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城市之间
聚贤庄
生活派
电商小报
猿氏物语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会员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新首页
Portal
观海听潮
创业沙龙
酷站
科技资讯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活动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动态
记录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快活林
›
IT业界
›
京华时报“变天记”【转】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京华时报“变天记”【转】
[ 复制链接 ]
东方不摆
2008-10-29 10:23:11
http://jinghuaren001.blog.163.com/
京华时报“变天记”
当前的京华时报,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国庆节后,京华时报总编辑朱德付带薪休假暂时离开京华时报平台,总编辑事务交由吴海民社长处理。吴海民社长与两位副总编辑作为编委会的三个成员,对报社采编部门行使各项权力。
我们期盼这个新的“三人小组”能够带领采编人员继续研究业务,将京华时报办得更好。但可惜的是,京华时报“变天”了,我们看到的是党同伐异,风雨飘摇。一个具有良好业务气氛的平台成了杀人如麻人人自危的“刑场”!
一,京华时报到底发生了什么
现将国庆节以来,京华时报内部发生的真相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采编平台人人自危
目前,京华时报采编人员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事变革。
朱德付总编辑在岗时狠抓业务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这些骨干是京华时报采编内容的核心保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吴海民一直将这些跟随朱德付做业务的人员视为“眼中钉”,在朱总要辞职的消息传开之后,就有内部传闻称吴社长将大开杀戒,清除异已,控制权力。
但我们怀有美好愿望,我们不相信小道消息,我们希望,吴社长是一个明智、大度的社长,编委会也应当是主张正义、凝聚人心的编委会,在报纸涨价、竞争格局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京华时报应当团结稳定,力求创新,用好人才,踏踏实实将业务做好。尤其在朱德付总编辑还没正式办理离职手续的情况下,吴社长更应当带领两个副总编辑,一心一意抓业务,研究问题和市场对策,在考虑清楚之后,待明年适当时候再进行妥善改革,以实现报纸新的发展。
可惜大家的想法不无天真。从朱德付离开这个平台的第二天开始至10月27日,编委会就以各种名义改组了消费部、财经新闻部、房产汽车部、技术部、校对部等部门,新任了财经部、技术部、健康周刊、校对部等部门的主编、主任或副主编、副主任。其间,因为强行取消一些版面、部门,导致5位部门主任或副主任接连被迫离职或下岗,造成采编中层骨干的大量流失。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失望而走的部门主任,都是朱德付总编辑花费多年心血培养的业务骨干,他们为京华时报的创办和崛起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努力。尽管编委会打出各种各样的借口,但全报社的人都明白,这不是做业务,而是人事斗争,目的就是清除朱德付自京华时报创刊7年来培养的业务骨干。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部门仅仅是杀戮的开端,社内传言称,编委会还要对出版中心、新闻中心等其他部门陆续进行大规模改组,以确保各部门负责人是“亲吴派”。这导致很多部门负责人无法安心工作,有些已明确表示只要编委会“乱来”,将随时辞职。
2,编委会不讲“规矩”
编委会对很多部门进行改组,打着各种旗号以说服群众。但让大家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的是,新任部门负责人,到底是谁说了算?是个别领导还是编委会?是领导意志还是群众声音?
在健康周刊的改版中,吴海民直接任命一位表现一直很平常的女同志为副主编,并下发红头文件确认;
在财经新闻部改组中,虽有民主竞聘的程序,但这个竞聘只限定财经部员工参加,让很多局外人才十分失望,而且这次竞聘既不唱票又****评议结果,最后还是编委会事后指定一人为财经新闻部主任,令平台哗然;
在技术部、校对部等部门改组时,编委会同样没有进行京华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的竞争上岗、民主评议的用人程序,又是直接下发决定,指定相关负责人。
这种任用干部的程序让平台群众很不满。编委会想用谁就用谁,想废谁就废谁,三个领导一碰头,就可轻松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请问,这样的报纸,民主哪去了?规矩哪去了?这与一言堂又有什么区别?!
这样兵荒马乱的平台,怎能让人安心工作?!
二,京华时报编委会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
没有了朱德付的编委会,已经沦为一个社长和两个副总编辑生杀予夺的权力工具。编委会现有三人本来就瀣沆一气,朱德付在时,三人还有所顾忌,现在好了,他们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为所欲为。
京华时报编委会的问题由来已久,3:1的结构已经让朱德付无法做事(我们认为,这应当是朱德付离开京华时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利益同盟下,现有三人总是能够抱成一团。在朱德付离开采编平台之后,三人一致同意清除朱德付培养的骨干,自在情理之中。因此,编委会每隔一两天就开一次“重要会议”,短短十几天中,下发的关于人事问题的决定就达十项之多。
如此快速的任免节奏,闻所未闻!
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即是编委会已经异化为三人利益集团,他们要传递给普通采编人员的核心信息即是:京华时报平台已经为我所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其实,在广大群众看来,编委会的这些作法令人气愤并感觉可笑。按说,无论“杀人”与否,在现实情况下,京华时报采编内容理应听从编委会的领导。大家都是做业务之人,只要编委会作风正派、举措得当、业务过硬,群众自然会心服口服,自觉接受编委会的正确领导。
何必搞得报社杀气腾腾呢?!
这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编委会成员心术不端,心胸狭窄,而且缺乏自信。
所以,群众最近私底下送给他们的形容词是:“愚昧”、“疯子”、“暴君”、“傻瓜”、“混蛋”。
京华时报的很多老员工都大致知道这个“三人小组”的来历:李副总编是吴社长的河南老乡,当年空军报的战友。吴社长当年在原《引进时报》时手下有个实习生叫廖某某,廖某某的老公即刘副总编。当初吴社长第一想法是安排廖某做副总编的,只是廖某推荐了刘副总编。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三人小组”格局。
这些人七年来不学无术,民间有说法“全报社的人每年都在进步,惟有这三个领导原地踏步”。他们每年拿几十万年薪,几十万奖金,几十万报销额度,何德何能啊?无非都是吴社长对他们的恩赐。七年来,人民日报社也未对两个副总编做过考核和评议。现在,“三人小组”披着合法的外衣,动辄以编委会的名义大发淫威,试问,这样的编委会到底代表谁的利益?
这是一个极不合格的编委会,是无法担当京华时报采编重任的编委会,自然也是群众无法接受的编委会!
三,京华时报编委会到底懂不懂业务
朱德付自京华时报创刊伊始便大力倡导的事件性新闻理念,一直被京华时报奉为办报的法宝,也为全国很多媒体所推崇。京华时报创刊七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如今已是北京第一都市报,也证明朱德付这一新闻理念的正确性。七年来,这种理念已经根植于广大采编人员的内心,无论京华时报如何创新,都不应当离开这个基本新闻理念。
但是,朱总离开的当周,就有副总编辑提出,鼓励大家去发现一些现象。这就是京华时报绝不能容忍的现象新闻。吴海民社长在第一次值班的当周,也提出一些观点,与原有的理念迥异,对版面提出的一些修改意见也让编辑感到很为难,甚至有编辑气愤地提出,不愿跟这样的老总值夜班,并私底下提出辞职,最后被主任劝服。
也有耿直的员工实在难以忍受,就在编前会上公开“放炮”,怒称:“我们是按新闻理念办报还是按老总喜好办报?!”
现有编委会三人中,吴社长只在过年过节时象征性地签几天版,另外两个副总值一周夜班后就休息两周,对分管业务不闻不问,脱离一线,不学无术。
因此,群众怀疑编委会的业务领导能力,也在情理之中。
四,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朱德付总编辑离职非常突然,我们相信他一定有难言之隐。理解朱总的骨干在得知朱总要走时,也纷纷表示辞职,不愿与吴等为伍。朱总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听从吴社长的指挥,继续为京华奋斗。朱德付一直强调,这个报纸不是哪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是人民日报社的。他希望以其一个人的离开换来京华时报之稳定,哪怕只是半载的和谐,对这张报纸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据说朱德付在离开平台前曾与吴海民作了诚恳交谈,希望在他离开之后,吴社长能够从长计议,从报社稳定和发展出发,留住人才,善待大家。投资方北大文化集团有关领导也向吴海民提出相应要求,吴海民当时都满口答应。
但没想到,朱总前脚刚迈出报社大门,吴社长就公报私仇,和两个副总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血洗异已。一些业务骨干为了尊严和荣誉,最终还是没有听从朱总当初的劝服,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据说,编委会对财经中心、出版中心、新闻中心的改组是铁了心的,其目的就是清掉所有“亲朱派”,全部换成“亲吴派”。而且,根据大家的观察和判断,一旦吴社长摆平了采编层面,就会掉转矛头直指经营层面,最终实现唯我独尊的终极目标。那样,无数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苦苦奋斗而来的京华时报成果,将沦为吴一人的“ 个人私产”或编委会三人的“团伙私产”,京华时报的前程就会在极短时间内被白白断送,人民日报社的一项伟大事业将就此终结!
五,京华时报的民意到底是怎样的
共产党一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民意,在任何时候都是最伟大的力量,也只有民意才能真正代表公平与正义。尤其在这种特殊时期,民意绝不允许亵渎!
几个月前,人民日报社来调查吴海民社长的情况,准备将其由副局级升为正局级干部,听说此消息后,采编层面的部门主任自愿签名加以抵制,80%的部门主任签名表示了反对意见。在人民日报人事局主持的当天投票中,全报社30多人参加(包括采编、经营、行政部门,只允许中心主任级别的“高级干部”与会),尽管采编部门只有5人有投票权,但吴海民最终只获得了微弱半数的得票率,可见其在整个报社的口碑。作为堂堂的一社之长,为什么只有如此之低的支持率?!
这是民意使然!
在传出朱德付总编辑要离开的消息时,京华时报采编平台上传递着一张大大的签名纸,建议人民日报社留住这个功臣,上面写满了普通记者和编辑的签名。
这是民意的力量!
朱德付提出离职后,吴海民匆匆召开全体中层干部会议,兴奋地正式宣布“朱总马上搬家”。此会议冷漠到没有邀请朱德付出席,吴的言行举止让广大中层干部感到心寒。在这次中层干部会议上,不少中层干部泪流满面!
这是民意的自然流露!
正义存于心间,民意不可杀戮。很多员工在私下交流时已经出离愤怒,他们看不下去,一个好端端的报纸难道就这样被糟蹋!他们仍旧在呐喊,仍旧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这张报纸的热爱,以及对正义与良知的呼唤!
民意,不会在沉默中死亡,只会在沉默中爆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希望京华时报编委会“三巨头”能真正读懂这些字背后的深意!
京华时报社部分采编人员
京华时报
朱德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跟贴 Reply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匿名人士
发表于 2008-10-30 13:23:00
回复
使用道具
搞这么大动静啊
原来海民兄还是没有变。早年在我们报社的时候,也是跟另拨人斗得昏天黑地,报社领导一怒之下,把他们整个部门都撤了。应了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008-10-30 13:23:00
评论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浏览过的版块
藏经阁
东方不摆
关注
主题数387
李彦宏,为什么不像男人一样道歉?
阅读 167685
[转]柳传志先生办公楼下的“神州数码群体事件”
阅读 150052
开源汽车 Rally Fighter
阅读 70551
发布新话题
小帖士
如果你不是特别对他的每一句话感兴趣,不要随意用"关注"人的功能,因为关注以后,他的所有发帖回帖都会以通知的方式提醒你的!
统计信息
会员数: 4661 个
话题数: 8710 篇
巅峰数: 8 人
首页
分类
活动
合作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