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

中国经营报:暴力营销是商业文化沦丧

  “在种种‘暴力营销’的开始阶段,有的企业属于进攻方,有的是防守方,但到最后,没有人能全身而退,双方都被拖下水,一损俱损。”上述人士评价说。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也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众多企业家被光环围绕,不过在表相之后,一些企业的商业道德也在集体沦丧。

  “一个企业要做到成功必须有两种性格,狼性和人性。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狼性十足、人性缺失。”一位营销界人士对记者说,在他看来,狼 性是使得一个企业有凝聚力和野心开创事业的必备条件,但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到达一定的境界时,必须要有人性,要遵守商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

  上述人士说,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进入瓶颈期,多半也是因为市场饱和的原因,具体表现在销售和扩张上都会暂缓,这时很多企业就坐不住了, 从竞争对手虎口夺食成为最佳选择,其核心策略就是,利用媒体、网络攻击对手拳头产品,乘机推出自己的产品,在混乱中,大赚一笔。

  从多美滋奶粉结石门、农夫山泉超标门、霸王洗发水致癌门、美的格力变频门等事件背后都有竞争对手操作的痕迹,而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求,市场上也诞生了一大批以此为生的公关营销公司。

  一位了解蒙牛伊利案的人士说,安勇等人策划的攻击行为,至少借助了4家小型公关公司,先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直指竞争对手;  而后拿发表 的文章在网络上开始兴风作浪,“受害人”开始登台亮相等等,这些公关公司们分工不同、各有所长,他们的攻击看起来都是一颗颗棋子,这些棋子最后汇聚起来, 却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

  一位在北京从事公关行业的业界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内类似为企业做枪手的公关公司至少有上千家,多年来都有各自生存的空间,每家公司都有固定的客 户,他们为客户的新产品撰写文章、摇旗呐喊,应客户需求打击任何对之产生威胁的竞争对手,他们极为熟悉媒体、网络,在其中游刃有余。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公关公司的存在,加剧了同行之间的矛盾,他们点火、煽风,甚至扭曲竞争者动向,放大这种‘暴力营销’的能量。”上述人士 说,每一次“暴力营销”背后,其实最大的赢家都是这些策划方案的公关公司,他们赚得了百万元、千万元的佣金,“据我了解,这些公关公司每个月都会有针对性 的起草几十份不同类型的‘暴力营销’方案来供客户选择,取悦客户。”

  如何告别“以暴制暴”?

  2008年初,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曾有多家公关公司找到他,希望进行“暴力营销”,来打击盛大、九城等竞争对手,扩大巨人网络的市场份额,“但都被我拒绝了,我的游戏做的好玩,玩家认可,不需要去攻击对手来获得市场。”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拒绝不了诱惑。

  “那些煽风点火的公关公司们固然是助纣为虐,但如果根子还是在企业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他们就不会有道德底线。”一位在国内某大型饮料 公司的人士说,他举例说,几年前他第一次接触“暴力营销”时很看不起这种多少有些下三滥的手段。不过其后当他所在的公司被某竞争对手“暴力”之后,他发现 这种营销方式有着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对手的攻击差点使他公司的某款水产品遭受灭顶之灾,至今也难以恢复元气。

  此次“暴力营销”让上述人士一方面触目惊心,而另一方面也开始迷恋这种新的“营销方式”。此后,在“以牙还牙”的口号下,他找到一家公关公司, 制定了详细的“暴力营销”方案,准备彻底“消灭”竞争对手。也由此,这家原本被“暴力营销”伤害过的公司如今完成了角色转化,开始了“暴力营销”。

  那次主动出击果然重创了对手,让对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蹶不振,而此后,他却并未有满足之感,而整天惶恐不已,“你知道做了缺德的事,总会担心对手报复,你不知道对手的‘暴力营销’会何时降临到你头上。”

  在业界人士看来,“暴力营销”的诱惑在于,它能以低成本对竞争对手造成重创,来换取自己的产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于,它手法隐蔽,阴暗,用公关公司之手来完成整个计划,即便败露,也无迹可查。

  “实际上这种‘暴力营销’与有关部门的纵容也有关系。”一位乳业人士说,他表示,目前我国对这种“暴力营销”尚无针对性的法律,定性也较为困 难,更关键的是,一般这种大投入的游戏,只有巨头们才能玩的起,即便查获了,政府都会息事宁人,由此这些企业更是有恃无恐,国内的商业环境也因此越发的恶 劣。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