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叶远风
松弛感,是这届奥运会开幕式给很多人留下的直观感受。
而让用户观看奥运的过程也获得松弛感,同样是各路APP在奥运季努力的方向。
从各种大型赛事报道来看,一般来说,APP们往往致力于整合信息、形成专题页面,方便用户一站式浏览,从容选择、查看。
但“智能相对论”观察到,一些尝试推动用户体验的改变也在发生。
例如,在百度APP,除了奥运主题页面这种“整合”,在进到特定资讯页面后,不管是长篇图文信息,还是各种长度的短视频内容,用户如果不想“费劲”自己去整理、汇总信息,只需要用两个手指头在屏幕上“捏一下”,APP就会快速输出该条信息的核心、关键信息点,一体呈现。
于是,用户在APP获得观看奥运信息的“松弛感”,又多了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说来自于百度APP全新推出的AI功能“捏一下”,是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的结果。但深入来看,百度的自我革新,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内容赛道乃至移动互联网在面对用户需求时所进行的一些进化,这种进化,甚至直接给百度这类所谓“掉队”企业带来新的机会。
内容赛道的AI应用,正在顺应用户越来越“着急”的时代需求
以奥运为关注对象,“智能相对论”实测了百度APP“捏一下”,尝试从中发现内容赛道的一些变化逻辑。
在奥运会举办的同时,与别的平台只是提供一个引导点击的专题链接不同,在百度APP首页只要“捏一下”,即可获取包括奖牌榜、赛事热点在内的赛事智能总结,快速获取一手信息:
到了具体的资讯页面,对于权威网站的专题报道,“捏一下”能快速给出核心要点,帮助用户掌握重点信息:
如果关注中国军团的备战信息,不用太细致地看,“捏一下”能够帮助用户整理好:
不少用户会关注奥运好玩、趣味事件,“捏一下”也能帮用户总结出精华,甚至哪里“好玩”:
……
在这些实测中,“捏一下”的过程存在一个共性,即帮助用户“即刻获取”信息,提升效率、进一步降低查找整理的困难程度。这种额外“松弛感”的背后,事实上是移动互联网大时代一直以来的一个重要主题——如何满足用户“越来越着急”的信息效率要求。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的一个后果,是用户的“耐心”越来越有限,每个人都想着快、更快、还可以再快点。
一部电影,五分钟看完还不会错过最精彩的部分,甚至创作者还能提供独特的解读,比用户自己看还要领悟深刻。
一场球赛,三分钟就能把开局、精彩进球、关键转折等谈清楚,相比较90分钟,用户并不会错过太多有用信息,但节约了大量时间。
这里不去讨论用户的这种需求是否恰当,是否看“原版”要更合理,至少在客观的用户需求面前,让用户有的选,应当是APP平台们努力的方向。
这些正是“捏一下”产生的大背景,不止于此,这个功能还进一步实现了内容创造的突破,也即不再依赖创作者帮助用户去精炼内容、满足“着急”的需求,而直接通过AI实现。
换言之,几乎所有场景内容都能通过这个方式实现“精加工”,而不用再等待内容平台的创作者去做出来。
这一点,在奥运会这种信息爆炸的话题下体现得尤为明显,仅依靠AI能力,用户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更简单高效地获取信息,而不再需要人工“再创作”——让用户信息获取效率提高这件事,也变得更加有效率。
只不过,客观地说,在这个进化中,刚刚推出的“捏一下”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如果一个图文内容中插入一个长的包含大量文字信息的图片,目前“捏一下”似乎不会去识别图片上的文字信息并进行总结,这使得内容精炼可能不够全面,后续还需要百度方面进行优化,毕竟这方面的AI能力百度并不缺乏。
总的看来,这不只是百度的突破,更是整个内容赛道在满足用户需求上的突破,只不过,它的出现源自百度的发展历程,是一种必然。
让技术服务人,推动杀手级功能二十年后再现?
直观来看,“捏一下”,在具体的体验、交互方式上,颠覆了百度搜索过去的内容呈现形式。但是,如果回顾百度一直以来面向用户提供的价值的方式,可以认为百度本质上又并没有改变。
大约20年前,百度创造了一个通用开放平台,阿拉丁。
简单说,这个阿拉丁以共赢的方式,让百度搜索得以链接到包括站长们手中资源在内的海量信息。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这种做法,让用户一个搜索框即可便捷搜到几乎所有数字世界中有的信息。
这种搜索带来的便捷是不言而喻的,在搜索框外,用户是一个单纯的需求提出者,通过点击搜索框来获得想要的信息,而不必在费劲去各种冗长的网址中寻找信息。
也由此,阿拉丁直接开始了一个百度盛世,推动百度快速崛起,成为互联网巨头之一。
而后,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内容封闭逻辑下,阿拉丁能够为用户提供的便捷内容信息越来越有限,百度一度陷入“掉队”的广泛质疑中。
无论对百度还是对业界、用户,这么多年过去,再也没有一款产品、一个功能,能够产生如此令人惊艳的价值。
百度需要再次为自己正名。
“捏一下”就出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从上文看出,如果放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宏观视角下,“捏一下”满足了用户越来越“着急”的内容需求;但回到百度这个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捏一下”实际上是百度AI具象化、把AI能力贴近场景的过程,沿袭了多年前那个阿拉丁背后百度想要呈现的用户价值——始终把用户放在主导位置上,遵从“用户发出指令,产品利用各种技术、资源去完成指令”的内容逻辑。
在这个逻辑中,技术姿态是放低的,是真正服务于用户的。
阿拉丁背后,是百度彼时领先时代的搜索技术,大大简化用户查找全网庞杂信息的过程,用户是技术的主动利用者、受益者;
“捏一下”背后,则是百度当下同样处于行业领导位置的AI技术,用户的捏压就是向AI下达指令、提出需求,复杂的过程都由AI技术完成,用户是AI的“主动利用者”,而非其他超级APP中仍然是数据供养者、信息茧房的对象。
人利用AI技术,而不是被利用,只有遵从这个逻辑,才能出现极致的、惊喜的、杀手级的用户体验,也才能让百度APP做出与其他超级APP的差别。
而这种差别,正在重新改变行业格局,具体到百度身上,是百度终于不再掉队,甚至在实现再度赶超。
对用户习惯的创新,正在带来内容赛道无限可能
用户习惯不改变,一个赛道往往格局固化难有新的变化,也难出现大批量的创新。
百度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源于当下的内容赛道上用户习惯基本上稳固,难以推进新的习惯形成从而创造增量价值空间。
但让技术服务于人的“捏一下”,在体验上的尝试,正在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用户对奥运会的火热关注让“捏一下”所带来的体验有了集中化的呈现,而试想一下,在未来更多场景中,当“捏一下”被越来越多百度用户使用,这种颇具亲和力的操作方式,很容易形成新的用户操作习惯。
假以时日,“百度一下”,或许将变成“捏一下”。
从这个意义上看,“捏一下”或许正在成为百度新的、颠覆用户习惯的杀手级功能。
李彦宏曾表示,大模型时代要卷应用而不是卷模型。“捏一下”是卷应用的典型代表,是百度尝试在大模型应用层面表达自身的创新力与领先力。在它的背后,百度正在试图用“卷应用”带来的新的用户习惯颠覆过去的自己。
也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摆脱掉队的阴影。
毕竟,即便是百度搞出来国内顶级的大模型应用文心一言,也常常被业界认为是跟随、被动应战,而“捏一下”的出现,改变用户习惯、改变百度与用户交互的方式,甚至在整个行业角度实现用户习惯的一次新的引领——“智能相对论”了解到,一些用户在百度APP上用了一段时间捏一下后,甚至在其他APP上也想捏一下。
所以,可以看到,在这场大模型浪潮中,百度是第一个敢在自家主力APP,也是国民级应用上“动刀”的公司,百度必须这么做,也敢于这么做,它需要尽可能将这种置用户于主导地位、能够真正改变移动互联网内容赛道规则的功能,最大程度推出去、推上台面,从而再次去引领一个时代。
“捏一下”的上线,看似用户轻轻捏动手指的小功能,背后却是百度积攒的AI巨大能量,是百度的野心。
再一次携杀手级功能登场,这次的百度,是真的行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