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eBay中国:“弃子”的生存法则

在过去的两年里,李宁与淘宝的合作已经为其搭建起拥有700多家网店的线上渠道网络,成为了传统企业争相模仿的标准“触网”模式,如果与eBay之间的合作成功,那么,不难想象,一些中国的品牌商也会随之而来,将eBay视为自己线上外贸零售的第一个跳板。

这一美好的设想能否最终实现,眼下仍言之尚早。去年9月,“速卖通”从阿里巴巴B2B业务中独立出来,成为拥有独立域名的平台,今年,经过几年高速 增长的敦煌网公布了其第三轮融资的细节,华平投资成为其中主力,敦煌此次共融得约2亿元资金,这也创下国内B2B领域融资额的新纪录。在帮助eBay中国 成功翻盘的外贸零售市场,强有力的对手已经出现。

事实上eBay中国的短板也同样明显。全外文的平台仍然让不少网商望而却步,操作界面也并不友好,针对美国、欧洲等每一个不同市场,eBay都要求卖家分别上传商品,规则十分繁杂。

在交易平台的复杂性导致了过高的卖家门槛背后,重获生机的eBay中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在易趣阶段失败带来的难题——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 由于eBay平台上针对卖家的产品开发团队并不在中国,所以,其中国在线外贸团队对产品本身并没有本土化的权限,工作主要是通过推广和服务来尽量减少语言 和国内外消费习惯差异给卖家带来的门槛。

在廖光宇看来,ebay一直坚持着所谓的机场理论,即eBay就好像一个机场,从安检、登机、出发到提取行李,几乎全世界机场的体验都是一样的,在 一些细微之处可以做做差异化,譬如卖的餐点不一样,韩国可能是烤肉,而到美国可能是卖汉堡,但总体而言,ebay强调全球市场的一致性,而非个性化。即便 如此,无法针对中国卖家特性对平台本身进行调整,还是让eBay中国显得有些被动。如何能让更多来自中国的卖家在eBay的机场里吃到中餐,将再次考验着 已经重新定义自身价值的eBay中国。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eBay中国:“弃子”的生存法则
2010-10-18
当惠特曼正式宣布将易趣业务转让给TOM中国的时候,eBay中国实际上已成一颗弃子。虽然惠特曼一再强调,这是一种演变而非撤出,但是在大多数人 看来,放弃C2C平台,意味着eBa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