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EO拉里·佩奇(TechWeb配图)
2011年1月,拉里·佩奇(Larry Page)曾经吸引过一次全球的注意。
当时Google公司宣布,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佩奇从4月4日任公司CEO,时任CEO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去职后留任执行董事长,谷歌维系10年之久的“三巨头”的权力格局发生质变。此前,公司的决策方式一直沿用三寡头“共治”的模式:施密 特、佩奇以及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共同决策。
半年之后,这位38岁的CEO宣布,13岁的Google将以约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老牌的摩托罗拉移动,这宗Google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 购,发生在佩奇正式任职仅仅4个多月后。无论并购的结果如何,这宗交易佐证了IT业的一个说法,Google真的就快变成佩奇“一个人的公司”了。
集权
相比较东欧移民布林,佩奇的权力欲望更强,他更倾向于由自己领导公司。
Google创立伊始,CEO一职就由佩奇出任,直到2001年,他接受忠告,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施密特出任CEO。因为众多投资人不放心将大笔金钱交给两个创意男孩,他们当时太年轻了,媒体将此比喻为两个人需要“成人监管”。
施密特曾在Sun、Novell等IT公司担任过CEO,拥有让投资者们感到安心的履历。据说,在Google于2004年8月上市前,华尔街仍对两位创始人持怀疑态度,直至与施密特会晤后才打消顾虑。
不过,“看护期”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早在一年多前,外界就盛传佩奇与施密特的关系相当紧张。
紧张可能不仅关涉权力分配,更与Google的境况相关——社交网站Facebook迅速串红,开始分食搜索的广告市场;苹果借着软硬件集成的时尚 产品,创造了令IT界艳羡的业绩,更把握着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入口;Groupon、Twitter开始成为用户的新宠,都强烈地表示无意成为 Google的一部分;Google甚至不再是IT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尽管公司的营收还在以24%速度增长,拥有超过1600亿美元的市值。
2011年初,谷歌的一纸公告,宣布平稳运转了10年的权力格局终结:出任CEO的佩奇掌握了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的大权;施密特主要负责与合作伙伴、政府部门沟通等外部事务;布林则主要负责新产品等战略项目。
施密特说,这是在长期讨论“如何简化管理结构、加快实施决策步伐”后作出的决定,然而,官方说辞背后只有一个简单的真相:佩奇将同时负责Google的产品和技术,公司此后他一个人说了算。
此前,佩奇更多是以一位技术型的IT富豪的面目出现,人们不太习惯于他管理者的形象,何况他有自己的性格弱点。外界盛传他喜欢分析产品,一向蔑视营 销和公共关系,不擅长公开演讲,不善于与华尔街分析师打交道。当佩奇回到CEO职位上,华尔街对他如何带领公司前进充满好奇,于是,在正式任职10天后他 露了面,不过仅仅闪现了3分钟,说了些“对一切都倍感振奋和激动”之类无关痛痒的话,就把话筒转给CFO,转身离开。
但是,人们似乎都很清楚佩奇要做什么。出任CEO的消息一公布,分析师们就猜测他会加大谷歌在搜索和移动业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同时涉足社交网络市场,这些都很快就得到了应验,新的社交服务Google+在6月亮相,并获得不错的评价,此外,就是并购摩托罗拉移动。
一连串大事件的迅速决策与实施,初步显现出佩奇目标明确、行胜于言的领导者气质。这在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案例中尤为突出,他用不着银行家们开列一堆清单,就很清楚自己要买什么。
执着
佩奇之所以能独掌Google,另外一个因素或许在于他的性格。
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最近披露了这样一件事。2007年,Google宣布以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DoubleClick,但公司遭遇了一个棘手问题,它必须找 到DoubleClick旗下公司Performics的方式,Performics与Google有直接利害关系,运营它有可能引发反垄断调查,高管决 定从DoubleClick分拆出Performics,并将其出售给阳狮集团。
在高管层内部,只有佩奇一个人反对这一做法,他打算保留Performics实验一下,看看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而这次冒险的代价是,谷歌可能无法通过反垄断调查,最终,稳健的高管层否决了他的建议。
稳妥的解决方式可能并不会是佩奇欣赏的风格,他希望以现有的资源,获得追求更大的成功。
有传闻称,当佩奇于一个月前与摩托罗拉移动CEO桑杰·贾(Sanjay Jha)进行接触的时候,原本讨论事项仅限于收购专利,有人猜测,是佩奇而不是急于脱手亏损业务的桑杰·贾主动提出将这一交易更进一步。如果传闻得到证 实,这就意味着,佩奇希望获得硬件业务——显然他也清楚这对于Android伙伴有潜在影响。
《纽约时报》援引业内人士消息指出,拥有8000个无线专利、10000个待批准专利的InterDigital公司也准备转让,与摩托罗拉拥有约 24500万个专利(其中已有专利约17000个,正在申请中的专利约为7500个)相比,其实也差不太多,而且目前市值仅有30亿美元,没有亏钱的硬件 业务。如果仅仅想吃鸡蛋,不一定非得要把下蛋的母鸡买下来。
事实上,佩奇一直对于移动互联业务青睐有加。
2005年,谷歌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Andorid,曾被誉为公司并购历史上“最棒的一笔交易”,从完成交易到Android平台的发布不 到3年的时间,Android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智能手机平台。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就是佩奇,他还曾主张谷歌积极竞购美国无线频率资源,谷歌在2008 年还曾宣布投资5亿美元用于建设一个全新的、全国性、基于速度更快的WiMax无线技术的无线网络。
而佩奇在移动业务策略的分寸拿捏,可以佐证其商业上的一些精明算计。2005年收购Andorid之后,Google曾一度对于进入手机市场保持低 调,据说直到2008年,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才发现苗头不对,当乔布斯看到Google手机样机后,他称自己成为“受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