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中外LP对话GP:想募资 你还是先混圈子吧

文/仙逸    GPLP

GP:中国的LP实在不专业,非常不信任我们,募资募资怎么这么难?我们怎么就募不到资。某某基金怎么募资那么容易,与各大老板打打牌,然后坐坐游艇,轻轻松松募资十几个亿?言谈举止间,自然是非常羡慕。

LP:你向父母要钱有多难,募资就有多难,凭啥人家把百万、千万交给你管理呢?我怎么判断你不是诈骗呢?我见过N多拿管理费买房买车,拿回扣的案例了。

LP越讲越气愤,投过的GP业绩那么差,我们LP赔的一塌糊涂。

听完,GPLP君颇为尴尬,对此,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关于募资这个话题,GPLP君曾经无数次与不同的GP、LP们进行探讨,结论就是一个,募资的核心在于基金创始人的圈子,LP与GP互不信任,或者说,身为LP的GP才能赚到钱,身为GP的LP赚钱很难。

于是,有LP不服,在国外就不是混圈子,大家规章办事,不存在所谓的圈子,然而,真实的情况如此吗?

GPLP君将以美国大学捐赠基金为例告诉大家募资的真相:圈子的力量。

美国大学捐赠基金募资的真相:熟人圈子

美国的高校群体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们支撑着这个国家在短短120年内跃居时间第一,并且将这个优势保持至今。

支撑美国大学走下去的,一部分是政府拨款,一部分依靠的是捐赠基金!就是依靠校友捐赠,学校运营,收益拿出支持学校运营。

我们所讲的校园基金通常就是捐赠基金,当然也是很多美元基金的LP,其中包括黑石、凯雷、KKR等,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活跃在中国的美元基金。

那么,美国优秀的大学捐赠基金到底是如何做投资的呢?

GPLP的研究显示,美国的大学捐赠基金很少会直接持有某些资产,而是作为LP,投给别的基金公司让人。比如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就是一个由1000多个基金组成的母基金。

管理1000多个GP,作为LP,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是如何挑选GP的呢?

他们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看圈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所投基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他们喜欢投自己培养的学生,对看重的人都提供种子基金,如果表现的好,就继续投,比如在中国比较活跃的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就是毕业于耶鲁大学,随后内部不停淘汰,留下最优秀的人才。

高瓴资本在中国之所以有资本、有底气做到超长期投资,就是因为他们背后获得了耶鲁大学捐赠基金资金的注入,张磊在创办高瓴资本之前,曾经在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得到一份实习工作,因此受到斯文森的赏识,获得了首批2000万美元的投资。鉴于他当时表现的不错,于是斯文森继续追加投资。

当然,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投资也有失败案例,比如2007年对冲基金索伍德资本倒闭了,对此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亏了3.5亿美元,当然哈佛大学同样也亏损严重。

为什么呢?

因为索伍德是哈佛基金的前员工,后来独立创业,随后哈佛大学给他投了种子基金。前三年都干的不错,每年通过套利赚10%,看似非常稳定。可惜,在2007年7月,异常的债券市场让他们当月亏损50%,直接爆仓。

哈佛大学基金投资了,那么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投资看起来问题也不大,也是,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不断加仓,最终导致亏损3.5亿美元。

当然,这是个案,在超长期投资且大量资本的加持下,在整体投资比例当中,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于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美国,大学捐赠基金投资也基本都是一个带一个介绍而来,而认识熟人的办法就是通过酒会、舞会这些社交场合或者同事、熟人关系介绍等,如果缺乏熟人介绍想要获得融资基本不太可能,甚至在美国,风险投资号称“白种人俱乐部。”,20年前,华人想进入这个圈层都很难,客观来说,不光中国,在美国的阶层,这方面同样阶级固化严重。

不过,金融的世界总是很小,以至于闹了一个笑话——有一次甲GP兴冲冲汇报,取得了好成绩,把一个项目高价脱手了。乙LP听到了,脸瞬间就黑了!因为接盘方是耶乙LP刚投的。

这不是左手倒右手了么?换谁都黑啊!

激励制度 大学捐赠基金GP与LP矛盾爆发

与中国GP不断增多,LP减少有点类似,在美国,基金的管理人也同样薪酬高昂,即便GP业绩很烂,他们依旧可以拿到高薪。

于是,这让很多高校基金的管理人颇为头疼,到底该如何制定GP的激励制度。

据LP爆料,在美国高校的基金管理人当中,大部分人认为,基金管理人的薪酬与他们的付出并不对等,认为他们不过是借助了其平台庞大的资源而已,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各路人马毛遂自荐,在投资界简直是仙境般的工作节奏,所以他们不应该拿高薪,于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高校基金上调了管理人分享的回报比例。

然而,大部分GP心里也颇为不平衡,于是,矛盾爆发了。

事情的引爆点为一个名叫杰克-迈耶的GP离职,他被誉为哈佛老财神,在迈耶任职哈佛管理人期间,他创造了16.1%的年化收益率,在他一直不计得失为哈佛大学理财的同时,他的年薪也同样不菲,高达690万美元。

这样的的高薪令某些哈佛大学教授“眼红”。

教授们说:“哈佛一边发放好几百万奖金给迈耶,一边却调涨学费,而且涨幅比物价上涨率还高。”

于是,在遭到口诛笔伐之后,本就委屈的迈耶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带着手下一批干将愤然离去。

于是,在美国高校与GP之间,如何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这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讨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决——毕竟给多了教授们不满,给少了,专业人士不满。这始终是个博弈,无法解决,在中国虽然还没有发生,然而,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也迟早会面临。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