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观察

你的企业想吃上AI红利?不向云智能转型不行!

每一次科技的突破,都是对旧有局限的超越。不过,新科技最初诞生时,往往并不完美,有的甚至有点丑陋。

【AI时代的富尔顿时刻】

蒸汽时代,罗伯特富尔顿制造的蒸汽船,第一次在哈德逊河上试航,发出巨大的噪音,冒着滚滚浓烟,丑陋的外形遭到很多人嘲笑;信息时代,电脑是最显著的特征。而第一台现代计算机ENIAC,占地170平米,重达30多吨,其性能还不如现代一台小小的迷你计算器。

最近半年,科技圈里讨论最多的莫过于人形机器人——无论是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还是最近几场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都能吸粉无数,甚至还吸引了外媒的连续报道。

很多人留意到,人形机器人在跳舞和拳击时,已经能做出相当惊艳的动作;但也有人吐槽,不少机器人还需要人为遥控,有些机器人倒下后,就爬不起来,甚至赛场会出现“尸横遍野”的尴尬。

科技的美丽在绽放之前,可能并不完美,甚至有些丑陋。人型机器人所面临尴尬,让我联想到第一台蒸汽船或者ENIAC面临的窘境。人型机器人正在面临“AI的富尔顿时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最初或许蠢笨丑陋,却开辟了产业革命新纪元。

所以,我更关心,丑小鸭如何蜕变到白天鹅,如何实现破茧成蝶?产业爆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谁才是AI产业革命的推手。

【产业革命爆发背后的全栈推手】

产业革命的爆发离不开近现代物理、化学、生物学各学科的技术积淀,而蒸汽机与内燃机乃至电动机,为人类提供了动力引擎,如同一颗强劲有力的心脏,提升了人类的效率和速度;信息革命,则为人类提供了超级大脑,推动信息革命的引擎则是摩尔速度进化的半导体芯片。

信息产业的最终逻辑是打造一个从基础硬件、通信网络到软件服务与应用的全栈平台。事实亦如此:从PC时代的Wintel联盟,到移动时代Android+arm架构流行。全栈平台持续创新。当云计算进入智能时代,AI+智云已经成为行业标配,全栈平台已经演化成AI+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服务上线20年来,随着智能化水平的逐步提升,云的需求也被随之放大。AI创新企业与云厂商在新的时代实现了互相成就:OpenAI、Anthropic借助微软Azure、亚马逊AWS快速崛起,甲骨文等云厂商新玩家也在AI浪潮中快速发展壮大。

在中国,云计算平台并不少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AI赋能云计算也成了标配。尤其是AI云全球首倡者的百度智能云,对外担当起产业全栈平台,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对内,则担负起打造百度第二增长曲线的重任。依托AI技术优势和产业落地经验,百度智能云走通一条差异化的竞争路线,并持续巩固市场领导地位。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百度智能云以24.6%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冠军,充分体现了百度智能云率先提出“云智一体”战略的前瞻性与落地成果,持续领跑行业。

如果说传统云计算的目的是“节流”,那么进入AI大模型时代,企业则获得“降本增效”和“价值创造”的双重Buff叠加。以百度的千帆平台为例,平台上企业用户数量超40万,千帆平台组件数量超1000个,开发出了超100万个企业应用,成为智能体规模化落地的核心平台。

【AI如何让百度智能云“换道超车”?】

那么,百度智能云在AI赛道有哪些优势?

百度的先发优势:在科技圈,人们常常用“弯道超车”形容创新企业在复杂形势下精准判断,借助差异化竞争实现反超。而百度正是提前布局AI赛道,让百度智能云拥有了先发优势。

百度是互联网企业最早布局AI前景的大企业,也是最早All IN AI的企业。早在十年前,百度正式对外提供云服务开始,百度智能云就明确了三位一体(AI,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策略。从第一天做云,百度就相信AI会改变云计算。

百度在汽车自驾,家庭电器领域全面布局。提前重金布局AI领域,让百度成为AI先行者,AI赛道也成为百度的最大优势。百度智能云的确通过“云智一体”战略,实现了“换道超越”。

其次是软硬件一体全栈优势。2025年7月,基于“百度百舸GPU云平台+昆仑芯P800”构建的国产万卡集群,以优异表现,率先成为首家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面向大规模智算服务集群的稳定运行能力要求》测评的国产万卡级别集群,且在基础设施、集群调度、模型训练保障等核心测评维度上,斩获最高等级“五星级”。

百度百舸的GPU云平台+昆仑芯P800”构建的国产万卡集群,有三大亮点:

一是国产化,百度搭建自有软件平台,采用国有芯片,平台自有可控。二是性能强劲。平台搭建了国产万卡级别集群,在基础设施、集群调度、模型训练保障等核心测评维度上,斩获最高等级“五星级”。三是全栈布局,不留短板。

百度智能云凭借在四大关键元素(算力、数据、模型、应用)上的全栈布局优化,完成了架构从“云智一体”到“智能优先”的跃迁,为企业构建通往大模型时代的“价值高速公路”,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领先,更在于将复杂AI能力转化为企业“赚钱”动力的工程化与产品化能力。

最后是大模型助推百度智能云落地场景多!百度在AI大模型领域的提前布局,也让大模型相关项目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而百度智能云表现尤为突出,凭借48个中标项目和5.1亿元中标金额,稳居“双第一”,并在金融、能源、政务、制造等重点行业中持续领跑,成为落地场景最多的AI云服务之一。

其中,超65%央企落地大模型选择百度智能云,全国200多重点城市及地区;80%的系统重要性银行、150余家保险、券商和基金公司落地大模型选择百度智能云;TOP10手机厂商落地大模型选择百度智能云;95%的主流车企落地大模型选择百度智能云;半数游戏厂商落地大模型选择百度智能云。

AI数字人是人工智能的最新热点。最新IDC报告显示,IDC报告指出,当前,AI数字人整体还处于起步到成熟的阶段。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50.5亿元。2024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达4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3%,百度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结束语】

2025年云智大会上,为平衡AI计算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百度智能云全新升级了百舸AI计算平台5.0和千帆企业级AI开发平台4.0,让企业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部署和开发AI产品。

网络上,通信更快,延迟更低,提升模型训推效率;算力上,昆仑芯超节点上线公有云服务,超级算力正式可用;推理系统上,通过“解耦”“自适应”和“智能调度” 三大核心策略,提升吞吐,降低延迟;训推一体上,发布百舸强化学习框架,极致压榨算力资源,提升训练、推理效率。

通过网络性能、超级算力、优化推理系统以及强化学习框架,百度通过全栈能力的全面提升,让更多企业获得更多AI红利,帮助更多企业成为智能时代的白天鹅,也证明百度智能云是企业智能转型的最佳推手。

雄观,资深新经济观察家、知名意见领袖,国内首个严肃科技脱口秀“雄辩”主讲人、十大科技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5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最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

正在生成海报, 请稍候
你的企业想吃上AI红利?不向云智能转型不行!
2025-08-30 15:07:31
长按识别二维码
Techsir.com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