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消息的时候,心情是急切的,希望尽 快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反馈内容,重视信息获取的效率;而浏览动态的时候,由于是去看人家发表的内容,于是换上了相对舒缓的阅读节奏。这两种节奏的一快一慢, 无法强行整合在同一个框架内,否则必然牺牲其一。很显然,消息是自己的,动态是人家的,最终牺牲的肯定是动态。
再直白点讲,由于用户已经 建立了快速浏览新消息,快速返回的使用习惯,这时我把动态给嵌入消息中心,相当于把它也投入了一个“快速浏览快速返回”的流程之中,完全不吻合动态本身的 阅读节奏。但如果我希望用户在消息中心内的阅读节奏忽快忽慢,简直是个妄想!
结果刻意推广动态的手段,反而将之溺死。
5、起点的付费模式
起 点的付费模式很成功,被不少人追捧,这点我也承认。但不少人(尤其是时髦的互联网时评家)还希望把这个小额付费模式推而广之,普及到各种内容产品上去。有 人认为这是拯救媒体的一道曙光,有人认为这是2.0时代向用户收费模式的达摩老祖,必将发扬光大桃李遍野。我对此嗤之以鼻。
要研究小额付 费模式的成功,首先要了解,用户在起点购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居多。收费文章通常得符合四个要素:第一,独创性强;第二,内容长,10万字起;第三,更 新频繁,每周更新不低于2万字,最好是日更5000字;第四,有主角代入式的阅读快感,情节高潮不断。同时满足这几点的绝大部分是YY文。
把 这四个要素代入应用情景,很容易就能明白,用户之所以付费,也就是在快节奏的阅读状态下被故事连载勾着鼻子走,急着看情节如何推进,高潮如何迭起,人物命 运如何。看了一半,刚来劲,不付费就看不到了。可作者每天还更新啊,看不到就急啊,抓耳挠腮地急。怎么办?只好掏钱了。
那么,除了典型的 起点YY文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内容符合这四个付费要素呢?我看恐怕是没有的。有近似作品的,用户没道理付费。内容不够长,更新不够频繁的,吊不足胃口用户 就不会付费。情节做不到高潮迭起的,内容节奏一慢下去,用户也不乐意付费。那么起点的付费模式又如何惠及寰球呢?
如果它真的是王道,这个 模式出来好几年,能抄的话早就被抄得遍地开花了。何至于一枝独秀。
以上讲了五个案例,都是我最近遇到的一些琐事。在不同的应用情景下,用 户的产品使用过程会触发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多变情绪的把握,就是所谓的“产品感”,是一个产品设计人员最重要的才能。积累产品感没什么捷径,只能自己多用 产品,要带感情地大量地用,什么产品都尽可能玩一下;此外做大量的用户访谈,看大量的用户反馈,数量越多越好,从中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多信息靠用户 取样或访谈技巧都是拿不到的,凑巧这个用户跟你讲了,那个用户又没讲到;或是某个意见你多听到几次,用户变着花样地反复跟你讲,就会触动更大一些,理解得 更深刻一些。所以我一直重视用户的个体研究甚于群体研究,重视用户访谈的数量甚于取样精准。简单来说就要多用,多聊,英特纳产品感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