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

南都周刊:李彦宏的外交辞令

谷歌风波骤起的前几天,我刚刚和李彦宏先生有过一次聊天,大约40分钟之内,我问得尖锐,他答得规矩,以至于我中途开玩笑地说,咱们不要那么外交辞 令,放松一 点才好。这次,好多人以为,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李彦宏应该会及时出位,抢占市场,但是,一直到今天为止,李彦宏和他的百 度,似乎安静得让人不习惯。刚开始,有年轻的百度员工如孙云丰雀跃出来,说“Google市侩”,结果被李彦宏一巴掌拍了回去,孙的博客文章删除,对网络 上被转载的稿子,则动用了所有的公关手段,要把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面对尖锐的提问,他甚至像一个外交官,大而化之,立场鲜明,他不会在口实上留下不利于生意的把柄,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生意人,一个在中国 赚钱 的生意人。

  文 苏小和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2009百度技术创新大会宣布推出“框计算”, 以期能够与“云计算”分庭抗礼。 摄影 暴帆

2009年11月17日, 李彦宏出席百度乔迁典礼。摄影 浦峰

    事实上,这才是李彦宏的招数。多年以来,那些攻击百度的人,都拿商业模式来说事, 以为百度的竞价排名和企业公关过滤有道德缺陷,其实,百度一直面临核心技术和自我审查的市场审视,才是他的最大软肋。比如,众人以为,百度不过是剽窃了谷 歌的一些基本技术和商业模式,所谓建设中国特色的搜索技术,就是把谷歌的理论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还比如,百度不得不进行大量的信息自我审查,以至于到最 后,百度带给用户的,首先是连篇累牍的广告页面,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反而被遮蔽在旮旯里。

  可是,那些坐在电脑前面的、大多数的中国 面孔并不知道这样的现实,或者他们本来就没有升起一种海量的信息需求,或者他们以为搜索过滤,本就该如此。记得当三聚氰胺闹剧出来之后,百度是有过麻烦 的。

  但是现在,当谷歌声称要退出中国,李彦宏知道他的用户们的反应,他不需要说得太多,甚至他不需要言说,对手在用一种决绝的方式进入 公共领域,无论百度愿意不愿意,它都是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最令人关注的焦点。

  所谓此地无声胜有声,这个时候的李彦宏选择沉默,是合理的。 我所了解的李彦宏,每次面对纷争,都是一副言辞谨慎的模样。面对尖锐的提问,他甚至像一个外交官,大而化之,立场鲜明,他不会在口实上留下不利于生意的把 柄,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生意人,一个在中国赚钱的生意人。

  平心而论,生意人向环境妥协,向市场妥协,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在一个金 钱至上的时代,企业家阶层是最具有妥协精神的一群人,赚钱才是商人的第一目的,任何一个公司如果不以盈利为目的,显然不是一个卓越的公司。

   从市场的分工命题看,这样的表述当然合理,但凡事总得有个底线。所以,谷歌给自己设定的底线是不作恶,万科给自己设定的底线是不行贿,微软给自己设定的 底线是不剽窃。这些所谓的底线,看似简单,其实做到极难。

  那么百度的底线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

  苏小和--李彦宏

   “我们面临的环境接近完美”

  与市场妥协不是个大问题

  苏小和:作为一位知名的企业家,你认为自己在整个中国企业史的 脉络中有什么样的标杆意义,或者说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李彦宏:这个我还真没考虑过。但从做企业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我进入的时代比较 好。但像柳传志柳总他们那一代人,情况则完全不同。柳总就经常说,那个时候,他们除了经营企业外,还必须去处理社会对于企业、对于市场经济的种种不理解。

   在我的整个创业过程中,从到美国读书,然后工作,再带着技术,带着风险投资回国,从一两个人做起,我没有柳总那样的经历,而是完全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 里,一步一个脚印做到现在的规模。这样的一个过程与单纯的经历,是以前不曾有的,当然在未来可能会有,因为那时整个环境都不一样了。但就目前来看,我可能 是中国第一代真正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成立、管理与经营企业的企业家。

  苏小和:你的意思是,在企业制度方面没有走过弯路,企业建立之初就是 现代企业制度。

  李彦宏:对我来说,不知道什么叫改制。

  苏小和:这么说,百度自成立到现在都没有遇到太多麻烦,但是据 我的了解,事实上,作为一个搜索公司,一个新技术公司,是会遇到不少麻烦的。

  李彦宏:任何一个创业者在准备创业的时候,就必须做好经历 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的准备。这些“麻烦”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乃至任何一个市场,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碰到。我在下决心创业的时候就充分意识到了这点。

   这些麻烦与制度毫无关系。因为,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型企业而言,公司治理制度也好,整个大环境也好,都不是我们最关注的话题,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关注用 户的评价。每天有好几亿人在使用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百度的事人们都会很感兴趣,小事也就可能成为百度的大事。

  苏小和:不久前, 在与沈南鹏聊天的时候,他说,作为上市公司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就是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在这方面,你们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如果没有环境的限制,你们可能做得 更大,走得更远。

  李彦宏:在这方面,我们发挥了非常正面的作用。百度成立之前,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如此便捷地获取信息。当时, 绝大多数互联网都使用英文。当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东西,在百度可以找到,而在百度找不到的东西,在其他地方也几乎找不到时,使用百度的人就越来越多。今 天,百度收录的中文网页超过150亿个。最近,谷歌CEO说未来五年,中文有可能变成世界上的第一大互联网语言。

  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得 更好?当然可以,并且还有很多事可做。创立的时候,我们只有5个工程师,现在发展到2000多人。这么多工程师,他们每天的忙碌是为了什么?还是为了让公 众更便捷地获取所要信息,而这也是百度的理想。

  苏小和:在中国做企业很不容易,因此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企业家是一个具有妥协性的阶层。 有句老话“和气生财”,企业家的第一目标是盈利,因此不应该和环境过于冲突。不知道你与市场有着怎样的妥协?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