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业界

信息革命的下一步走向哪?



不可避免地信息在被创建时便有虚实之分,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却不会自发地判断信息的真假与否,这也使得虚假信息得到了滋长的环境。但正如一位西方互联网 分析师的远见一般,只要保持着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51:49的比例,那么,多出的那一部分真实信息都会随着时间而递滚累加,最终正面效益仍将占突出地位。 问题在于,如何保证真实信息的比重更大?我想,这也正是信息革命的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真实性。

我们先来看看信息为何不真实。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来看,有以下以点。

主观原因:

1. 智识水平,文化差异:不可否认,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创造编辑已经进入了协同合作的wiki时代,但这些海量的信息创建者所具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水 平,认识程度水平良莠不齐,A君看到路边城管执法时想到的是城管很暴力,B君想到的却是社会法制的推进缓慢,C君想到的是小贩破坏城市环境罪有应得,来自 西欧的D君只发出一句amazing的感叹。于是同样一个事件受到这些底层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分支出五花八门的信息流,区别在于,如果B君是市井小民,D君 是美帝奥巴马,由此带来的影响效果可想而知。

2.喜好偏见:这就如同我们正面例子中的蔡依林的歌迷一般,之所以把喜欢偏见单独例为一项,而不是简单地归入第一点,是因为我们发现,信息的失真失实很大 比例都是由这一因素造成的。当然我们无权是评断个体的喜好偏见,只是这样的信息通过层层放大,尤其如果得到主流话语权声音的扩大,就可能造成前面所说的长 久以来对信息接受者价值取向的再塑造,而这一结果可能是朝有利的方向,也可能完全相反。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家在分享新闻,日志等等信息时,是否想过, 文中的时间,人物,地点是否可考可求证,或者是否有明显的杜撰倾向?在分享,延长这条信息流时,是否考虑过仅仅出于自身喜好的判断而忽略信息的真实性,可 能对下一个信息的接受者造成怎样的影响?

3.意识形态,利益驱动导向:这里的意识形态受到政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也有如同前面例子中的金钱利益博弈,个体本能地选择于最有利已的信息,但它们往往过于片面主观,这里信息只是成了众多现实利益博弈中的战争工具,这也是我们最不希望却又无法避免的信息形态。

客观原因:

1. 信息传递过程损耗:如同前文多次述及,信息自身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中介等因素的影响变化而发生失真失实,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却不能 完全根绝。可以说,人类的思维从产生信息,到传递给下一位接受者,一定程度的失真失实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无法改变的硬伤,正如同,有些话无从表达,有些 话出口即已不是自己的本意一般。

2.信息的局限性:这里的局限性不同于主观原因中第一点由智识,文化等因素带来的局限性,而是信息接受者与信息之间存在的天然差级性。一个人对事物的了解 都有一定的程度,如同前述例三,在你不知道两位书记的生平,为人,作风的情况下,最终形成如上的结果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因为你无法从一个全角度,全时长 的立场上去接收,分析,再加工每一条信息。这点也是信息革命的下一阶段最有希望作为之处。

以下来谈谈我们具体能做些什么。

1. 更优的信息表达形式:众所周知,还原信息本质的过程是尽可能地展现原貌,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将信息的载体也认为是一种中介,这种中介的选取也直接影响到 信息的还原程度。简单来说,视频优于图片,图片优于文字。文字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图片也有时机,角度的选取,尽管视频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但相对于文字 图片,视频仍然是目前阶段展现信息的最优解,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全息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变革,但在当前阶段,更有效的手段是利用视频资料去展 现还原信息的原汁原味。

2.客观性:这点十分容易理解,却不容易做到。在具体同等智识条件下,喜好因素是最难以控制的。往常我们要求传统媒体保持公正客观,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个 要求的涉及面大大增大了。个体间的协同充分发挥了草根的力量,使每一个声音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现,上文所述的 A,B,C,D四君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立场。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如果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在互联网的服务,产品,资讯中加以引导,使个体能够很好地区分 事件与看法,在表述事件时不掺入主观感情色彩,而将看法与评论单独剥离在另一块内容中,做到将事件本身和个体看法的信息分流,保持事件本身的信息客观性。

3. 全景性:试想,如果在展现一个信息时,能够附带该事件详细的发展历程,甚至于事件主体的生平,经历,那么,升官的就会是A君了。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的3Q大 战,如果用户对该事件的认识不是单纯地听信片面之词,而能从本质出发,去了解腾讯和奇虎这两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甚至于创始人的人品,作风,为人 处事的风格,那么这个巨大的信息聚合将产生一个积极的正面引导,可惜的是,在前一阶段的这一事件中,不仅仅是网民,连主流媒体也没能很好地去诠释分析,仅 仅停留在粗劣的商业层面,而事实上,这更是一件法制,监管,商业道德层面上的重大事件,媒体却集体失声,更如何相信这些传媒用一种全景性的视角向用户展现 事件的原貌呢?推展开去想,这仅仅是笔者所较为了解的行业和公司业内的事情,故而能有较清晰的判断,可是对于其它社会领域方面,智识水平仍然有限,受限于 媒体的声音引导,难免也会有错误的看法,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和不自知的。在这一点上,互联网可以做得更好。看一下SNS,微博这些产品的出现,使个体的信息 能以碎片化的形式积淀下来,在这里大量而分散的数据中是否可以找到利用点,更真实完整地直观反映个体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各执一词?试想,如果黄光裕,陈晓 两个人写微博,写博客,或者我们能听到两人曾经的同事,同学的看法观点,再加以事件本身的新闻报道,这样全景性的展现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另一 个方面,互联网的草根声音,协同作业的形式也都可以在这里发挥积极正面的力量,如果更多的个体站出来摆出事实,亮出论据,而不是片面地表达观点,抒发感 受,我们离真相也会更近一些。这一点非常有必要借鉴方舟子的打假工作,简单地摆出事实来进行展述,辅以更多的论据来增强观点的全景性更为让人容易接受。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