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

环球企业家:华兴资本CEO包凡的大交易术

现在看,包凡的这一战略得到了回报,但他已不满足于具体达成的交易数额,而是试图重新定位私募“中间人”在资本市场的角色。

随 着私募金额越来越大,Facebook、Twitter这样的硅谷明星已经无需通过上市来募集资金—上市最重要的目的无非是融资和让股东套现,现在私募可 以给出与公众市场同等的价格和估值,并让股东套现退出,而公司却无需公开商业和财务信息或承担盈利压力。“以前私募是上市公募的前沿,而现在已经表现出在 企业发展一定阶段中,替代公募的能力。”包凡 说。

在国内,包凡同样感受到这种趋势,2007年就已经有单笔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后期进入的投资人愿意接受老股东套现。但直至京东商城最新一轮的15亿美元融资,才让这一趋势在国内真正浮现。

包 凡早在4年前就认定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会成事。在不断的交流中,包凡给刘强东的建议是,京东最重要的事情是跑马圈地,而且是短期内应该把规模和体量扩大,把 系统和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让别人觉得无法竞争。但这种角度不适合去上市,因为短期没什么钱赚。如果在私募市场能够融到同样体量的钱,而刘强东本人又没有 套现需求,为什么要去上市?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确也并不急于上市,但2010年初的融资1.5亿美元,已经把估值推到了高点,要在私募市场拿到满意的价格和资金数量并不容易。去年10月,刘曾对包凡说,你给我拿10亿美元我就不上市。

华 兴一位副总在国外一次会议上与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相识。当尤里来到中国寻找下一个Facebook时,包凡带他拜访了20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但随着包凡对尤里了解的深入,包凡认为京东符 合DST投资的全部要求:所在市场巨大、平台型公司、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刘强东与尤里不急于要求上市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包凡引荐之下,尤里与刘强东正式接触,不到三个月即宣布向京东投资5亿美元,而该轮总计15亿美元的融资成为互联网单笔最大融资。

大 众点评网在包凡的建议下也选择在私募市场融资,推迟上市。如果没有Groupon团购模式的迅速崛起,点评网已经准备IPO。包凡向点评网CEO张涛建 议,如果按照原有轨迹上市,点评能够成为中国的Yelp(美国的实时口碑网站,Google曾出资10亿美元收购,被Yelp拒绝),另一选择是转型 Groupon+Foursquare(团购与地理位置服务结合)的模式,前者成立两年多市值已达60亿美元,后者市值也超过10亿美元,市场前景大小一 目了然。最终问题变成,如果在私募市场给你融到上市同样估值、同样的钱,是否愿意延迟上市,赌一个更大的市场?4月26日,大众点评网公布的1亿美金的融 资给出了答案。

为京东和大众点评网所做的融资中,华兴资本的角色已经可以类比于承销商帮助上市公司进行IPO。

京 东和大众点评网的共同性—都需要短时间内做大规模,打破细分市场的藩篱—这恰恰也是第二波互联网浪潮里的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微博这三大领域里创业公司的 共同点。这意味着,还将有大量的京东出现,他们有资本支持(规模扩张)的需求,但却无法公开资本市场短期利润考核。显然,他们都需要包凡带来可堪公募价格 的资金。

[!--page.stats—]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