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得物被指隔空删除用户视频,在违法边缘疯狂试探

双11刚过,想必不少人又“剁手一时爽,事后火葬场”了吧。

有位小伙子就遇上了,双11期间他在得物上网购了心仪已久的潮品,收到商品后发现存在问题。有道是“自己剁的手,含着泪也得剁完”,那就赶紧申请售后吧。

于是他就在得物的后台反馈申请,并按要求提交视频证据。没想到的是,很快手机系统就发出友情提示,称得物APP正在试图删除文件,而被删除的文件恰恰是刚刚提交的视频。

小伙子很震惊,现在的手机APP都这么智能了吗,居然能预判危机提前处理?

1

清除缓存被系统误判?未定

这个消息传到网上就迅速发酵,冲上了热搜。人们近年来非常重视信息安全问题,而手机又是日常工作生活的最重要工具,手机APP居然私自删除用户的文件,这还得了?

说实话,倪叔也非常吃惊。手机APP今天删得了我的文件,明天就偷看得了我的短信,后天就窃听得了我的说话,以此类推,简直不敢往下想,这还是我的手机吗?

好在得物回应的速度还是很及时,昨天它就迅速给出了一个相关情况说明。

得物的说明写得比较专业,没有太多空话,逻辑也清晰。文字不算短,有五百来字,倪叔简单总结了一下,就是三部曲:1、喊冤——删除用户相册我是一没有动力二没技术;2、解释——这事应该是手机系统对APP清除缓存的误报,以前有别的大厂也中过招,现正与用户、厂商沟通核查;3、表态——我们一向重视信息安全保障。

表面看,这三部曲下来,既然表明了态度,又解释了原因。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这个说明一直在避重就轻,转移问题。

得物喊冤自己没有动力没有技术,这个解释有点苍白。用户投诉需要证据,如果证据没有了就会不了了之,得物作为平台就不需要进行赔付,这难道不是利益不是动力吗?删除利害相关视频就一定用到海量识别的高难技术吗?不一定,当用户触发相关标签时也可以启动的,比如用户选择申请售后,这个标签还不够明显?

倪叔特意请教了一位行业内资深人士,他表示:理论上APP只要拿到了相关权限,那么就能获取用户的所有信息,并且进行扫描、阅读、备份、删除等操作。当然,它敢不敢做则另一回事,这取决于法律保障和平台自律。

信息量最大的是解释部分。说明中提到的华为手机,贴切地说,是华为手机搭配的鸿蒙或EMUI,它有图片视频的删除保护功能。当发现第三方APP删除图片和视频时,系统就会发出预警通知,用户还可以从回收站将删除的图片和视频找回来。正是这个功能,让小伙子发现了得物涉嫌删除用户文件的行为。

以前确实也有APP清除缓存文件被华为手机提示删除图片的先例,比如2020年QQ就遇到了重要用户——几名阅文作家的同类投诉。QQ当时的回应非常专业,将图片缓存处理的流程和原理解释得一目了然,而且表示愿意接受第三方检测,所以很快就平息了风波。

那么,得物是不是和QQ的情况类似,是清除缓存被手机系统误判呢?倪叔觉得,有这个可能,但是还不能完全排除嫌疑。

首先,用户被删的视频是不是原视频,这个情况目前还没弄清楚。没弄清楚之前,得物删除用户视频的嫌疑就不能排除。其次,APP清除缓存的逻辑,是定时清理,还是定量清理,还是即时清理?为什么之前手机系统没有过通知,偏偏刚刚操作就马上删除了文件,而且只删视频没删图片?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用户在APP内调用手机相机拍的视频和图片,得物凭什么认定为临时缓存文件而越权处理,难道它的所有权不应该是用户吗?

如果这些问题得物不能回答清楚,那么光打出清除缓存误判这一张牌,目前它显然无法自证清白。

2

为什么不信任得物?负面不断

很多吃瓜群众比较好奇,为什么得物这件事情闹得这么大?

潮品行业其实比较小众,得物相对而言也是体量较小的电商平台。无论用户数量还是整体影响力,都没法和QQ相比,但闹出的动静却一点不小于当年阅文作家炮轰QQ那回。

倪叔觉得,这和得物一直负面缠身、口碑不佳相关,导致舆情被情绪放大了。

得物之前的名字叫毒,创始人是虎扑CEO杨冰,依托知名体育平台虎扑,迅速发展为国内最大的潮鞋社区。都说始于社交终于电商嘛,所以它也不能免俗地电商化成为了交易平台,后来业务多元化,从鞋子扩充到服装、包包、化妆品、手机、数码、手办等多个品类。

不过更多的人知道毒,是源于前两年平台频频爆出天价鞋的热搜,带动年轻人掀起了炒鞋热。一双新出的鞋子动辄炒到天价,有时甚至达到数十倍之多;炒鞋名为爱好者对于潮鞋的追捧,实际成了疯狂的资本游戏。因为风险过大、导向不佳,毒平台上的炒鞋行为被央行关注,要求防范其中的金融风险,这股歪风才被勉强刹住,毒也趁机改名得物与之前切割。

得物的名字是改了,但近年来的口碑却依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很差。

倪叔随手搜索了一下,发现在相关投诉平台上,针对得物的投诉居高不下。仅黑猫平台一家,截止2022年11月14日晚上7点,投诉数量就高达175145个。投诉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卖假货、以旧充新、霸王条款、产品质量、售后推诿、迟迟不退款、虚假交易等问题。投诉得物的不止是广大的消费者,还有不少卖家,他们主要投诉得物恶意套取保证金、恶意扣款、暴力拆包装等,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今年1月份,得物因为直播销售商品抽检不合格而登上了央视新闻。在这次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直播带货的专项抽查中,得物以50%的不合格率力压其他电商平台,而荣登“榜首”。这也又一次坐实了得物管理混乱、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的事实。

事实上,这并不是得物首次被相关部门公开点名批评了。早在2020年6月,得物就因为618期间的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等负面信息高达8735条,而被中消协公开批评。更早一些的2020年2月,得物APP还曾被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给出了“不建议下单”评级。

对得物的形象损害最大的是假货问题,特别是它与莆田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疫情期间,得物的包装胶带在莆田某些地方成为了分界线,这个尚且勉强能解释为偶然。

但是,莆田一咳嗽平台就感冒的事,得物要怎么解释呢?莆田一放假,得物就涨价;莆田一防疫,平台就发不了物流;莆田一断货,平台也断货。难不成平台上卖鞋子的商家或个人都这么巧合地住在莆田不成?

得物的口碑形象这么差,当出现了新的负面消息时,大众群起而攻之也就不意外了。正如一位叫正心的网友所说的那样:大家骂的不只是这件事,其中背后有着对国内产商的不信任,以及普通人对隐私需求的诉说。

3

面对危机,得物应加快解“毒”

得物信任危机由来已久,原因问题很多,倪叔觉得最为致命的是下面两个。

一个是鉴定技术和水平没有提高,仍然停留在鉴定师的个人经验上。以前小规模潮鞋体量时,几个专门大神就可以把关。但现在品类和交易量扩大了,得物鉴定正品与否的主要手段还是人力,而且是一件货目视检查几秒到十几秒的流水作业。如何能够有效鉴定高仿和正品的区别呢?请问得物,当一个品牌失去了原来赖以成功的专业性时,它怎么保持初心、留住人心呢?

另一个是利益关系难断,无法实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平台监管。虽然得物是居间服务商,但实际上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它的收入和利润,与平台商品的客单价、交易量直接相关。

据媒体披露,得物每卖出一件商品,会在中间抽取5项费用,分别是技术服务费(商品价格5%)、转账手续费(商品价格1%)、查验费、鉴别费和包装服务费。也就是说,商品的成交价越高,平台在中间抽取的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而当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相冲突时,得物往往选择了前者。当年的炒鞋热,现在的乱象,其源头都在于利益无法切割。

有人痛心地感慨,得物原本是个好好的潮鞋爱好者交流社区,现在沦为了最大的黄牛集散地和假货交易平台。

其实,商业化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在商业化中迷失了诚信原则。这次被指删除用户视频一事,无论责任是否在于自己,都给得物敲响了警钟。只有真正地尊重用户,才能成为市场上永远的赢家。

因此,得物应该正视存在的种种问题,尽快为自己解“毒”。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