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安踏风暴甲亮相亚冬会,冲锋衣领域迎来“DeepSeek”

冲锋衣冲疯,面料业杀疯。

采写/陈纪英

编辑/万天南‍‍‍‍

过去一个月,DeepSeek比肩OpenAl,一跃成为全球AI大模型的新 “顶流”。

相比狂砸人、狂砸钱、狂砸算力的“豪门”OpenAl,不跟风的 DeepSeek则以另一条“捷径”登顶——不仅向上进化,技术表现与OpenAl旗鼓相当,还向下普惠,定价一度仅为后者的3.7%。

就连一向嘴硬的OpenAl 创始人Sam Altman也公开承认,DeepSeek的大模型让他“印象深刻,在性价比上尤其出色,新对手确实让我兴奋”。

如今,冲锋衣行业也迎来了中国自主研发的“DeepSeek”--安踏膜,一场“老钱”与“新贵”的全球对决戏码已经开场。

GORE-TEX 面料,类似冲锋衣领域的ChatGPT。

其母公司美国戈尔公司,多年来凭借技术专利垄断高端冲锋衣市场,终端售价动辄大几千上万元的“鸟象鼠” (始祖鸟、猛犸象、土拨鼠),无一不把戈尔旗下的 GORE-TEX面料作为主要卖点。

不过,GORE-TEX 虽好,却因为定价昂贵,只能蜗居于小众超高端市场。

由安踏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中国自研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安踏膜”,则类似冲锋衣领域的DeepSeek,打破了顶尖冲锋衣面料长期被国际品牌垄断的格局,甚至在透湿等技术指标上更胜几分,还兼具环保与普惠的优势。

在2025年2月7日到2月14日举办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简称亚冬会)上,搭载“安踏膜”的安踏旗舰冲锋衣“风暴甲” 首次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亮相,陪伴中国队再度创下历史最佳战绩。

而在冲锋衣行业的全球对垒中,安踏膜和风暴甲也开启了挑战全球“老钱” GORE-TEX的“夺金”之旅。

一、冲锋衣冲疯,面料业杀疯

“红是热血拼搏,白是沉着冷静,雪花白配中国红,亚冬会领奖服杀疯了,妥妥的中式美学范本!”

看完亚冬会开幕式,自称山系女孩的90后童童,就自发安利起了中国队同款风暴甲冲锋衣。

在重要体育赛事的合作权益中,领奖服的含金量通常是最高的,品牌一同见证运动员升国旗奏国歌拿金牌的荣耀时刻,所激发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转化为美誉度与认知度。

亚冬会领奖服花落冲锋衣品类,并不奇怪。随着中国户外运动人群超过4亿,冲锋衣也冲疯了,堪称年轻人的多巴胺,中年人的去油剂,老年人的回春丹。2024年,仅仅主流电商平台,冲锋衣销售额就过了百亿。

红利丰沛之下,入场玩家汹汹而至,目前,国内冲锋衣生产及经营企业已经超过8000家,竞争越发激烈,但行业的核心主战场,其实一直都是面料。

网易曾调查年轻人为何爱上冲锋衣,防水、防风、透汽等答案均名列前茅,“比如我在福州,经常下雨,而且福州气温高”,童童告诉《财经故事荟》,“所以,我的要求是雨水进不来,汗汽排得出”。

年轻人心心念念的这些性能,都要通过特殊的面料科技来实现,因此,面料之于冲锋衣,就像模型之于AI,芯片之于电脑。

而在冲锋衣的面料战争中,面世于上世纪六七十年的GORE‑TEX面料,因为最早解决了防水兼透气的科技难题,宛如“人类的第二层皮肤”,一直有着 “世纪之布”的美誉。

在戈尔之后,也有不少面料公司、户外品牌试图迎难而上,冲击戈尔公司的王者之位,但长期以来,后来者也只能实现局部性能赶超,却难以全面碾压GORE‑TEX。

不过,GORE‑TEX面料虽然性能千般好,但不少用户、品牌、环保组织对其却有点如鲠在喉。

一是普罗大众穿不起。市面上使用GORE‑TEX面料的冲锋衣,始终维持2000元到上万元不等的终端高溢价,让大众群体对其望而远之。

而据抖音数据,冲锋衣销售额贡献最大的价格区间分别为300-500元、100-300元。其中,300-500元是主流价格区间,占市场规模的33.72%,显然,大部分中国冲锋衣用户穿不起GORE‑TEX。

此外,GORE‑TEX 面料虽然扛得住暴风雨,却对环境不友好。

GORE-TEX面料因其含氟特质而具有毒性,且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监管压力也接踵而至。随着“去氟”的呼声高涨,一些品牌开始倒“戈”。压力之下,戈尔公司不得不大转向,决定抛弃助其登上王位的 含氟的ePTFE 材质,逐渐过渡到 不含 PFAS(即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ePE新材质。

所谓万物皆有裂痕,这些短板和挑战,也给了后来者突围之机。

二、户外品牌倒“戈”, 安踏膜踢馆GORE-TEX

除了价格昂贵、不够环保、监管压力等挑战外,不少户外品牌其实对于戈尔也颇有微词。

作为上游面料供应商,戈尔公司本该是妥妥的乙方,但手握“世纪之布”的核心科技,戈尔却相当强势,在整个冲锋衣行业的产业链上,掌握了主要话语权,作为客户的户外品牌,反而从甲方变成憋屈的乙方。

戈尔并非来者不拒,只有经过其主动挑选、亲自授权、严格认证的品牌,才被允许使用GORE‑TEX面料。戈尔公司还会参与品牌的设计和生产环节当中,甚至对其终端定价也有要求,这导致品牌在自主发展上受制。

不甘憋屈的品牌,自然想要打破戈尔的技术垄断,比如始祖鸟、山浩、哥伦比亚、巴塔哥尼亚、土拨鼠、北面等,都在自主研发面料。

不过,这一过程并不容易,从生产面料的原料、制造面料的拉膜机、制作冲锋衣的辅料,到特殊的压胶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技术门槛。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北面曾投入很多努力自研高端面料,以保证在极致情况下实现极致参数,但最终仍然无法达到Gore-Tex的性能”。

中国企业同样受制于此,突破不了面料的技术壁垒,一度导致中国冲锋衣企业在高端和超高端市场失守。据魔镜洞察报告,大多国产品牌的冲锋衣只能采用PU或者TPU涂层,虽然价格便宜,可性能远远无法与GORE-TEX面料比肩。

改良者精雕细琢现有路径,革新者打破框架重塑根基。在众多国内企业被“卡脖子”时,不信邪的安踏开启了破釜沉舟的技术攻坚之旅。

2021年,安踏集团与东华大学正式启动“安踏膜”项目。2023年9月,国内首款自主研发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安踏膜”正式面向市场,其防水透湿性能比肩国际品牌,填补了国产高分子防水透湿材料的空白。

和东华大学联合推出首款国产自研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安踏膜,打破西方技术垄断。这条自研技术路线,也让安踏无需像其他高端户外品牌一样,在面料科技上受制于戈尔,打破了「世纪之布」的神话。

对比来看,安踏膜的多项性能指标与 GORE-TEX各有高低,整体不相上下,甚至在透气等指标上更胜一筹。”

比如,其静水压高达17000+mmH2O,暴雨穿不透;而在透湿率更是达到了8000+g/(m2*24h),高于GORE-TEX的7000+g/(m2*24h),汗汽排得出。

面对当下科技服装面料领域加码环保与轻量化的趋势,双方的对垒进入到了无氟环保的新阶段,也是破局的新赛点。戈尔率先交出的答卷是使用ePE膜代替ePTFE膜,然而这并非标准,安踏则在不断探索更优解,力求为行业带来更具突破性的技术创新。

性能比肩之外,安踏膜还向下普惠。与戈尔的高冷不同,作为国民企业的安踏,更为亲民大众,搭载了“安踏膜”的“风暴甲”系列冲锋衣价格,价格只有千元出头,性能却不输于定价五六千元甚至数万元的国际大牌。这一策略使得安踏在掌控定价权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戈尔公司原有的“护城河”效应。

归根结底,科技的长期价值,不仅取决于功能的优化,也取决于价格的普惠,唯有两者兼备,才能造福普罗大众。

也唯有两者并举,才能获得长期红利——眼下,冲锋衣所在的户外赛道,既是高增长高潜力的市场所向,也是政策鼓励的大计所指。

根据《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户外运动呈现生活化、全民化的特点,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户外运动产业以年均30%-40%的速度增长,2025年总规模有望超过3万亿元。

以冲锋衣为首的户外装备市场空间巨大,中研网产业院预测,2028年中国户外装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13亿元。

相关部门计划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旨在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向上进化、向下普惠的安踏膜,也上呼下应了市场所向和大计所指。

三、冲锋衣与大模型:两个行业,一个故事

无论是在AI大模型等前沿科技领域,还是冲锋衣等消费科技领域,安踏膜与DeepSeek的后发赶超,都在力证,中国企业也能异路突围,掀起让国际巨头为之震动的技术飓风。这样的赶超之旅,背后也带有一些共性的底层逻辑。

其一,技术的红利具有累进的复利效应,并非一蹴而就,依赖于长周期、高压强的研发投入。

GORE-TEX的领先性,源于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长期技术迭代。安踏膜同样在持续迭代——新一代“安踏膜”在保证防水透湿的同时,强化了环保和运动舒适性,适用范围更广。2025年,加载安踏膜的「风暴甲」系列冲锋衣矩阵将会继续扩容,覆盖高性能、环保、轻量化等多个维度。

而在具体的研发战略和技术路线上,后发者要想实现赶超,与先发者必须同向不同路。

所谓同向,是说性能等关键指标必须对齐乃至超越,不能落于人后;所谓不同路,是说不能跟风而行,必须通过逆向突围,解锁新路线新价值。比如安踏膜以环保友好以及高性价比碾压GORE-TEX,比如DeepSeek的开源和成本优势让OpenAI甘拜下风。

其二,产、学、研一体,内研与外源互补协同,才能在技术创新上看齐全球天际线,在应用落地上飙出最高速。

安踏膜的成功就是内应外合的战利品。东华大学作为国内纺织领域的头号玩家,其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功能性纤维、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研发领域经验老道,安踏则有高看研发的基因、精准的市场洞察、广泛的产品落地场景、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产学研协同互补,才能持续加快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消费终端的进程。

如今,产学研的一体化协同,已是安踏的惯性动作,目前,安踏的全球六大设计研发中心,已与7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250多名专家、800多家供应商共同合作创新。

其三,普惠和先进也能兼得。如果技术先行者只想靠领先维持高溢价,只能蜗居小市场;相反,只有同时上卷黑科技、下卷性价比,才能普及普惠覆盖大市场。通常来说,高暴利和大市场只能二选一。在这一点上,戈尔选了前者,安踏膜和DeepSeek则选了后者,战略取舍相当一致。

戈尔是通过To B模式,把面料供应给其他服装品牌,但因终端定价高昂,导致用户群体相对小众。

安踏膜的应用则是从To C 起步,虽然目前仅仅用于风暴甲产品,但一方面,安踏手握海量用户,据方正证券预计,2025 年安踏有效会员数量有望飙升至 1.2 亿,而且,搭载安踏膜的风暴甲产品更为普惠亲民,让新中产群体也能轻松消费,因此,长期来看,相比GORE-TEX,安踏膜有望触达更大众的市场,也有望落地于旗下多个品牌的多个产品线。

敢与GORE-TEX掰手腕的安踏膜,也是安踏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冲锋衣领域,安踏膜承载了这一重任,其未来的夺金之旅,不仅仅在亚冬会上,还在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果小喵对本文也有帮助)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