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城市之间
聚贤庄
生活派
电商小报
猿氏物语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会员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新首页
Portal
观海听潮
创业沙龙
酷站
科技资讯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活动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动态
记录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快活林
›
IT业界
›
暴力儿童背后混乱的成人逻辑让人脸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选中
篇:
置顶
|
暴力儿童背后混乱的成人逻辑让人脸红
[ 复制链接 ]
匿名人士
发表于 2009-9-10 09:43:02
“8·27儿童网络暴力事件”,说的其实是前几天在百度贴吧里吵个没完的事情:央视《朝闻天下》批评摩尔庄园这款游戏令儿童在暑期沉迷其中之后,很多小朋友踢爆了栏目的百度贴吧。(《中国青年报》9月9日)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将儿童们的网络暴力反击,追溯到成人对儿童的管束与规训的僵硬方式,自然不错。但如果回放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新闻,就可看到成人世界中的非理性和偏颇。
那天的早间新闻画面上,这个叫珍珍的12岁小朋友平静地说,暑假期间每天除了看书、学英语、游泳,还必须登录摩尔庄园网站,除了结交新朋友,更重要的是打游戏挣摩尔豆(摩尔庄园虚拟货币)。然后镜头一摇,男主播表情严肃语气忧虑地表达对小朋友沉迷游戏的痛心,对游戏间接要家长付费的愤怒。
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我深知此类新闻报道的操作方式。大人的世界中,孩子总是一个可以被导演、被利用来表达大人操弄意图的工具。大人们想说网络游戏不好,就拉出一个儿童,让孩子自己说他每天要花时间去挣游戏币,然后大人就可以言之凿凿地说,看,孩子们都沉迷了,都成瘾了。大人们是懒得仔细研判这个游戏的,更是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网络世界无动于衷。从这个角度说,朝闻天下贴吧里,小朋友很郁闷很生气地说,反对“成人主宰儿童”,确实让大人们脸红。
也是在前几天,一家我平日浏览颇多的网站对“儿童网络暴力事件”做出了在线调查。我怀疑这个调查已经暗含了教育孩子们不要使用网络暴力的“好意”在内——因为调查只给出的选择是:第一,游戏会让孩子上瘾,反对爆吧;第二,孩子们有自己娱乐的权利,赞成爆吧。结果这个两项选择不相上下。当然,我们可以断定,参与调查的都是成年网民,因为小孩子们是不怎么看新闻的。并且,这个所谓民意调查的选择题,也是逻辑凌乱,甚至是绑架推销,强加于人——难道赞成孩子们娱乐权利的人,就一定赞成孩子们去踢爆朝闻天下的贴吧吗?这简直就等于把赞成孩子们的娱乐权和暴力踢吧直接捆绑起来,把网络游戏和非理性捆绑起来。我再次为大人的混乱逻辑脸红。
大人们以自己年龄中的人生经验为挟持优势,总爱把自己的判断强加于孩子们身上。大人们这个时候的感情攻略都是一句话,孩子啊,那是为了你们好。某些方面也许是对的吧,但有时候,这个替代孩子做出判断的做法,就几近于粗暴和霸道了。孩子们在贴吧里愤怒而委屈地说,“摩尔有什么不好啊,难道我们不玩摩尔,去玩那些暴力游戏?成人不能主宰儿童。我们玩摩尔要朝闻天下管?你们的指责、定论、意见,有一点是儿童的观点吗?你们真的有资格评论吗?”
这是个涉及儿童本位还是大人本位的问题。粗暴的逻辑和行为到底是残酷还是严厉的教育,在“五四”时期的鲁迅,写出《我们怎样做父亲》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辩驳了。到现在,还是不同的教育路数。但一个大人做出判断的时候,是否就可以凭借自己人生经验和社会支配权的优势,用混乱的逻辑和先入为主的方式给出答案呢?
“臭大人!”孩子们在贴吧里冲动地说。孩子们骂的是啊。我们就是沿着臭大人的荒唐逻辑长成了这样一个虚伪的强词夺理的臭大人,难道我们还要把这些逻辑传递到这些下一代,让他们成为我们?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蔡晓辉)
回复
使用道具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跟贴 Reply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匿名人士
关注
主题数
搜狐真流氓,竟然强奸了我的邮箱
阅读 129524
【李彦宏】美国: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阅读 96112
转视觉中国采访 ---“提出新的解决方式”
阅读 82298
发布新话题
小帖士
如果你不是特别对他的每一句话感兴趣,不要随意用"关注"人的功能,因为关注以后,他的所有发帖回帖都会以通知的方式提醒你的!
统计信息
会员数: 4661 个
话题数: 8710 篇
巅峰数: 8 人
首页
分类
活动
合作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