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楚山科技CEO郝鹏:迎来无线充电技术的曙光

 

一壶清茶,一台电脑,一个明媚的午后。

与苹果公司同在WPC中功率工作组(Medium Power Work Group)的楚山科技CEO郝鹏博士分享了一个八卦,“苹果去年2月份加入WPC并未完全为了7个月后要发布的iPhone8,而是为了苹果未来真正要做的事——寻找笔记本的无线充电方案。这非常酷!”

这意味着什么?

iPhone8无线充电功率要求7.5W,Mac笔记本则要求65W。

苹果的引领直接使得手机无线充电产品迎来了爆点,企业扎堆在小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的商业化,并促使中功率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产品更大范围的应用成为趋势,而汽车领域的更大功率无线充电也被业内外看好。

楚山科技做的正是中高功率无线充电。

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

中功率无线充电市场的想象空间

“手机端的无线充电只是一道开胃菜,大菜都在后面。”郝鹏博士介绍说。

他说的这个大菜,正是这个新兴科技的未来。

简单而言,无线充电是一个“电能-磁能-电能”的转换过程,即电能通过无线发射端产生的磁场变成磁场能,而内含无线充电接收端的手机或者电子产品进入该磁场,并将接收到的磁能再转换成电能。

传递的能量根据需求从几瓦到上千瓦不等。比如,一般而言,手机功率是5瓦,而当前汽车领域国际标准SAE要求的最大功率是11千瓦。此外,隔空距离,换言之,磁场有效范围,也有不同,如SAE要求约20cm,而WPC定义手机应用仅为5mm左右。

技术仅仅是驱动力,市场需求是王道。

由于手机市场大、迭代速度快并足够吸引眼球,而且技术层面上也更容易实现商业化,所以在2012-2016年期间,多数企业都在围绕手机做文章,所提供产品一般不超过15W。国际无线充电标准Qi的制订机构,无线充电联盟(WPC)在过去几年间也仅专注于手机无线充电标准的制定。

2016年底,WPC开始意识到其他电子消费产品的需求。提出补充新的标准,不仅要求功率从15W升到2000W,同时,隔空距离从几毫米增至几厘米,而且应用场景也从一对一充电变为一对多。

从手机到家电、智能硬件再到电动汽车,可以看到,其实无线充电的想象空间非常大。而家电、智能硬件领域的需求则更为迫切。未来无线充电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家具、家电、汽车等领域。2020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汽车无线充电也会成为一种趋势。甚至,将太空中发出的电力传输到地球上的研究也在进行。

举例而言。

一,很多人或许会疑惑,为什么冰箱的冷冻室没有灯?答案是,冰箱厂家也想放进去一个。但是冷冻室里面无法供电,一来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中放电池显然不太现实,让用户隔三差五去换电池,用户会恨你;二来如果走线,就需要改变冰箱内部塑料模具,重新开模对冰箱厂家来说是一个伤筋动骨的事,短期内不会愿意去做。比较现实的解决方式是——无线供电:在冷冻室安装的LED灯泡,隔着塑料件接收无线电能发射端的能量。

二,在邮政包裹、速递的派送中,驾驶邮政车花费的时间、人力成本均高于无人机,特别是在郊区或者山区等路况较差的情况下,商家很乐于用无人机取代邮政车。但一般来说,无人机的电池只能飞二十多分钟,那么无人机配送的问题就在于要保证它的电池要足够飞这么远。

于是,无线充电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楚山科技所做的便是这样的事情。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楚山科技是国内首家基于WPC框架磁共振技术并实现中功率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方案提供商,主要以智能家电、智能硬件为优先,以B端客户为主。

早在2012年,楚山科技已投入研究较远距离、中功率的无线充电技术,并利用时间差实现了样机的制作、专利壁垒的建立,并且达到了商业化的量产阶段。截止目前,已与华为以及多家家电企业合作,分别为无人机和家电提供无线充电方案。楚山科技可实现商业化的最大功率及最远距离均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用一组数字进行想象:

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无线充电市场将从2016年34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40亿美元,渗透率从7%提升到60%以上。预测到2018年之前,无线充电市场将保持50%以上的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无线充电产业链爆发在即。

明天固然很美好,然而,这帮探险的人能否成功坚持到明天?

无线充电技术商业化的现实骨感

当手机从技术上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时,很多人都会在脑海中描绘这么一幅画面:打开房门,进到房间,不必考虑放到一个垫子或底座上,或者连接数据线,手机便开始充电。但这个场景很难实现。

“理想美好 现实骨感”

这便是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当企业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时,用户仍扯着后腿,想象一进门手机就能充上电。应用场景的选择以及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共同制约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比如,由于能量在空气中的衰减和距离的立方是成反比。当手机距离能量源的路程增加9倍,那么两点可接收到的能量值便有1000倍之差。换言之,如果一部手机放在10倍距离的地方以5W功率无线充电,那么能量源发出的能量应为5KW,大约相当于5台微波炉。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这么大的能量可轻易将人烤熟,因此,技术必须首先考虑可行性。

当可行性无异议后,商业化之路同样充满曲折。据了解,楚山科技的65W的笔记本的接收端大小和一个iPhone plus一样大,但仍然达不到笔记本轻薄的要求。

另外,在首席创业官君的采访中,郝鹏博士承认,大规模商业化过程中,如何保持一定利润空间也具有挑战性。

而最终,应用场景决定了无线充电能否去用、怎么去用,这才是制约无线充电进一步推广的首要因素。所以,无论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有多便利抑或困难重重,我们都需要首先考虑,在什么场景下需要用到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的曙光已然来临,但未来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