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动感地带有为青年公开课”再看动感地带的坚守,20+年与青年共舞、共生
智能时代加速到来,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当代青年该如何找准定位、主动作为?这一宏大又现实的议题,需要一个能链接社会资源、启发青年思考的交流平台。
由中国移动主办的“动感地带有为青年公开课”恰是为此而生。系列课程首场落地北京TOP学府,一场围绕“智能共生时代”的深度对话很好地为青年人才把握智能时代的脉络。从院士的宏观架构讲解,到企业家的微观实践分享,再到青年学子的锐利对谈,年轻人的思路正在被一点点打开,对“如何找准定位、主动作为?”的答案也逐渐清晰。
现场,主持人蒋昌建的结语更为本轮公开课与青年成长定下深刻基调:“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愿今天的讨论,能在各位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有面对未知的勇气,更有创造未来的担当。” 而这份勇气与担当的培育,既是当代青年的迫切需求,也是活动品牌动感地带始终在做的事。
这场公开课从不是一次孤立的思想交流,而是动感地带助力青年成长的又一次精准发力,其不仅为青年链接了院士、企业家等顶级业内资源,更以同行者的姿态助力青年适应时代成长,创造未来无限可能。
与青年共舞,动感地带始终如一
如今,已经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千禧一代对动感地带的印象,想必都不会太陌生。
早年间,动感地带以“我的地盘我做主”精准击中年轻人追求自我、彰显个性的诉求,一度成为一代青年的青春记忆点。时至今日,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青年的诉求一代又一代变化,但动感地带并未止步于过往的共鸣,而是顺着时代脉络升级定位。
比起当初的个性表达,今天的动感地带更聚焦青年在智能时代的成长赋能,用实际行动陪伴他们共同探索智能未来的路径。比如,“动感地带有为青年公开课”就是一轮面向新时代、新诉求的深度赋能。
在动感地带有为青年公开课上,张亚勤院士从宏观视角拆解了智能共生时代的架构逻辑,为青年搭建系统的认知框架,而宇树科技联合创始人陈立则是结合一线实践分享技术落地的细节与机遇,不仅让抽象的智能变得可触可感,更让年轻人从青年榜样中汲取力量。诚然,大多数青年对前沿领域的感知是陌生的,对尖端科技的发展是迷茫的,但这些困惑都在动感地带的实际行动中得以解答。
由此来看,尽管时代的焦点不断变化,但动感地带依旧能精准捕捉青年的需求,无论是“动感地带有为青年公开课”搭建的对话平台,还是此前“动感地带 AI+高校创智计划”打造的实践场景,都试图为青年推开接触尖端科技的大门,让曾经遥远的AI、5G、数字人等前沿领域,变成可触摸、可实践的成长资源。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公开课现场,青年不只是单纯的听众,同时也是平等对话、碰撞思想的参与者。换句话说,动感地带所主导的活动为青年留足了思考和展示自我的空间,从而让青年能真正站上时代的舞台。
这种始终陪伴青年成长品牌姿态,或许恰恰是动感地带长期能活跃在年轻人群体、与青年共舞的关键原因——不做居高临下的“赋能者”,而是做并肩前行的同行者,这不仅能让青年在思考与展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位置,更是让动感地带始终保持年轻的品牌内核。
三重递进式托举,动感地带与青年共生
作为中国移动面向年轻人群体打造的通信潮牌,时至今日,动感地带早已超越了传统通信服务品牌的定位,成为青年探索潮流未来、实现自我成长的共生伙伴。而动感地带对青年的助力也并非单一维度的“给予”,而是以前沿窗口、校企桥梁、价值指标三重定位递进式托举青年发展,实现共同生长。
第一重:以前沿窗口拨开技术迷雾,让青年触摸智能未来。
今天,技术的演进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之快,青年面对智能时代的第一障碍恰恰是对技术认知的不确定性,比如看不懂技术逻辑、摸不到技术应用等。因此,动感地带对青年的第一重托举最为直接,就是让青年能系统地了解技术、近距离地触摸技术。
在“动感地带有为青年公开课”现场,张亚勤院士对“智能共生”理论框架的系统性剖析正是青年人才拨开技术迷雾、认清未来路径的一次学习机会。在此之外,动感地带还打造了动感地带芒果卡等一系列兼顾科技感与实用性的产品,通过融合AI、5G、数字人、元宇宙等尖端技术,为青年带来全新的数智体验,从而更好地感受数智未来。例如,当前的年轻人就可以通过动感地带芒果卡体验最新的5G新通话功能、元宇宙游戏等。
第二重:以校企桥梁对接产业资源,让青年走进真实场景。
对于青年成长而言,校园学习往往是其成长周期中为未来发展奠定关键基石、积蓄核心势能的重要阶段,然而校园内构建的理论知识体系与市场动态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难以完全匹配市场层面的技术快速迭代与产品持续升级节奏。对此,动感地带始终坚持“高校+企业”合作模式,以校企桥梁的定位撮合各方资源,为青年带来第二重托举。
例如,本次公开课就邀请了企业新秀宇树科技,通过企业家陈立的现场讲解,为青年展示具身智能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与发展,让他们看到技术落地的真实挑战与机遇,更能从陈立身上看到青年成长标杆,汲取榜样力量。同时,动感地带也通过“AI创智成长营”等活动持续强化这一定位,让更多的青年能第一时间接触更多的优秀企业与青年企业家,从而更好地了解最新、最真实的产业动态,得以全方位的培养。
第三重:以价值指标锚定科技向善,让青年找到创新本质。
前沿技术的发展总能激起人类的警惕以及伦理认知等各方面的反复思考,更别说青年尚且不够成熟的心智更容易在急速发展的技术潮流中迷失。
动感地带深谙此道,本次公开课为青年学子预留的对话课题“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生关系之争”正是一次有意识的价值引导。“智能共生”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它最终要回答的是“我们如何自处,以及如何共处”——对于青年而言,思想的分歧在所难免,关键还得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与思辨,从而让青年认清技术伦理的边界。长期以来,动感地带也一直致力于在各类活动中优先扶持“AI+公益”“AI+传统文化保护”等项目,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青年在实践中理解与践行“科技向善”的本质,让青年的技术创新始终保持良好的价值导向。
结语
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这句跨越百年的箴言,至今仍在叩击着时代的脉搏。不管是在技术领域还是在社会层面,青年的成长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叙事,而是与社会进步、国家未来深度绑定的时代命题。
由此来看,动感地带长达20多年的坚守,确实令人感慨,从早年的个性表达到今天的成长赋能,一路与青年共舞共生。正是这份始终如一的坚持,加上三重递进式托举,动感地带不仅完成了对青年成长诉求的精准回应,更是实现了对社会发展责任的主动担当。智能时代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只要青年有力量、有方向,那么未来就能长风破浪。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