更高性能的产品进展顺利,即将完成研发。以特种SoPC平台产品为代表的系统级芯片已得到市场认可。

而在智能安全芯片业务上,紫光国微已经陆续在金融、电信、身份 识别、物联网等多个领域树立标杆客户;此外,晶体业务则紧跟国产化替代主流,上攻中高端领域。

最近几年,紫光国微营收持续维持高增长态势,而在今年Q1,高基数之上,又实现了营收和利润双双高增长。

技术优势还能助推公司摆脱同质化低质化的低纬度厮杀,实现毛利率的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毛利率达到63.80%,同比增加了4.32pct,归母净利率36.97%也同步提升,到了在2023年Q1,公司毛利率达到 66.65%,接近历史高位。

再从外部机会来看,紫光国微身居超级风口,同时又是头部企业,将会长期收割红利。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持续高增长,2025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大关。另据国金证券的预测,全球半导体的下行周期,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触底向上。

水大鱼大,拥有完备产品谱系、业绩表现亮眼、技术沉淀深厚,具备多重叠加优势的紫光国微,在内生优势与外部风口的双向加持之下,有望收获红利,持续高增长。

正是基于确定可期的高增长前景,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紫光国微披露了回购计划,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6亿元(含)的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股份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6个月内。

上述回购计划,既说明公司上下看好紫光国微前景,也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激发公司上下的创新潜能和发展动力。

紫光国微的前景,也得到了多家券商的一致看多看好,给予其“买入”、“增持”、“优于大市”等正面评级。

比如,海通证券在其研报中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92.94亿元、120.30亿元、151.6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97亿元、46.04亿元、57.75亿元;“紫光国微作为特种行业芯片龙头,长期增长可期”。

光大证券则维持了“买入”评级,预测未来三年,紫光国微仍会保持营收和利润的双双高增长。

回望上一个五年,马道杰抱着打造“世界级芯片企业”的雄心策马而来,遥望下一个五年,马道杰与紫光国微的新团队一起,将会继续以高质量增长,向着“世界级芯片企业”的未来全速前进。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