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生9月21日讯,近日,一种网约自行车在北京和上海街头逐渐流行起来,可随时随地还车的特点,像滴滴打车一样,用手机APP打自行车看起来是个讨巧的生意。当然有专家分析指出,从经营模式和绿色出行的角度上考虑,这种网约自行车可以持续发展,但是也面临着“最后一公里”问题解决不彻底、乱停乱放、易遭人为破坏等一些问题。
事实上,对于饱受最后一公里出行困扰的市民来说,网约自行车确是一项很好的公共服务,但要像滴滴一样做成生意,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未来其存活与否,直接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市民下载客户端后,扫码就可以骑走单车,每半小时1元。这种模式以其可随时随地还车的特点受到市民喜爱。但是,网约单车也有众多“槽点”。因此,别让网约自行车仅是看起来很美,而要做到骑起来也很美。
滴滴此前宣布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实现盈利,收购优步中国之后,盈利的步伐会更快。但对于网约自行车来说,盈利还遥遥无期。
对新生事物而言,其本身存在的缺点,或许还会更多一点。首先,不少网约单车座位不能调整,在骑行过程中,舒适度不高,尤其是个子高的用户,腿很“憋屈”。其次,因为其配置实心轮胎和轴传动,在减震性能上,舒适度也不如普通自行车。最后,在苹果iOS系统,大部分网约单车定位设置只有“永不”或“始终”两项可选,一直在定位状态中,耗费流量高不说,还存在泄露用户位置隐私的风险。这些是网约单车本身性能上的“硬伤”。
同时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网约自行车的生存和发展。一是在运营过程中,随时随地停车的卖点也带来了麻烦,就是太随意停车,直接导致下一位用户“找车难”。二是共享单车被“私吞”,部分网约单车车身二维码、“用车一元”的标签被毁坏,成为了“私人单车”。三是在网约单车投放市场后,陆续出现丢车、人为损坏、加装私锁等现象。以上种种运营中的麻烦,成为网约自行车的生存瓶颈。
9月19日晚上,京沪两地的部分用户反映,摩拜单车无法解开锁,扫码后始终出现“抱歉,服务暂时不可用,请稍后再试”等提示。对此,摩拜单车载官方微博回应称,由于当前访问使用人数过多,导致服务暂不可用,系统将在二十分钟之后恢复正常。不过,二十分钟后系统仍未恢复。大约3小时后,摩拜单车再次表示,“目前,摩拜单车仍在事故恢复之中,后台服务资源紧张,导致app上可以看到车,却无法开锁。”
据悉,中国公共自行车做得最好的城市是杭州,当地市政府用8年时间,投入了3000多个停车点、8万多辆车,补贴了数亿元。去年是它最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一年,成本8000万元,依靠广告和模式输出的收入,亏损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