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会员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新首页
Portal
观海听潮
小百科
创业沙龙
关于我们
酷站
科技资讯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活动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动态
记录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神剑山庄
›
西瓜学院-网络营销沙龙
›
社会化媒体营销
›
Facebook黏性滑坡探因:与用户生活相关性下降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Facebook黏性滑坡探因:与用户生活相关性下降
[ 复制链接 ]
奥库传媒
2013-3-1 00:42:04
导语:近来,众多Facebook用户纷纷取消对好友的关注,甚至是逃离这家社交网站。对此,美国科技博客GigaOM撰稿人马修·英格拉姆(Matthew Ingram)撰文指出,出现这种问题,虽然与用户使用Facebook的方式有关,但主要症结还在于Facebook的自身变化,如品牌广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与用户生活越来越不相关。
以下为文章全文:
用户纷纷吐槽
一些已退出Facebook,或决定取消对Facebook上面所有好友关注的人,最近纷纷发帖“吐槽”这家网站的服务。我自己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最近也经历了一场我喜欢称之为“大取消(The Great Unfriending)”的运动:取消了对Facebook上面近80%好友的关注。
这样一来,我使用Facebook的方式也改变了——我认为这种改变以及我觉得有必要这样做的原因,恰恰体现了Facebook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
茱莉亚·安格温(Julia Angwin,媒体记者)说,她之所以取消对所有好友的关注,是因为Facebook“无法提供我所需要的隐私度。”与安格温不同的是,我在Facebook上面的确未遭遇任何隐私问题。
安格温说,有一点最让她感到心烦:“当我与Facebook上面的某个群或朋友分享信息时,这些信息的最终流向往往会让我大吃一惊。”我尊重她的选择,但我在使用Facebook时,并没有遭受这样的问题困扰。
无论好坏,我在注册Facebook、Twitter及几乎所有其他社交网站时,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决心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开放信息,与别人分享几乎有关自己的一切事情。我从来没说过,所有人都应该这样做,人们不愿在网上分享信息的理由不胜枚举,比如担心孩子的隐私等,但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杰夫•贾维斯(Jeff Jarvis,纽约城市大学新闻学教授)的看法,即“信息公开”利大于弊。
毁掉用户体验
如果说隐私不是症结所在,那问题又在哪儿呢?简而言之,是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以前,移动设备的实时连通性曾让我上了瘾,不可自拔,我发现Facebook同样具有这种特点,也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体验。对这个问题想得越多,我越是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我自己以及我使用Facebook的方式,都难辞其咎,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Facebook的改变所致。
我欣赏和崇拜的一些人,包括风投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创始人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都纷纷取消对众多好友的关注,不再像以前那样痴迷于Facebook。究其原因,恐怕有不少人抱有这种想法:皮尤中心实施的最新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用户在使用Facebook过程中会延长休息时间,还有近30%的用户计划减少使用Facebook的时间。
我之所以认为自己也有问题,是因为自2006年我注册Facebook以来,我始终坚持最大程度地与别人分享信息,只要有人发来好友请求,我几乎来者不拒,即便他们其实并不是“朋友”。我当时很清楚,这样做肯定会有风险,但确实并未完全意识到风险究竟有多大,也不知道它最终会以何种方式毁掉我的体验。
信息流杂乱无章
正是抱着这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态度,我在Facebook上面的“好友”最终接近1000个:有些是我在开会时认识的,有些是通过其他人联系上的,还有些则是我的粉丝——即通过“订阅”我写的文章,关注了我的Facebook帐号。
对于这些人——我已经全部取消了对他们的好友关注,我想说的是,他们都非常好,只是我无暇应对。我的信息流就好比一片汪洋,我对它们兴趣不大,或丝毫不感兴趣,只是偶尔看一看与我亲近之人的琐事信息。
我认为,Facebook的失误之处在于,让用户的信息流变得杂乱无章,特别是“赞助内容”和“赞”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例如,当“好友”称赞了可口可乐或福特汽车的品牌页面以后,就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东西。就同我抱怨iPhone上面的信息推送一样,我们肯定也可以通过调整Facebook的设置,让这些东西不再显示。不过,谁会有时间来研究这些设置呢?我肯定是没有。
细分市场竞争激烈
在“大取消运动”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Facebook作为某一特定网络更有用,如让我看到亲朋好友正在做什么,包括那些与我们相隔千里的的亲朋好友。当然,我的几个女儿不包括在内,她们甚至已不再使用Facebook,更喜欢将全部时间花在Tumblr和Twitter上面。我想,这仅仅是让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感到担忧的事情之一。
虽然Facebook对我而言更有用,但也只是用于特定目的,我不会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如果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必须与别人联系,那我会用LinkedIn;如果希望通过照片与别人建立联系,我会用Instagram或Flickr——这也是收购Instagram对Facebook而言实属明智之举的原因;如果想与不认识的人联系,我就用Twitter。如果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使用Path,我也会通过它与亲朋好友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我完全不需要Facebook了。
Facebook目前仍在努力实现增长,证明其650亿美元的市值物有所值,在此过程中,它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Facebook最大的挑战是——比向移动平台转型和通过广告创收这两个问题要大——不仅要保持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还要向他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产品或服务,保持用户的参与度。至少对我来说,Facebook正在失去先机——对别人而言,似乎也是如此。(清辰)
该贴已经同步到 奥库传媒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跟贴 Reply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IT业界
奥库传媒
关注
主题数76
一个离职公关人的行业思考
阅读 12086
李开复对话硅谷教父:创业使人性弱点无限放大
阅读 9462
美国: 创业的天堂
阅读 6799
发布新话题
小帖士
如果你不是特别对他的每一句话感兴趣,不要随意用"关注"人的功能,因为关注以后,他的所有发帖回帖都会以通知的方式提醒你的!
统计信息
会员数: 4661 个
话题数: 8709 篇
巅峰数: 8 人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