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我在广西当支书,带出AI口播第一村

采写/魏一然

编辑/陈纪英

清晨,通天顶云雾缭绕,茶园在雾中时隐时现。

山坡上一垄垄茶树,随山势起伏,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香。一个男子的身影,在茶树间穿梭,他没拿采茶工具,而是举着手机拍摄。四五分钟后,一条由AI制作的口播短视频,便被发布到平台。

他就是广西梧州岑溪市归义镇勒水村党支部书记黄金庆,也是将AI带入勒水村的第一人

从村部到通天顶,大约3公里,步行要30多分钟。开完会的黄金庆,常常忘记换鞋,穿着皮鞋攀爬到海拔700米的茶园,但速度从不落人后。他自嘲,“就像高大上的AI,进入村里,完全没有水土不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以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但对于普通人来说,AI除了带来最初的“惊艳”,场景落地却很遥远。

辅助黄金庆拍摄视频的AI工具开拍,打通了创新“最后一公里”,解决了新农人在人工智能应用上,最棘手的问题。以低成本,高效能,突破传统限制,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就能创作出应用于商业场景的视频作品。

AI进村了,没有水土不服

录到第20遍时,黄金庆急得满脸汗水。

不到7点,他就来到位于通天顶山坡700多米的茶园。阳光透过云朵的缝隙,在茶园撒下万道金光。

可他没心情赏景。原想以清晨茶园为背景,录制一段视频,可100多字的口播,不是忘词卡壳,就是发音不准。

“今天呢,我给大家讲讲六堡茶的四绝......”一上午过去了,一段一分多钟的视频依然没能完成。

这个场景发生在3个月之前,那是黄金庆常遇到的困境。因为不会剪辑,他必须录制到毫无瑕疵。

彼时的他,压根不会想到,有一天,AI能进入勒水村,成为他和村民的“新农具”。

2017年,80后黄金庆回到勒水村任支书。5年后,看见自媒体蓬勃发展,便有了跟风的念头,“主要也是着急,想带大家致富”。

勒水村共有村民1168人,外出打工的占28%,留守老人占35%,在家的小孩占27%,留家的年轻劳力只有10%。黄金庆刚回村时,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7000元。

“当时村民种八角、蔬菜,我想统一收购,再利用网络销售,缓解可能滞销带来的压力,也想提高一下销售价格,让村民多赚点。”可做短视频推广,需要运营成本,他一没钱,二没人。

回村之前,黄金庆远在杭州干装修,一个月收入一万多元。担任村支书后,工资仅1700元。2019年支书和主任一肩挑,工资才涨到3300元。

大专毕业的他,无论写文案还是剪辑,都是短板。他一度想花钱请个专业编辑,可别说没钱,即便有钱,也没人愿意来村里工作。

“我普通话也不好,不愿抛头露面,感觉出镜就像卖脸”。账号冷启动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0粉丝。一年多过去了,除了几个熟人关注,几乎再没涨粉。

转机发生在今年初。有一天,在外务工的堂弟,打来电话,兴奋中还带点神秘,“哥,你知道开拍吗?是个AI工具,它能帮你制作视频”。

“别扯了,听着都不靠谱。”黄金庆根本不信。

他上次听说过AI,还是在电视里,当时就“云里雾里没听明白”。

事实上,这不是黄金庆一个人的困惑。对于疏离新技术的村民来说,AI落地难,已是共识,从“技术概念”到产业落地,横亘着广袤而空旷的未知地带。

但堂弟的极力推荐,以及眼下无法破局的困境,让迷茫的黄金庆决定一试。据堂弟介绍,“这是一款帮用户用 AI 制作口播视频的APP,去年才发布”。

黄金庆研究了3天,就能上手了。

“大家好,我是勒水村的村支书,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六堡茶......”按照AI提字器,他一气呵成,录制、剪辑、提取字幕,不到5分钟,就将这段视频发布到各大平台。

更让黄金庆惊喜的,是AI的一键生成。

“一滴露珠,从茶叶上滚路。美丽的采茶女孩,在茶园穿梭,指尖飞舞中,一片片嫩叶,被放进茶筐。”

他在开拍输入以上文字后,不到两分钟,一段视频便制作完成。AI轻松了解他的意图。有了AI辅助,他一个人就能顶上一个团队,身兼导演、编剧、剪辑、字幕等角色。

曾经困扰黄金庆的所有问题,似乎都在遇见AI后,迎刃而解。

“只要你识字,就能用开拍”。写脚本、拍视频、剪辑,AI都能帮忙完成,黄金庆一一尝试解锁,好奇又兴奋。

这一试,便让AI在勒水村落了地。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对于这些政策,黄金庆早烂熟于心,如今与AI实打实相遇,更坚定了他带AI进村的决心。

3个多月后,黄金庆的账号全平台涨粉上万人,有了稳定收益。他也成了网红村支书,多家媒体主动联系采访。

通天顶常年云雾缭绕,但黄金庆心中的迷雾似乎散了。

如今,中国城镇化率虽已达到65.22%,但依然还有2-3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利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例如,使用AI技术对土壤、病虫害、气候等进行精准分析预测;还能替代人力,化身AI农民,开展耕作、播种、喷药、采摘等。根据贝哲斯咨询预测,全球农业AI市场,2028年有望增长至47亿美元。

但前述AI技术应用,投入成本相对较高,而AI口播工具,其普适性更高,上手更简单,成本也更低。

AI进村了,不是空话

黄金庆始终忘不了,他刚当村支书时的窘迫。

“一开始想带大家种八角致富,一家一户去游说。”两个月后,300多户村民,仅有3家同意跟他一起种。

每家给出的拒绝理由大同小异,“老了,干不动了”,“还得投钱啊,不想把孩子赚的血汗钱投进去”,“太忙了,干不过来啊”。

当时,黄金庆有点丧气,猜测村民“可能是不信任我,我那时候一事无成”。

不过,带领村民致富的计划,他从未放弃过。

到了2021年,当黄金庆再去跟村民沟通打造生态茶园时,他顺利租到1100多亩山地。这次合作,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

“每亩地租金80元,村民自己种是赚不到80元的。除了租金收入,村民还可以来茶园上班。”黄金庆说,“茶园最忙的时候,雇佣了30多位村民”。

明年,400多亩茶园即将迎来首批鲜叶采摘。黄金庆着急让村民尽快学会用AI制作短视频带货。

他平时发布的视频,也几乎都与六堡茶有关,“算是为销售茶叶预热了。”

如今的黄金庆,每晚8点都会直播卖货,这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直播,需要专业的团队,如果让村民们也做直播,难度太大。

当下,在AI的加持下,一个人做短视频,就相当于一支团队。

经过权衡之后,黄金庆锁定了 AI口播短视频带货方式,他认为,这降低了视频制作成本,提高了效率,还保证了真实的质感。

口播视频的本质,是“人类个体观点与情感的表达”,在AI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口播创作者。

开拍曾调研过一千多位口播创作者,发现从去年开始,AI已经能够显著提升口播视频的制作效率。曾有一位教育博主,用了开拍,仅3天就涨粉一万多。

了解越深入,黄金庆让“AI进村”的决心越大。当地的六堡茶远近闻名,但还没形成产业,销售渠道也没打开。村民们守着“摇钱树”,却不能致富。

黄金庆曾因此夜不能寐。如今,他越发坚信,用AI拍视频带货,是条可行的捷径。

有心的黄金庆,还曾以茶花女形象,输入需求,用AI设计了一整套“勒水村六堡茶”的视觉识别系统,过程仅用了几分钟,“效果不错,还省了上千元的设计费”。

AI口播第一村,勒水打响AI落地战

勒水村AI落地战,第一枪是在6个村干部中打响的。

从5月份开始,黄金庆就挨个渗透身边人,开启“勒水村短视频计划”,“我先拉村干部‘下水’。”

但拉人进展一度并不顺利。

“我不行啊,太忙了,要喂鸡、换水、干农活,还要干村部的工作”。在黄金庆牵头的AI短视频计划工作会上,李品玉当场拒绝了。她是村里的文书,也是养鸡专业户,年养殖规模5万多只。

忙是她能说得出的理由,另一潜在的原因是,她很畏难,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我都47岁了,不算年轻人了”。

这让黄金庆似乎重温了7年前的受挫感——当时他挨家挨户沟通种八角,最后却无疾而终。

但这次,他不打算放弃。

“有些村民不理解我,说村支书是不是太闲了。”还有人说,“村支书就想利用这个给自己赚钱。”

李品玉知道,黄金庆是真心想带大家致富,而且他也要走在前面趟出一条路。“你说,他自己都弄不成功,谁还跟着他?!”

她决定支持支书一把,吃完晚饭,李品玉拿出手机开始研究开拍。

“那天是端午节,我第一次拍了个做粽子的视频,发上去一会就删了。”说起这个经历,李品玉哈哈大笑,“有人在评论区说我包的粽子太丑了”。

过了几天,她又偷偷拍了小鸡的视频,但没敢发。连续用AI制作几条视频之后,那种强烈的畏难情绪逐渐消散了,李品玉心里有了底儿,在抖音注册了自己的新账号。

“其实,我也想用短视频带货。我们养的小鸡有公司收,但不收鸡蛋”。李品玉有自己的盘算。

虽然目前,她的账号只有100多个粉丝,大多还都是熟人友情关注,但李品玉有了信心,“反正用AI制作也简单,以后要多发视频,争取尽快达到1000个粉丝”。

村民黎君富,以前拍过短视频,也有自己的账号,但很少发内容,也没流量。他嫌写脚本、拍摄、剪辑,太难搞,“每次整视频都得小半天,麻烦死了,不想再整了”。

不过,黄金庆隔三差五来动员,还挤出时间专门教他,逐渐打动了黎君富。

作为养鸡和养蜂专业户,黎君富可拍的素材非常多。前几天他还用AI拍了虎头蜂出巢的视频,“没想到,真这么简单,以前搞半天,现在几分钟”。

他打算 “养养号,以后利用AI口播短视频带货自家的蜂蛹”。

与黎君富和李品玉一样,勒水村还有许多村民都是对网络陌生的“数字移民”——他们年龄较大,面对数字科技时,必须跨过并不顺畅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剪辑太难了”,“发出来又不好看”,“普通话又不标准”,这些困境普遍存在。

但与AI相遇后,很多村民改变了看法,“只要识字就能上手,太简单了。”

黄金庆打造AI口播第一村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不仅上了热搜,还惊动了开拍官方。

前段时间,开拍研发团队专门与勒水村村民开了线上会议,倾听反馈,解决问题。

有村民表示,希望开拍再多一些农村素材,还有村民想通过口播带货创收,但苦于没货源。

倾听到上诉反馈后,开拍推出了“AI助农计划”,而且还在筹备“接单平台”,希望帮用户快速选品,匹配AI创作工具。

如今,开拍仅上线一年,就实现了用户与收入双增长。截止今年5月份,其月活跃用户数接近 70万,累计内容创作数超四千万。

开拍的订阅收入也在高速增长,成为一款月毛利突破百万的 AI 应用。一款刚刚推出一年的AI垂类产品,年营收千万以上,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多见。

作为70万用户之一的黄金庆,如今积极为开拍“种草”。犹如一场双向奔赴,开拍“AI助农计划”的功能参考示例,也都与六堡茶有关。开拍还提供了三农主题的AI脚本和剪辑素材,辅导新农人制作短视频,帮他们快速起号带货。

原本畏难的李品玉和黎君富,已经玩上了瘾,每天只要有时间,就跟着“开拍口播课堂”学习口播创作技巧。

对农民而言,辛勤劳作、仓满谷溢是丰收。对新农人来说,科技赋能下的飞速革新,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丰收?科技普惠,乡村振兴,像“开拍”这类的AI产品,也在帮助更多新农人,创业增收。而通过AI的赋能,新农人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