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雨桐
10个月历经三轮问询,智能语音AI企业思必驰的科创板IPO之路还是中止了。
当然,没能通过IPO缓解资金饥渴症只是表象。目前,摆在思必驰面前更急迫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向公众和商业合作伙伴解释公司正面临的一系列风险。
风口站4年,亏损10多亿
以ChatGPT为代表的基于通用语言大模型的生成式AI(AIGC),近期受到了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
GPT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集中式突破,包括对话智能技术、深度学习大模型技术、工程化能力以及大数据的整体突破。而这恰是思必驰多年耕耘的领域。
根据招股书,思必驰是国内专业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自主研发了全链路智能语音及自然语言交互关键技术,包括音频信号处理及分析、语音及说话人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及分析、知识图谱、问答及自然语言生成、对话管理及智能推理决策、多模态交互等。
思必驰由高始兴、俞凯、林远东在英国剑桥创立,2008年3人回国创业,思必驰落户苏州。2014年推出了对话智能云平台对话工场,正式成为一家纯粹的人工智能企业。
思必驰可以说是最早一批涉足AI技术研发的企业,但从当前的财务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思必驰2019-2022年分别亏损2.51亿、1.8亿、2.98亿、2.64亿元,4年时间亏掉了9.93亿元,叠加今年一季度的数据,4年多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为-6.73亿元,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1129万元、-26263万元和-25974万元。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且规模逐步扩大。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分别为7670万元和9334万元,分别较上年末下降了44.68%和36.36%,主要是由于公司尚未实现盈利,未弥补亏损扩大所致。
重要股东减持,客户频繁变动
必须承认,整个AI赛道的商业化,都是一道难解的题。
譬如已经闯关成功、登陆二级市场的寒武纪、商汤、云从科技,无一不是挣扎在亏损的境地。2018-2022,5年时间,云从科技、寒武纪、商汤分别亏损31.35亿、37.37亿、387.71亿元。
但同样是亏损,甚至寒武纪、商汤、云从科技等企业亏得更多,为什么这些AI公司都能成功上市?这背后关键因素在于:相比其他公司,思必驰的营收与资产规模都太小了。
财务数据显示,上市前一个完整年度(寒武纪2019年,商汤2020年,云从科技2021年),寒武纪营业收入4.44亿元,总资产46.68亿元;商汤营业收入34.46亿元,总资产384.79亿元;云从科技营业收入10.76亿元,总资产23.13亿元。
反观思必驰2022年营业收入4.23亿元,总资产5.6亿元。除了营业收入勉强接近2019年的寒武纪外,其他都相差甚大。目前,思必驰的净资产仅为0.77亿元,距离2020年的高点减少了87.31%,2年下降接近9成。按相关媒体预测,照此趋势今年净资产就将转负。
这意味着公司将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而这种状态在经济学上通常被称为破产。
长期入不敷出的压力之下,股东也有些难熬。近年来,思必驰多名大股东纷纷减持。据媒体报道,由于不确定何时能盈利,阿里网络、苏州联想之星、启迪创新等多名大股东在申报IPO前减持股份。
从招股书来看,目前思必驰的前五大客户不仅分散且变动较为频繁。2019年-2021年,除了对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销售金额较为稳定之外,思必驰的其他大客户在三年间均有所不同,尤其是第一、第二大客户三年来都只出现过一次。
起大早赶晚集,思必驰路在何方?
早在2007年,思必驰就已经开始布局对话式人工智能,也是离当前ChatGPT概念最近的AI企业之一。彼时,连国内头号AI玩家百度都还没有入局。
思必驰在创业之初也是万众瞩目。从融资历程来看,思必驰共获得7轮融资,总计超10亿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联想集团、富士康、中信证券、美的资本等。
最近的一笔发生在2020年8月完成了Pre-IPO轮融资,距离现在将近3年。这也意味着,如果思必驰无法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也将会面临无资本可为其输血的风险。
根据IDC公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半年度研究报告-2021H2》显示,思必驰在当前人工智能语音语义市场竞争格局中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内忧还没解决,外患又咬了屁股。目前的语音赛道,位于行业前三的分别是语音龙头科大讯飞、云巨头厂商阿里云与百度智能云,它们占据了超过行业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而思必驰、小i机器人、拓尔思三家公司合计的市场份额在10%左右。
国内各大巨头夹击,国外有全球科技公司的潜在竞争。身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一方面需要直面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解决现金流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安抚市场和客户不退出,从这个角度来看,折戟IPO失败或许并不算什么,思必驰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